一、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滁州學院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滁州學院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吉林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16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3366名;
2、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吉林省份2022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3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4190名;
3、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費待定)專業在安徽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64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12565名;
4、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4290元/年)專業在安徽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8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15288名;
5、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安徽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6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15882名;
6、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4900元/年)專業在安徽省份2022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8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03478名;
7、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辦學地點:滁州學院)專業在河南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9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12391名;
8、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湖北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65016名;
9、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湖北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8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67708名;
10、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湖北省份2022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8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2250名;
二、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 2021 | 吉林 | 理科 | - | 416 | 33366 |
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 2020 | 吉林 | 理科 | - | 435 | 37562 |
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 2019 | 吉林 | 理科 | - | 447 | 38522 |
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 2022 | 吉林 | 理科 | - | 433 | 34190 |
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費待定) | 2021 | 安徽 | 理科 | - | 464 | 112565 |
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4290元/年) | 2020 | 安徽 | 理科 | - | 480 | 115288 |
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 2019 | 安徽 | 理科 | - | 460 | 115882 |
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4900元/年) | 2022 | 安徽 | 理科 | - | 485 | 103478 |
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辦學地點:滁州學院) | 2019 | 河南 | 理科 | - | 498 | 112391 |
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4900元/年;辦學地點安徽省滁州市)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503 | 129863 |
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05 | 65016 |
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493 | 70455 |
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 2019 | 湖北 | 理科 | - | 480 | 67708 |
滁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487 | 72250 |
三、滁州學院介紹
滁州學院位于皖東江淮之間,學校所在地滁州市,素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與江蘇省南京市山水相連,山清水秀,文化底蘊濃厚,北宋歐陽修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記》;朱元璋從這里開始創建了大明王朝;清代吳敬梓創作了開諷刺小說之先河的皇皇巨著《儒林外史》;下轄的鳳陽縣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0年的滁州師范學校。歷經滁縣師范學校、安徽師范大學滁縣教學點(分校)辦學階段;1980年更名為滁州師范專科學校;2004年5月升格為滁州學院,2019年獲批安徽省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學校。學校是安徽省首批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學校,確立建設“雙一流”國內一流學科兩所應用型高校之一。2017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學校現有會峰、瑯琊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08.9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46.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3.23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34萬冊,電子圖書155.4萬種。設有15個二級學院,62個本科專業,其中工科類專業31個,管理類專業7個,形成了以工、管為主,工、管、文、理、經、教、農、藝八大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現有教職工1301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06人、副高級職稱267人,博士344人(含在讀100人)、碩士796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309人。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秉承“思變尚新、務實求真”的精神,大力弘揚“愛國榮校、尊學敬道”的優良校風,深入踐行“修德、求是、博學、篤行”的校訓精神,探索一條“由師范專科向多科性應用型本科轉變”的發展之路。學校是“全國文明校園”“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高校節能管理先進院校”,全省首批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創建單位、“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先行高校、線上教學示范高校、“雙基”建設示范高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征兵工作先進單位、首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節水型單位、公共機構能源資源計量示范單位等。黨建和思政工作呈現新氣象。堅持立德樹人中心環節,加強黨委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辦學方向,忠誠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和**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強化實踐育人,注重文化育人,落實關愛育人,推進網絡育人,校園文化氛圍濃郁,文明創建工作取得實效。榮獲安徽省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安徽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暑期社會實踐工作連續七年獲得全國表彰,涌現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感動中國候選人物”“全國鄉村道德模范”“中國好人”“安徽好人”“安徽省輔導員年度人物”等先進典型。2015、2016、2017、2018年學校領導班子在安徽省委黨建和發展綜合考核中連續獲得“優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