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安徽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西安醫學院在安徽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安徽考生上西安醫學院的分數在513至536分,位次為80667至2301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安徽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13至536區間才能上西安醫學院。
一、安徽考多少分能上西安醫學院
1、2022年安徽考生上西安醫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5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9516名;
2、2021年安徽考生上西安醫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54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4437名;
3、2020年安徽考生上西安醫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51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0667名;
4、2022年安徽考生上西安醫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938名;
5、2021年安徽考生上西安醫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5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583名;
6、2020年安徽考生上西安醫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3017名;
二、西安醫學院在安徽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西安醫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549 | 39516 | 省政府 |
2022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13 | 27938 | 省政府 |
2、2021年西安醫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544 | 44437 | 省政府 |
2021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51 | 27583 | 省政府 |
3、2020年西安醫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517 | 80667 | 省政府 |
2020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36 | 23017 | 省政府 |
填志愿必須要服從調劑嗎
選擇服從調劑,如果考生沒有達到該校專業分數要求的話,可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從而提高錄取概率;如果分數達到考生所報考的專業,該專業人數也未錄滿的話,那么也會直接被該專業所錄取,選擇服從調劑對考生是否能進入喜歡的專業沒有太大影響,重要的還是考生自己的分數,因此選擇服從調劑對考生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被退檔是不服從調劑最嚴重的后果,熱門的學校和專業自然是大家都想去的,在這種情況下,考生優勢不明顯或者是競爭力較差的考生,很大幾率會被學校退檔,而退檔之后將不再檢索該考生其他平行志愿,考生只能參加下一批次錄取或者是補錄。
如果有考生一定要選擇不服從調劑的話,就盡量選擇自己的位次在錄取位次以上的學校報考,這樣才能避免被退檔。
服從調劑可以提高考生的錄取概率,同時減少被退檔的幾率,運氣好的話可以低分進入一個好大學。要說服從調劑的弊端,那就是不能保證考生被喜歡的專業錄取,甚至與自己初衷相差甚遠,但目前很多高校都有轉專業的機會,考生也可以在大學里轉專業。
總得來說,服從調劑會為考生增加錄取機會,在服從調劑這一欄一定要慎重思考,如果考生沒有勾選,默認是不服從調劑的。
軍校體檢什么時間
2023年軍校體檢時間還未確定,不同地區的軍校體檢時間不同,大多是從五月份開始,各單位組織自己的體檢工作,以各單位實際情況為準,通過后,各單位根據單位指標確定參考編號。
體檢按照《軍隊院校招收學員體格檢查標準》(軍后衛〔2016〕305號)執行。
體檢結論分為指揮專業合格、裝甲專業合格、空降專業合格、特種作戰專業合格、防化專業合格、醫療專業合格、油料專業合格、水面艦艇專業合格、潛艇專業合格、潛水專業合格、雷達專業合格、測繪專業合格、其他專業合格、不合格等14種。
三、西安醫學院最新介紹
西安醫學院是陜西省人民政府舉辦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含光校區、未央校區、高新校區組成。現有普通本科生13989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779人。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1年的陜西省衛生學校。1959年省政府設陜西省衛生干部學院建制。1994年國家教委批準成立陜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西安醫學院。 師資隊伍 學校擁有一支師德師風良好、數量結構合理、教學科研出色的教師隊伍,滿足了學校教育教學需求。師資隊伍由校本部基礎教師和醫院臨床教師兩部分組成。截至2021年9月,共有專任教師882人,其中正高級職稱教師208人,副高級職稱教師345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比為62.7%;具有碩士學位教師466人,博士學位教師273人,博、碩士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3.79%。其中兼聘院士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人才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貼”10人,省級高層次人才5人,省“三五人才工程”2人,陜西省衛生系統“215人才規劃”1人,陜西省醫療衛生領域頂尖人才1人,享受省級政府津貼1人,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省科技新星、省“青年杰出人才”、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1人,省教學名師、省優秀教師9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全國醫學教育系統“師德師風先進個人”、省部級“先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五一巾幗標兵”“陜西青年五四獎章”等17人。陜西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1個,陜西省高校青年創新團隊2個。 教育教學 學校始終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發展的根本任務,加強教學建設,深化教學改革,建立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機制,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2018年學校被省教育廳確定為“一流學院”建設單位,現有臨床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全科醫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等16個教學單位。開辦有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繼續教育。具有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目前有21個招生方向。普通本科教育開辦有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等21個專業。現有“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20門,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卓越醫生教學改革試點項目3項,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個,省級教學成果獎14項,省級教改課題24項,省級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項目等各類本科教學質量工程40余項。 學校堅持“面向基層,服務地方,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醫藥衛生人才”的辦學定位,始終堅持“教學中心地位”不動搖,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育教學水平逐年提高。在教育部和衛生部共同組織實施的“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中,學校成為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和第一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試點高校。目前已探索出了獨特的“校-院-社區聯合的導師組培養模式”,突破校際界線,與16所具有專業特色及影響力的醫療機構建立聯合培養基地,建成了一支400余人的結構合理的雙師型導師隊伍。 醫療工作與臨床教學資源 學校建成了較為完善的臨床醫學實踐教學基地。現有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第三附屬醫院、附屬寶雞醫院、附屬漢江醫院、附屬陜西省人民醫院6所直屬附屬醫院,總編制床位6284張。另有教學醫院(含非直屬附屬醫院)、實習醫院共30所。 附屬陜西省人民醫院擁有國家、省級重點專科和優勢學科21個,是國家冠心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全科醫生培訓基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陜西省臨床醫學研究院。主辦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衛生質量管理雜志》和《現代檢驗醫學雜志》。第一附屬醫院為第一臨床醫學院及全科醫學院。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綜合基地,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全科醫學專業為陜西高校“一流專業”,有省級重點專科和優勢專科5個。西北首家開展體外膜肺氧合技術(ECMO)。第二附屬醫院為第二臨床醫學院,設有臨床醫學系和麻醉醫學系,眼科是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光明中心,同時有省臨床重點專科和優勢學科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第三附屬醫院是國家衛健委愛嬰醫院、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定點醫療機構,市殘疾人聯合會殘疾人精準康復評估與服務定點醫院。附屬寶雞醫院是全國市、縣級醫院常見腫瘤規范化診療試點醫院,9個“市級醫學重點專科”,曾成功完成國內首例“多平面超長時限斷掌再植手術”。附屬漢江醫院有兩個市級重點學科,參與“醫養在漢中”發展戰略,以創建三級甲等專科醫院為目標,打造老年病和康復醫學科為龍頭的特色科室。近年來,附屬醫院SCI共收錄論文306余篇,參編教材14余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和廳局級科研課題980余項,發明專利71項、獲批經費1000余萬元。學校對附屬醫院進行日常統籌整體發展規劃和監督管理,以提高附屬醫院整體醫療服務能力,開展學術交流、臨床研究、人才培養等活動,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并助力“健康中國”和“健康陜西”。 科學研究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先資助領域為導向,加大科研平臺建設,科研項目、科研經費、科研成果數量逐年上升。現有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1個,省級科研平臺7個,省級臨床醫學分中心6個、校級研究所(中心)13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陜西省高校青年創新團隊4個,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級各類科技人才20余人。近年,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7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60項,獲省級科學技術獎5項,科技成果轉化21項、轉化經費101.1萬元。 合作交流 學校積極與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和空軍軍醫大學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開展戰略協作。先后與尼泊爾國家醫學科學院、韓國慶熙大學、日本山梨大學、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比利時湯姆斯莫爾大學、波蘭熱舒夫大學、美國哈町大學等12個國家或地區的16所院校及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通過同友好院校開展新冠抗疫互助、學生聯合培養、教師短期訪問、學生互派交流、線上線下學術報告等合作形式,將教育國際交流走深走實。 學校積極加入“一帶一路國際醫學教育聯盟”、“中俄醫科大學聯盟”等醫學類國際教育組織,舉辦或協辦全科醫學、醫學人文、醫學出版等領域的國際會議,擴大同國內外醫學類教育研究機構的合作學習,提升我校的國內外知名度,為辦學國際化開拓渠道,搭建平臺。 服務地方 學校堅持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先后被確定為陜西省全科醫生培訓基地、陜西省基層醫生培訓中心。建校以來,學校共為國家培養醫藥衛生人才9萬余人,緩解了我省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人員緊缺現狀。繼續教育學院充分發揮“陜西省農村基層衛生人才培訓基地”“陜西省計劃生育技術干部培訓學院”的作用,承擔了萬名醫生培訓、計生技術人員培訓、社區衛生人員崗位培訓等多項基層醫生繼續教育項目,旨在提高基層醫療人員的診療水平。 發展態勢 學校將始終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辦學方向。以新發展理念統領學校改革發展全局,堅持依法依規治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堅持內涵式發展道路,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人文素質高”的應用型醫藥衛生人才。 緊緊圍繞“十四五”發展目標和校黨代會“三步走”中長期戰略目標,以“一流學院”建設為統領,深入實施“七個一”工程,著力推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持續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與內部治理結構,著力構建發展新格局。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努力把我校建設成為省內一流、西北地區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 更新于2021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