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安徽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在安徽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安徽考生上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的分數在431至470分,位次為147878至12423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安徽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31至470區間才能上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
一、安徽考多少分能上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
1、2022年安徽考生上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4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7878名;
2、2021年安徽考生上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3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3033名;
3、2020年安徽考生上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7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4232名;
二、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在安徽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48 | 147878 | 省教育廳 |
2、2021年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31 | 143033 | 省教育廳 |
3、2020年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70 | 124232 | 省教育廳 |
高考志愿填報有什么技巧
1、求穩:剛達到本一批次線考生
不要再考慮錄取分數線較高的專業了。這樣的考生應該自己找一本線內分數線最低的院校,或者是找院校里面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的專業。可以選擇沒有在發達地區的重點院校來填報,避免了地區的競爭熱。退而求其次,不過是為了求穩。
2、考慮本二批次報考
游走在一本線的同學,在二本線中就占有很大的優勢了。一批求穩,二批就可以報好院校和好專業了,由于分數高,錄取的可能性也會大。
3、外省學校錄取幾率會更高
省內的院校很容易被炒熱。不想離開本省的同學,就會把第一志愿放在本省,填報的人數過多,學校基本就會被炒熱。
4、關注平均分,而不是最低錄取分
一般在志愿填報之前,都會分析一下所報專業3至5年的分數線,如果是壓線的同學,一定要報平均分和自己成績差不多的專業,給自己留后路,讓分數綽綽有余。
全國二本醫科大學排名
排名 | 學校名稱 |
1 | 安徽醫科大學 |
2 | 大連醫科大學 |
3 | 福建醫科大學 |
4 | 河北醫科大學 |
5 | 廣東醫學院 |
6 | 昆明醫科大學 |
7 | 廣東藥學院 |
8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9 | 山西醫科大學 |
10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11 | 廣西醫科大學 |
12 | 成都醫學院 |
13 | 徐州醫學院 |
14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15 | 遼寧醫學院 |
16 | 西安醫學院 |
17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18 | 湖北中醫藥大學 |
19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20 | 貴陽醫學院 |
21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22 | 沈陽醫學院 |
23 | 寧夏醫科大學 |
24 | 瀘州醫學院 |
25 | 新疆醫科大學 |
26 | 承德醫學院 |
27 | 湖北醫藥學院 |
28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29 | 濰坊醫學院 |
30 | 吉林醫藥學院 |
三、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最新介紹
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是1999年由浙江工程學院(后升格為浙江理工大學)創辦,并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浙政發[1999]255號)成立的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于2000年8月列入浙江省高等學校招生計劃開始招生。2004年11月,通過教育部對獨立學院辦學條件和教學工作的專項檢查和確認。2006年秋季開始在余杭倉前辦學。2011年11月,經浙江省教育廳學士學位授予權專家評議組評審、省學位委員會批準,取得學士學位授予單位資格。2015年,由浙江理工大學與紹興市上虞區人民政府共建,與紹興市上虞杭州灣建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舉辦上虞新校區。2017年9月,學院整體從杭州市余杭區遷址至紹興市上虞區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康陽大道58號辦學。2019年4月,通過浙江省獨立學院規范設置省級驗收。 上虞區是紹興市轄區,位于杭州和寧波兩大都市區中間,是省級區域交通樞紐中心,紹興商貿中心以及浙東新商都。上虞區是紹興中心城市東部具有濱江特色、功能相對完善的綜合性新城區,歷史悠久、文化興盛、人才輩出、山水唯美、經濟發達。曾獲2013年福布斯中國最富有的十大縣級市,聯合國迪拜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2017年獲評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和中國工業百強區。2018年當選中國百強區。2019年被評為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等。2020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43.82億元,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188”行動和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雙抓雙優雙突破”行動,新材料產業鏈“鏈長制”列入全省試點;全域推進新時代八大“美麗行動”,高分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國檢復評。 一、辦學設施完善 學院坐落于紹興市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占地550畝,按照生態校園、智慧校園、人文校園的要求進行規劃,以“省屬高校先進水平”的標準進行建設,總建筑面積22.9萬平方米,新校舍二期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預計于2022年9月投入使用。校區內的主要單體建筑包括圖書館、訓練館、田徑場、學生活動中心樓、報告廳、行政樓、教學樓、實驗樓、科學樓、藝術樓、鐘樓、校史館、公寓樓等。圖書館舍總建設面積1.9萬平方米,共10層,設有圖書、期刊、工具書、電子閱覽室等各類閱覽室10個,另設有信息共享空間、3D藝術空間、研討室、休閑書吧等特色服務區,現有紙質藏書76萬冊,共享浙江理工大學圖書館的所有數字資源,可訪問中外文數據庫45個,可在線閱讀電子圖書180余萬種。教學區設有122個多媒體教室,1個錄播教室,總座位數12521個;5個語音實驗室,總座位數175個,15個通用機房、1個蘋果機房,建有包括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級合格教學實驗中心在內的9個實驗中心(室),基礎實驗教學平臺和創新創業實訓平臺完善。體育教學、訓練、以及活動場館齊全,有室內訓練館、標準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教室、武術教學房、體育舞蹈教室等運動場地及設施。后勤保障體系和安全保障機制健全。學生公寓設計新穎,設施齊全先進,明凈舒適,建有獨立洗衣房、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獨立的直飲水系統、智能化門衛管理系統和用電管理系統。與校園西側杭州灣新區派出所建立警校聯動機制,切實保障校園周邊治安環境。優美校園環境和完善的辦學設施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二、機構設置健全 學院按照《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教育部26號令]的辦學原則,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學院黨委強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責任,支持學院行政領導班子和院長開展工作,健全集體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學院下設黨政辦公室(紀委辦公室、監察辦公室、審計辦公室、招投標監督管理辦公室)、黨建工作部(機關黨總支)、人事部(教師工作部)、教務部(教育教學發展中心)、學工部(招生與就業辦公室)、團委、實驗室與設備管理部、科研與社會合作部、財務部、信息化辦公室、綜合保障部、工會等12個職能部門,設有紡織服裝學院、信息與控制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創業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人文與國際交流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體育軍訓部等8個二級學院(部),及圖書館1個直屬單位。 三、師資力量雄厚 學院擁有一支德才兼備、富有特色、專兼結合的具有較高水平的師資隊伍,F有教職工446人,其中專任教師364人,高級職稱122人,博士學位61人,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占比87.89%。近年來榮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7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省高校青年教師資助計劃15人,浙江省優秀輔導員2人。獲得省“教壇名師”、“教壇新秀”、“三育人先進個人”等廳局級及以上獎勵共20余人次,2名教師榮獲德國紅點獎和國際IF產品設計獎。 四、學科門類齊全 學院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母體良好的學科基礎、師資條件和教學資源設置學科專業,F有29個本科專業,涵蓋了理、工、藝、經、管、法、文等七大學科門類,形成了以紡織、服裝、藝術設計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本科專業總體布局與結構。學院依托地方,立足本省,面向全國11個。ㄊ、自治區)招生,現有辦學規模8000余人。其中,電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產品設計、動畫為省一流專業,電子信息工程、產品設計、人力資源管理為省新興特色專業,藝術與設計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設計學兩個學科成功獲批省一流學科B類,藝術與設計實驗教學中心獲批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重點建設項目。近年來,學院主持國家級教學研究項目3項,國家雙語示范課程1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項,教育部教指委課程項目1項,省部級及以上教改項目31項,省級課程思政教學項目4項,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4門,省精品課程2門,省重點教材建設項目4項,10部教材入選國家級規劃教材;主持各類課題148項,其中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26項,廳局級項目53項;各類成果及獲獎50項;出版著作或教材17部,獲得授權專利340項,軟件著作權6項。 五、人才培養體系完整 學院以培養“基礎實、能力強、富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實施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個性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推行學分制;實施彈性學制,基本學制為4年,彈性學習期限為3至6年。在學院規定的學習期限內達到畢業學分和學位授予條件要求,頒發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設置創新創業模塊,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增加實踐教學、選修課和分層分類課程以及第二課堂學分,開展導師制優秀生培養工作。學院作為“高校藝術學科師生海外學習計劃”成員院校,積極推進國際化教育,與日本上智大學、京都大學、西澳大學、意大利羅馬大學、英國倫敦藝術大學、韓國漢陽大學等多所國外高校開展學分互認和交換生項目,拓展學生國際化培養途徑。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修讀輔修專業,學院培養了近2.5萬名畢業生,深受社會各界的歡迎。 六、各類競賽碩果累累 學院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積極搭建平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體系。學院每年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學科競賽中獲獎數均過百,2013年被評為“浙江省大學生科技競賽工作先進集體”,2015年被列為“浙江省加強應用型建設試點本科院校”,浙江省大學生攝影競賽、浙江省大學生多媒體作品設計競賽、浙江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獲獎成績多次在全省獨立學院中名列前茅。藝術體育成績斐然,院女子足球隊、體育舞蹈隊、乒乓球隊、田徑隊、武術隊等在省內外多項比賽中喜報頻傳。全院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列中上水平。 七、校地合作成效顯著 學院遷建上虞以來,以服務上虞區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積極開展校地合作、產教融合工作,包括從機構建設、機制創新、“六加一”行動計劃(即以專業系為單位開展“與地方政府部門或鄉鎮街道建立緊密合作關系”,“與上虞有實力的企業開展產教融合專業轉型合作工作”,“爭取橫向課題或有償服務合作項目”,“爭取地方科技局及社科聯的專利申請或縱向科研課題”,“在上虞主辦或協辦有影響的公益性活動”,“引進在地方有一定知名度的專業人士擔任兼職教授從事專業轉型教學”等六項合作活動以及“畢業生留虞就業比例”排名活動)、學科及專業方向調整專項經費、服務政府部門決策等多形式全方位加強校地合作工作。充分發揮學院自身的優勢,在多個方向與政府及企業開展合作,與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陳溪鄉人民政府、紹興市上虞公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