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安徽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河南工程學院在安徽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安徽考生上河南工程學院的分數在463至535分,位次為129348至23810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安徽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63至535區間才能上河南工程學院。
一、安徽考多少分能上河南工程學院
1、2022年安徽考生上河南工程學院(較高收費):理科最低分需要46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9348名;
2、2022年安徽考生上河南工程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8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7656名;
3、2021年安徽考生上河南工程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7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4553名;
4、2020年安徽考生上河南工程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5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1759名;
5、2022年安徽考生上河南工程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123名;
6、2021年安徽考生上河南工程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5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193名;
7、2020年安徽考生上河南工程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3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3810名;
二、河南工程學院在安徽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河南工程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63 | 129348 | 省政府 |
2022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81 | 107656 | 省政府 |
2022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10 | 30123 | 省政府 |
2、2021年河南工程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72 | 104553 | 省政府 |
2021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55 | 25193 | 省政府 |
3、2020年河南工程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505 | 91759 | 省政府 |
2020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35 | 23810 | 省政府 |
填志愿必須要服從調劑嗎
選擇服從調劑,如果考生沒有達到該校專業分數要求的話,可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從而提高錄取概率;如果分數達到考生所報考的專業,該專業人數也未錄滿的話,那么也會直接被該專業所錄取,選擇服從調劑對考生是否能進入喜歡的專業沒有太大影響,重要的還是考生自己的分數,因此選擇服從調劑對考生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被退檔是不服從調劑最嚴重的后果,熱門的學校和專業自然是大家都想去的,在這種情況下,考生優勢不明顯或者是競爭力較差的考生,很大幾率會被學校退檔,而退檔之后將不再檢索該考生其他平行志愿,考生只能參加下一批次錄取或者是補錄。
如果有考生一定要選擇不服從調劑的話,就盡量選擇自己的位次在錄取位次以上的學校報考,這樣才能避免被退檔。
服從調劑可以提高考生的錄取概率,同時減少被退檔的幾率,運氣好的話可以低分進入一個好大學。要說服從調劑的弊端,那就是不能保證考生被喜歡的專業錄取,甚至與自己初衷相差甚遠,但目前很多高校都有轉專業的機會,考生也可以在大學里轉專業。
總得來說,服從調劑會為考生增加錄取機會,在服從調劑這一欄一定要慎重思考,如果考生沒有勾選,默認是不服從調劑的。
350分能上的二本警校有哪些
350分的二本:鐵道警察學院
鐵道警察學院位于河南鄭州,是公安部直屬的我國唯一一所培養鐵路公安專門人才的高等院校,師資力量頂級,學習氛圍不錯,最好的專業是偵查學,經濟犯罪偵查專業主要從事公安系統工作。
350分的二本: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位于江蘇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直屬的全日制公安類普通高等學校。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的二本錄取分數線不高,適合各位考生報考。
三、河南工程學院最新介紹
河南工程學院地處河南省省會鄭州市,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一所省屬公辦普通本科院校,是河南省重點建設的“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整體轉型發展試點院校、河南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河南省首批“裝配式”建筑人才培訓基地、河南省首批“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基地”、河南省文明校園、河南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學校于2007年由原鄭州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和原河南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原鄭州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始建于1956年,是原煤炭部直屬院校;原河南紡織高等?茖W校始建于1954年,其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10年設立的河南省官立中等工業學堂,著名抗日將領楊靖宇將軍為學校的杰出校友。 學校辦學基礎扎實,F有龍湖校區、桐柏路校區和南陽路校區等三個校區,占地面積2600余畝,建筑面積106萬平方米。設備總值3億元,圖書館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231萬冊,電子圖書68萬種。體育館、室內游泳館、體育場和學生活動中心等設施齊全。 學校育人質量突出,F有24個教學單位,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開設57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藝術學等六大學科門類。有國家級、省級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60余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級特色專業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6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9個、省級金課24門、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5個。獲批河南省示范性軟件學院和河南省重點現代產業學院。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荷蘭撒克遜應用科技大學、美國克利夫蘭州立大學等20多所國外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聯合開辦7個本?坪献鬓k學項目,與馬來西亞砂拉越大學聯合開展了博士培養項目,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開展了大學生海外實習就業項目,與馬來西亞理工大學、鄭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注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近三年來,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學科競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勵500多項。 學校師資水平較高,F有教職工1500余人,專任教師1300余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20余人,副高級職稱近500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80余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700余人。現有國家*領軍人才1人、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中原學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國家級及省級優秀教師19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2人,省政府特殊津貼、省管優秀專家和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等12人,省級教學名師、省科技創新杰出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師60余人,并聘有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100余人。 學校科研成效顯著。學校大力實施“543”計劃,現有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0個,校級創新團隊8個,電子陶瓷材料與應用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紡織新產品開發、紡織大數據關鍵技術等省級工程實驗室6個,智能控制與機器人技術、涂裝生產線仿真與測試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是河南省優秀博士后研發基地。學校分別參與了“新型城鎮建筑技術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煤炭安全生產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和“紡織新產品生產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近年來,共承擔省級以上科研項目700余項,其中國家973前期研究專項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聯合基金項目、應急管理專項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共60余項;榮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6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學校主動服務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提高教學、科研和科技服務水平。與駐馬店市政府、鄭州航空港區、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河南省煤炭行業協會、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河南豫發集團、河南中稅中興咨詢集團、河南永澤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遠大裝配式建筑有限公司等地方政府、行業協會、行業龍頭企業、地方高成長性企業等建立了緊密的政產學研戰略合作關系,共建行業學院12個、企業冠名班15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300余個。 學校文化氛圍濃厚。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積極弘揚和培育*核心價值觀,以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為指引,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推動嚴管厚愛、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形成了以“基層黨建五項工程”“五育并舉三全育人行動”等為代表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品牌,以明月湖、懷若谷、名人雕塑園、軒轅文化園、明德勵志園、黑白工業史發展園等“一湖一谷四園”等為代表的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創建品牌。校園環境“綠、亮、暢、潔、美”,校園綠化覆蓋面積達7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70 %以上。學校先后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文明校園、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和省衛生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為建設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開啟新時期學校事業發展新征程,學校制定了“建好示范校、創辦碩士點、努力建大學”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全校上下正在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秉承“自強不息、博學精藝”的校訓和“嚴謹、勤勉、求實、創新”的校風,按照“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聚焦創辦碩士學位點和建設高水平應用型本科兩項任務,健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和社會服務三大體系,秉持管黨治黨、科學治校、教授治學、改革創新四項理念,推進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特色名校、產教融合、文化引領、服務優質七大戰略”的“12347”發展思路,以更加開放的視野、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勤奮的工作,全面推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為把學校建成開放度較高、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而不懈努力! (數據信息截止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