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安徽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在安徽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安徽考生上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的分數在200至336分,位次為277232至161463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安徽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00至336區間才能上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
一、安徽考多少分能上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
1、2022年安徽考生上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7232名;
2、2021年安徽考生上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2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4127名;
3、2020年安徽考生上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0940名;
4、2022年安徽考生上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2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3895名;
5、2021年安徽考生上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9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3994名;
6、2020年安徽考生上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1463名;
二、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在安徽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安徽 | 理科 | 專科 | 200 | 277232 | 省教育廳 |
2022 | 安徽 | 文科 | 專科 | 224 | 163895 | 省教育廳 |
2、2021年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安徽 | 理科 | 專科 | 221 | 224127 | 省教育廳 |
2021 | 安徽 | 文科 | 專科 | 290 | 173994 | 省教育廳 |
3、2020年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安徽 | 理科 | 專科 | 200 | 220940 | 省教育廳 |
2020 | 安徽 | 文科 | 專科 | 336 | 161463 | 省教育廳 |
高考填志愿能填多少個專業
1、高考填志愿的時候既要填學校,也要填專業。
2、所填專業必須是該學校該錄取批次所給出的專業。表格中,專業有幾格就最多填幾個。還有一個專業調劑,選擇同意或不同意。
特別提醒:所填學校、專業的代碼一并填寫,準確無誤。
3、在高考報志愿過程中,學生登錄報考網站。首先就是根據自己的分數填報合適的學校,再就是填報專業,不填專業是沒辦法提交的。不提交也就是說你放棄了高考成績,那么今年的大學將于你無緣。而且現在實行的都是平行志愿,可以填報多個學校,多個專業,根據平行原則錄取。
志愿填錯了有哪些補救措施
1、入學后申請轉專業
這個是你最有可能想到的法子,隨著近年高校緊追國際教育趨勢,逐步開放更多學生轉專業機會。尤其是知名高校,一般來說給與轉專業的機會最多。
大多數院校都會提供轉專業的機會。主要可參考的標準:高考成績、大一基礎課程的成績、以及相應的選拔考試。如果你實在不愿意所讀專業,不妨去試試。
2、輔修課程或第二學位
如果轉專業不成功,你就要學好主專業同時,去積極輔修其他感興趣的專業,如果決心足夠大,還可以直接攻讀你喜歡的第二學位。輔修你喜歡的專業核心課程,這個門檻最容易,如今高校都允許學生跨院系輔修課程。
三、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最新介紹
"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是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由臺灣知名人士熱忱投資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辦學十七年,學校秉承“誠正、弘毅、奮進、創新”的校訓,以“成就學生未來,助力區域發展,增進兩岸交流”為教育使命,以“學生熱愛、企業追求、BOSS搖籃”為教育愿景,以“培養具有工匠精神、可持續發展能力、業界樂用的技術技能人才”為教育目標,崇尚“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先后榮獲 “江蘇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自主試點學校”、 “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蘇州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民辦高校黨建考核優秀單位”、“江蘇省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地”、 “江蘇省“十三五”高等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平臺立項建設單位”、“全省百佳學生資助工作典型單位”、“江蘇省平安校園建設示范高校”、“江蘇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全國“首批 ‘1+X’證書試點院校”、江蘇省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單位”等殊榮。 獨特的區位優勢 學院位于全國百強縣之首的昆山市,與昆山高新集團實施混合所有制合作辦學,占地面積696畝。東接上海,西鄰蘇州,地處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核心地帶,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十分便捷。區域內擁有臺資企業4800多家。“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全面實施產業轉型升級,人才需求極為旺盛,為學院的可持續發展和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合理的專業設置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學院圍繞區域產業發展重點,以打造品牌骨干專業為思路,不斷優化專業結構,調整專業方向,構建了“以應用學科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結構。設有工學院、建筑與設計學院、管理學院、現代服務學院等4個二級學院28個專業和馬克思主義學院、通識教育中心、繼續教育學院,實現了學院專業群與地區產業鏈的深度對接,形成了多方參與,多層次、多形式辦學格局。機電一體化技術、酒店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等一批省級示范高職院重點專業特色鮮明,社會美譽度高;機電一體化技術、建筑工程技術、酒店管理和物流管理等四個專業在江蘇省高職院校率先開展國際工程(IEET)教育專業認證并獲得通過。 優良的教學團隊 學院積極實施師資隊伍建設工程,不斷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引入臺灣高校、科研機構及知名企業的優秀師資、科研人才,聘用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兼職任教,創造尊師重教的環境,凝聚廣大教師投身教育事業、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提升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400余人, “雙師型”教師達80%,形成了“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專兼結合、校企互通”的教學科研團隊。學院緊貼崗位實際,對接最新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建設富有特色的職業核心能力課程、行業通用課程、通識基礎課程體系。定期舉行課堂教學觀摩、“精彩一課”示范課堂、校級教學大賽、微課競賽、授課質量星級評定、學生教學成效評價等教學活動,促進全體教師課堂教學和科研水平穩步提升,四年一次的教學成果獎申報評審,榮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創建獨具特色的“工學結合專班、校企雙主體育人”人才培養模式,成為臺商企業技術骨干的搖籃。先后與300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與80多家知名大型企業集團共建教學實訓基地;與6家知名企業集團分別共建企業學院;與昆山高新集團深度合作,共建(兩岸)科教創新基地,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精英高技能人才,促進教育、科技與產業發展;與本科院校合作開展高職與普通本科“3+2”分段培養合作項目,為學生搭建了專本無縫對接的人才培養直通立交橋。每年有數百名學子通過“專轉本”、“專接本”、“專升本”等方式進入本科院校繼續深造。學院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發展,組織師生參加全國、省、市各類教學競賽和技能大賽,并取得驕人成績。 優秀的合作交流平臺 學院融合兩岸職業教育先進理念,充分利用臺灣教育優勢資源,與臺灣成功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臺灣中衛發展中心、昆山工研院等科研機構以及兩岸眾多知名企業,共建了兩岸產學研協同創新服務平臺;與臺灣知名高校、兩岸臺資企業成立“登云兩岸產學合作聯盟”,輔導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互聯網+”等產業技術創新和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發展,實現了兩岸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創新鏈的銜接,形成了多方參與協同育人的發展格局。圓滿承辦了首屆海峽兩岸(江蘇)技能邀請賽,成功舉辦了“登云兩岸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研討會”。積極開展技術培訓、技能鑒定、技能大賽等活動,為大學生和企業職工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培訓服務,實現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共贏,推進兩岸教育界、產業界交流合作,共同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 優異的就創業質量 學院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就創業服務體系,實施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制”,滿足學生學業和就業發展需求,提升創業就業能力。與企業深度合作共建就創業基地120多家,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創業競爭力,就業率98%以上,工作半年后崗位晉升率達54%,畢業生對就業工作滿意度達96.65%。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涌現了一批就業創業能手。 和諧的育人環境 學院緊扣時代主旋律,夯實教書育人主陣地,創新文化育人多渠道。做好“人文素養”講座和非常零距離訪談,做美《登云學工》雜志,做強專業技能大賽和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大學生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心理健康教育和資助育人服務體系完善;大學生活動中心和學生公寓設施齊全,校園環境幽靜美麗,學習生活便利溫馨,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職業情操得到全面、系統、多層次發展。 宏偉的發展藍圖 立足現實、聚焦江蘇,著眼長遠、面向長三角,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方向,明晰“十四五”戰略定位和路線圖,實施“特色品牌強校”戰略,聚焦品牌形象,以優良的品牌形象奠定學院的社會聲譽,加快形成學院核心競爭力;聚焦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支撐,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新成效;聚焦區校合作創新發展,不斷打造科創高地,在服務區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聚焦文化傳承創新,通過積累文化高地,增強職業教育精神對社會的輻射引領作用;聚焦適應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新格局,為區域經濟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為打造具有雙高質量和水平的省內知名、海峽兩岸有影響的特色登云、品牌登云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