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安徽工業大學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安徽工業大學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在河北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3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8171名;
2、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在遼寧省份2022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2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5768名;
3、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語種不限)專業在上海省份2021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4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7341名;
4、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佳山校區)專業在江蘇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1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68988名;
5、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學費待定)專業在安徽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1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68751名;
6、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在福建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2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0710名;
7、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在福建省份2022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2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7384名;
8、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4290元/年;辦學地點佳山校區)專業在河南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8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7472名;
9、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辦學地點:佳山校區)專業在湖北省份2022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2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4100名;
10、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在陜西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5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0343名;
二、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1 | 河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32 | 58171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565 | 57849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在佳山校區就讀) | 2019 | 河北 | 理科 | - | 561 | 39135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2 | 河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29 | 5950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辦學地點佳山校區 | 2021 | 山西 | 理科 | - | 491 | 4218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辦學地點佳山校區) | 2020 | 山西 | 理科 | - | 514 | 46028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19 | 山西 | 理科 | - | 476 | 51863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2 | 山西 | 理科 | - | 486 | 4290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辦學地點佳山校區)(學制四年) | 2021 | 內蒙古 | 理科 | - | 459 | 21228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辦學地點佳山校區)(收費標準4290元/年)(學制四年) | 2020 | 內蒙古 | 理科 | - | 498 | 17411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辦學地點:佳山校區) | 2019 | 內蒙古 | 理科 | - | 517 | 16981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佳山校區) | 2022 | 內蒙古 | 理科 | - | 460 | 2188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1 | 遼寧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531 | 31582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2 | 遼寧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522 | 35768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1 | 黑龍江 | 理科 | - | 403 | 42533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語種不限) | 2021 | 上海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447 | 27341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語種不限) | 2020 | 上海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448 | 27625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語種:不限) | 2022 | 上海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448 | 2840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佳山校區)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17 | 68988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353 | 69326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佳山校區 | 2019 | 江蘇 | 理科 | - | 350 | 62963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佳山校區)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34 | 7160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費待定) | 2021 | 安徽 | 理科 | - | 512 | 68751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4290元/年) | 2020 | 安徽 | 理科 | - | 540 | 61964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19 | 安徽 | 理科 | - | 517 | 57949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5720元/年) | 2022 | 安徽 | 理科 | - | 513 | 7240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 525 | 4071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 527 | 37384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1 | 江西 | 理科 | - | 551 | 28584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0 | 江西 | 理科 | - | 566 | 25565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19 | 江西 | 理科 | - | 549 | 25525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2 | 江西 | 理科 | - | 538 | 3020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1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38 | 77654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0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51 | 78991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19 | 山東 | 理科 | - | 541 | 62591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2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34 | 83308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費待定;辦學地點佳山校區)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561 | 61408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4290元/年;辦學地點佳山校區) | 2020 | 河南 | 理科 | - | 587 | 57472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19 | 河南 | 理科 | - | 554 | 4847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5720元/年)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547 | 6300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辦學地點佳山校區)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547 | 4249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辦學地點:佳山校區)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527 | 4410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費最終按省價格主管部門相關文件規定標準執行)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48 | 4069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514 | 5870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制4年;學費待定;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佳山校區)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539 | 82771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佳山校區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535 | 9100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理工類,4年,在佳山校區辦學) | 2021 | 廣西 | 理科 | - | 465 | 56221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理工類,4年,4290元/年,在佳山校區辦學) | 2020 | 廣西 | 理科 | - | 490 | 44643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在佳山校區辦學) | 2019 | 廣西 | 理科 | - | 500 | 41673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理工類,4年,5720元/年,在佳山校區辦學) | 2022 | 廣西 | 理科 | - | 458 | 56852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佳山校區) | 2021 | 四川 | 理科 | - | 544 | 60972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佳山校區) | 2020 | 四川 | 理科 | - | 556 | 57227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佳山校區) | 2019 | 四川 | 理科 | - | 573 | 54027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佳山校區) | 2022 | 四川 | 理科 | - | 522 | 7590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佳山校區)(語種:不限) | 2021 | 貴州 | 理科 | - | 476 | 37577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佳山校區(語種不限)) | 2020 | 貴州 | 理科 | - | 509 | 30752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19 | 貴州 | 理科 | - | 492 | 33581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語種:不限) | 2022 | 貴州 | 理科 | - | 464 | 42400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1 | 陜西 | 理科 | - | 459 | 50343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湖東路59號佳山校區) | 2020 | 陜西 | 理科 | - | 487 | 40529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地點: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湖東路59號佳山校區) | 2019 | 陜西 | 理科 | - | 493 | 47049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2 | 陜西 | 理科 | - | 465 | 51086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1 | 甘肅 | 理科 | - | 466 | 24501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0 | 甘肅 | 理科 | - | 487 | 23424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19 | 甘肅 | 理科 | - | 499 | 23385 |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 2022 | 甘肅 | 理科 | - | 457 | 27400 |
三、安徽工業大學介紹
安徽工業大學坐落于長三角與南京毗鄰的全國文明城市——安徽省馬鞍山市,前身是創建于1958年的馬鞍山鋼鐵工業學校,1977年經國務院批準組建馬鞍山鋼鐵學院;1985年更名為華東冶金學院,隸屬于原冶金工業部;1998年劃轉安徽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0年經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華東冶金學院和安徽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安徽工業大學。建校60多年來,學校弘揚“高標準、嚴要求”優良傳統,傳承“團結、求實、勤奮、創新”優良校風,鑄就“精工博學、厚德敏行”校訓精神,積淀“至誠報國、服務人民,追求真理、崇尚科技,無私奉獻、爭創一流”大學文化,走出一條“以工為主、服務行業、融入地方、創新發展”的特色發展之路,現已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七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是科技部與安徽省政府聯動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學校占地面積2548.72畝,現有佳山、秀山兩個校區,校舍建筑面積91.4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44億元,館藏紙質文獻201.09萬冊、數據庫135個。現有教職工2117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28人、副高級職稱49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47人(占專任教師總數56.3%)。全日制本科生24144人,各類研究生4055人,留學生375人,寶鋼、中天班學生421人,各類繼續教育在籍生7835人。設17個教學院部,63個本科招生專業,1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5個專業學位類別、22個領域,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6門,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6個,省級特色(品牌)、綜合改革試點、振興計劃專業47個。13個專業通過了教育部和住建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評估),位居省屬高校首位。現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學校“三步法”創新人才培養之路,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十三五”以來,大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國際獎96項、國家級獎1304項、省級獎3165項,榮獲省屬高校第一個“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全國特等獎、第一個“挑戰杯”全國“優勝杯”,實現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四連冠”,獲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大賽金獎,3個項目入選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改革成果項目。金鷹創新創業團隊入選全國首批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1個創新創業典型榮獲“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在全國大學生文藝匯演、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等活動中,多次獲全國一等獎等榮譽。“十三五”期間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93%。90%以上的畢業生集中在安徽、江蘇、上海、浙江和北京等地,呈現出“立足安徽、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的特征,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