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淮北的大專有哪些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辦學層次 | 備注 |
1 |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專科 | 公辦 |
2 | 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淮北市 | 專科 | 民辦 |
二、淮北部分比較好的大專介紹
1、淮北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是1999年7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原淮北教育學院、淮北礦務局職工大學、安徽電大淮北分校合并組建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隨后淮北財政學校、淮北技工學校、淮北衛生學校分別并入。2002年、2003年被教育部、財政部列為重點支持建設的示范性職業院校,2010年被列為安徽省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單位。先后獲得“安徽省園林式單位”、“安徽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單位”“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校”等榮譽稱號。
學院坐落于國家能源基地、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先進典型的安徽省淮北市,占地面積600余畝,建筑面積近2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2.4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5460萬元,圖書館藏資料67萬冊,電子圖書4400GB、專業期刊2.4萬種、電子專業期刊12萬種,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教學用機房等可供4000多人同時使用;建有校內實踐教學基地49個,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校外實習實訓基地300多個,密切合作的有154個;擁有 37個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站。正在緊張建設的濱湖新校區占地730畝,規劃總建筑面積40.38萬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積30.52萬平方米,建成后將能滿足1.3萬名以上在校生的學習與生活需要。
學院以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主,同時開展成人高等教育、現代遠程高等教育和崗位培訓。設有醫學系、機電工程系、電子信息系、計算機系、建筑工程系、工藝美術系、財經系、旅游管理系和基礎部,常設專業50個,其中高級護理專業和多媒體網絡技術專業是省級教改試點專業,高級護理專業被認定為國家級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建筑技術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認定為國家級緊缺人才實訓基地,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專業被定為省級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學院現有在校高職生、中職生、電大和成人教育在冊生2.4萬人。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專職教師490人,其中教授12人、副高以上職稱211人,具有博士學位3人、碩士學位134人,具有雙師素質教師178人。學院還聘有校外兼職教師260多人,其中具有企業實踐經驗的114人。目前,學院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壇新秀4人,省級專業帶頭人13人,省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財政支持建設的實訓基地2個,國家財政支持建設的專業2個,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2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
2、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坐落于安徽省淮北市市中心,北枕相山,南臨濉水,是經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設置、教育部批準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是安徽淮北礦業集團公司黨校、干校、職工教育中心,業務主管單位是安徽省教育廳。學院前身創建于1978年,現有機電工程系、能源工程系、機械工程系、自動化與信息工程系、公共課教學部、培訓部、成教處、實訓中心等教學單位。
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擁有東、西、新三個校區,占地8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擁有教學樓、辦公樓、學術報告廳、電教館、餐飲洗浴大樓、標準化學生公寓和價值3000多萬元的實習實訓設備。校內建有總建筑面積達23800平方米的“實訓基地和安全警示教育基地”,有電工、電子、PLC、液壓、通風等40多個實驗室和語音室、大型微機室;有礦機、礦電、機電修配、數控、鉗工、家電等30多個實習實訓車間,可以同時為6000人提供實習實訓,充分滿足教學、實訓、科研和人才培養需要;除此之外,還擁有校外實訓基地30多個。學院現有紙質圖書13.42萬余冊,電子版圖書1.5萬冊以上,建有電子圖書系統、校園一卡通和計算機網絡服務體系。學院現有教師188人,在現有教師中,專職教師160人,兼職教師28人;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85人。
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將依托煤焦化電鹽行業,輻射周邊區域行業和企業;以專科學歷教育為主,適度發展非學歷教育和崗位培訓;以工科類專業為主,工科、理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以加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及職業道德養成,為生產建設管理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2012年成功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淮北礦業”杯(煤礦安全),圓滿完成了六個賽項的比賽任務,得到教育部、省教育廳和參賽院校的廣泛好評,因此安徽省教育廳獲國家技能大賽“優秀組織獎”,淮北礦業集團被國家二十三部授予“特殊貢獻獎”。我院選手在大賽上取得4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的驕人成績。2009年,首期設置工科類煤礦開采技術、礦山機電、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數控技術、應用電子技術六個專業,計劃招生800人。經過4年的發展,結合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應用技術專業的需求,科學調整和增設專業,專業設置增加到2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