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醫學院怎么轉專業,轉專業難不難,首先得確定該校是能進行轉專業的操作,可以通過加一些本校的招生群,向招生處的老師或者是本校的學生對此進行了解,盡量詢問的詳細些,比如轉專業的條件、難度,是否需要留級和轉專業成功的比例等等,本文整理了一些關于蚌埠醫學院轉專業的知識,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
一、蚌埠醫學院新生怎么轉專業
蚌埠醫學院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本科生轉專業實施細則(修訂稿)(院字【2011】149號)
第一條 基本原則
1、為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鼓勵學生勤奮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根據《蚌埠醫學院學籍學歷管理規定》及相關文件的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細則。
2、對已經取得蚌埠醫學院正式學籍,進入蚌埠醫學院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就讀的學生,學校原則上允許其于一年級申請平級調整專業一次(僅限一個專業)。
3、鑒于目前學校教學資源有限,本著 “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只能有限度地開展轉專業工作。
第二條 基本條件
學生必須同時具備以下第1~4款或第5款,方有資格提出轉專業申請:
1、普教本科一年級同一批次、同一類型錄取的學生。
2、申請轉入專業僅限其生源地當年有招生計劃的專業。
3、在校期間無任何違法違紀行為,未受過任何處分。
4、在校期間必修課考試成績無不及格。
5、患有某種疾病或有生理缺陷,不能繼續在原專業學習,經學校確認后,認為其尚能在本校其他專業繼續學習的。
第三條 辦理程序
1、每學年第一學期15~16周,教務處根據各專業當年招生計劃數及實際報到學生人數確定各專業可轉出轉入學生總數(各專業轉出學生人數控制在其當年計劃招生人數的3%以內;各專業轉入學生人數不超過其當年實際報到學生數的2%與招生計劃的缺額數之和),并在教務處網頁公布。
2、符合條件且有意向轉專業的學生,在第一學年第一學期第18周向其所在系部提交書面申請及《蚌埠醫學院學生轉專業申請表》,逾期不予辦理。
3、申請者所在系部依據前述第二條相關條款進行初步審核后,于第一學年第二學期第2周將相關材料匯總后報教務處。
4、教務處會同招考處對各系部報送的材料進行審核,對符合條件申請者的高考成績及第一學期必修課課程成績進行加權處理,確定排名(如排名相同,以高考分數高者為先)。
5、教務處根據各專業已確定轉入人數及申請者排名情況,擬定可轉專業學生名單,報院長辦公會審批,公示無異議后執行。
第四條 轉入學生的管理
1、學生轉專業申請獲準后,教務處統一對其進行學籍變更,其學籍納入轉入專業在校生統一管理,日常管理工作由轉入專業所在系部負責。
2、學生轉專業后必須按照轉入專業培養方案的要求,修完規定的課程和學分方能申請畢業。
3、轉入前學生已修課程與轉入專業課程一致,且學分不低于轉入專業培養方案的,則成績有效,計算相應學分,否則應繼續修讀。
4、轉專業的學生從轉入的學年起按轉入專業標準繳納學費。
第五條 附則
1、本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原有關調整專業文件同時廢止。
2、本規定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二、蚌埠醫學院招生專業目錄及重點專業有哪些
國家特色專業 | 醫學檢驗 |
類別 | 專業名稱 |
---|---|
生物科學類(本) | 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
心理學類(本) | 應用心理學 |
統計學類(本) | 應用統計學 |
電子信息類(本) | 醫學信息工程 |
計算機類(本) | 物聯網工程 |
化工與制藥類(本) | 制藥工程 |
食品科學與工程類(本)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臨床醫學類(本) | 精神醫學 醫學影像學 臨床醫學 麻醉學 |
口腔醫學類(本) | 口腔醫學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本) | 預防醫學 食品衛生與營養學 |
藥學類(本) | 藥學 藥物分析 臨床藥學 |
醫學技術類(本) | 康復治療學 醫學檢驗技術 醫學影像技術 衛生檢驗與檢疫 |
護理學類(本) | 護理學 助產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本)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公共管理類(本) | 健康服務與管理 |
其他(本) | 醫學檢驗 |
三、蚌埠醫學院專業相關文章
蚌埠醫學院專業分數線統計,往年蚌埠醫學院各專業錄取最低分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