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與新媒體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4200元,含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辦學地點小營校區)專業在北京省份2020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2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1876名;
2、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天津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6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969名;
3、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含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專業在河北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9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698名;
4、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小營校區。含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專業在浙江省份2020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1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4612名;
5、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包含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河南省份2020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8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989名;
6、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包含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小營校區就讀。)專業在四川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74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6405名;
7、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貴州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7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921名;
8、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甘肅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075名;
9、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與新媒體(4200元)專業在北京省份2021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1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1793名;
10、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海南省份2021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0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560名;
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4200元,含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辦學地點小營校區) | 2020 | 北京 | 綜合 | 不限 | 529 | 21876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含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辦學地點:小營校區) | 2019 | 北京 | 文科 | - | 546 | 5069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含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辦學地點:小營校區) | 2019 | 北京 | 理科 | - | 521 | 17843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 | 2020 | 天津 | 綜合 | 不限 | 618 | 1062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 | 2019 | 天津 | 文科 | - | 556 | 1969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含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0 | 河北 | 文科 | - | 599 | 3790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含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19 | 河北 | 文科 | - | 598 | 4698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小營校區。含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0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612 | 3461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小營校區。含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19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609 | 38861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4200元/年;含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 | 2020 | 安徽 | 文科 | - | 574 | 6505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含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 | 2019 | 安徽 | 文科 | - | 581 | 6370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含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 | 2020 | 福建 | 文科 | - | 571 | 404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含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 | 2019 | 福建 | 文科 | - | 564 | 4886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 | 2020 | 山東 | 綜合 | 不限 | 596 | 30117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 | 2019 | 山東 | 文科 | - | 572 | 884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包含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 | 2020 | 河南 | 文科 | - | 589 | 7989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包含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 | 2019 | 河南 | 文科 | - | 572 | 7095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包含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 | 2020 | 四川 | 文科 | - | 565 | 5700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包含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小營校區就讀。) | 2019 | 四川 | 文科 | - | 574 | 6405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語種不限) | 2020 | 貴州 | 文科 | - | 575 | 4818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 | 2019 | 貴州 | 文科 | - | 570 | 4921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 | 2020 | 陜西 | 文科 | - | 576 | 370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教學地點:北京市市轄區海淀區清河小營東路12號小營校區) | 2019 | 陜西 | 文科 | - | 573 | 3927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 | 2020 | 甘肅 | 文科 | - | 555 | 3116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 | 2019 | 甘肅 | 文科 | - | 551 | 3075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4200元) | 2021 | 北京 | 綜合 | 不限 | 515 | 21793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4200元)(辦學地點新校區) | 2022 | 北京 | 綜合 | 不限 | - | -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4200元/年) | 2021 | 安徽 | 文科 | - | 601 | 5876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4200元/年) | 2021 | 安徽 | 理科 | - | 543 | 45001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4200元/年;辦學地點:新校區) | 2022 | 河南 | 文科 | - | - | -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1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609 | 8560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2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 | -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新校區) | 2021 | 四川 | 文科 | - | 575 | 6087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新校區 | 2022 | 四川 | 文科 | - | 575 | 5629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新校區)(語種:不限) | 2022 | 貴州 | 理科 | - | - | -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2 | 甘肅 | 文科 | - | 513 | 3382 |
三、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介紹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由原機械部所屬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和原電子部所屬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合并組建,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管、理、經、文、法多學科協調發展、北京市重點支持建設的高校。辦學歷史可以追溯至1937年。在長達84年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扎根中國大地,融入國家機械工業、計算機事業的起步發展,為國防科技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也形成了鮮明的信息特色、行業特色、軍工特色。“勤以為學 信以立身”的校訓精神在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學校現有5個校區,另有占地1200余畝的新校區正全面加速推進建設,一期工程竣工在即,2021年實現一期搬遷。 —FEATURE特色校園查看更多 黨建和思政工作成效顯著。全面加強黨對學校各項工作的領導,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空間、辦學、育人、治理、情感“五個環境建設”,持續優化頂層設計,不斷推進內部治理體系改革。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推動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全面提升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連續多年獲評“首都精神文明單位”,并獲北京市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校提名獎。 人才培養特色鮮明。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創新意識與國際化意識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0569人,研究生2426人,留學生130人。現有43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北京市級一流專業建設點7個、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9個,北京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3個,3個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7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個專業獲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12門,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課件”12套。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單位1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5個。獲得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入選首批北京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強、起薪高,受到用人單位廣泛好評。 師資力量較為雄厚。現有專任教師1065人,其中69%具有博士學位,60.2%具有高級職稱;學校擁有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青年“國家人才項目”1人;“北京市戰略科技人才團隊”3個;北京學者3人,青年北京學者1人,北京市“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4人;北京市優秀人才青年拔尖團隊和市屬高校創新團隊16個;長城學者等北京市級高層次人才6人;北京市優秀青年拔尖人才7人;市屬高校青年拔尖人才45人;市屬高校拔尖創新人才12人;北京市青年英才20人;中青年骨干102人。擁有兼職博士生導師34人,碩士生導師441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8個,教育部創新團隊4個、 “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