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北京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桂林理工大學在北京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北京考生上桂林理工大學的分數在444至477分,位次為32292至31424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北京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44至477區間才能上桂林理工大學。
一、北京考多少分能上桂林理工大學
1、2022年北京考生上桂林理工大學: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6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157名;
2、2022年北京考生上桂林理工大學: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6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824名;
3、2021年北京考生上桂林理工大學: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4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292名;
4、2021年北京考生上桂林理工大學: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4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901名;
5、2020年北京考生上桂林理工大學: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7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424名;
6、2020年北京考生上桂林理工大學: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7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424名;
二、桂林理工大學在北京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桂林理工大學在北京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北京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63 | 32157 | 省政府 |
2022 | 北京 | 綜合 | 物 | 本科 | 465 | 31824 | 省政府 |
2、2021年桂林理工大學在北京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北京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44 | 32292 | 省政府 |
2021 | 北京 | 綜合 | 物 | 本科 | 447 | 31901 | 省政府 |
3、2020年桂林理工大學在北京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北京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77 | 31424 | 省政府 |
2020 | 北京 | 綜合 | 物 | 本科 | 477 | 31424 | 省政府 |
高考錄取的流程有哪些
1、模擬投檔
每批次正式投檔之前,省級招辦按照高校確定的投檔比例進行模擬投檔。
2、確定投檔比例
模擬投檔后省級招辦及時向高校報送生源分數段分布情況,高校根據模擬結果決定是否追加計劃,是否調整投檔比例。
3、正式投檔
省級招辦按照高校調檔的要求和考生填報的志愿,將符合高校調檔條件的考生的電子檔案在網上投遞給高校。平行志愿按考生成績從高到低只進行一次投檔。
4、閱檔
招生高校在規定時間內從網上下載考生的電子檔案數據進行審閱,審閱內容包閱括考生的成績、專業志愿、是否服從調劑選項、體檢表以及誠信記錄等。
5、預錄取
招生高校按照相關規定和招生章程等,將符合錄取條件的考生進行預錄取,并將預錄取和退檔的結果上傳至省級招辦。
6、錄取檢查
省級招辦對高校欲退檔考生的情況進行審核,如無異議,則錄取結束。
7、打印錄取名單
省級招辦根據招生高校的錄取結果打印錄取新生名冊,加蓋省級招辦錄取專用章后寄送招生高校。
8、填發錄取通知書
招生院校根據錄取考生名冊填寫錄取通知書,加蓋該校公章后連同入學報到須知、資助政策辦法等相關材料一并寄送被錄取考生。
第一志愿退檔會不會影響第二志愿
不會。
在第一志愿被退檔的情況下,將會進入第二志愿的錄取程序,依次類推。若在填報志愿時選擇服從調劑,仍有機會被錄取;如果沒有服從調劑就會有落榜的風險。所以第一志愿退檔不會影響第二志愿。
考生如果確認“服從分配”,一方面自己增加了被錄取的機會,另一方面接受了必須按調配入學的義務,極可能調劑錄取的學校或專業與報考初衷相差甚遠,要有心理準備。
第一志愿填了服從就會按服從在缺額的招生計劃中優先調配比較好的學校或專業。服從調配者一旦被錄取,就必須到錄取你的院校就讀,否則,會影響國家招生計劃的完成。因此,對于這一欄目,考生既要充分重視,又要慎重對待,表態具體明確。
三、桂林理工大學最新介紹
桂林理工大學是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管理為主的高校。學校源于1956年原國家重工業部在廣西組建的桂林地質學校,歷經五改歸屬、十易校名的發展歷程,其中,1978年更名為桂林冶金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為桂林工學院,2009年正式更名為桂林理工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曲久輝為學校名譽校長。 歷經60余年的建設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以工學為主,工、理、管、文、經、法、藝、農8大學科門類,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國際教育和成人教育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高等學校。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遵循“厚德篤學、惟實勵新”校訓,傳承和弘揚“艱苦創業、敬業奉獻、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桂工精神,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立校,人才興校,科技強校”辦學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圍繞服務自然資源行業和工業高質量發展凸顯辦學特色,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 學校現有桂林屏風、桂林雁山、南寧安吉、南寧空港四個校區,校園總面積3300余畝。 學校現有二級教學單位19個,本科專業75個、高職高專專業50個;各類全日制在校生4萬余人;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000余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900余人,博士生導師100余人。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等國家級高層次專家、人才40余人次;廣西“八桂學者”等省部級高層次人才90余人次。學校聘請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Harold Kroto為名譽教授,一批兩院院士、*等知名專家、學者受聘為講座教授、客座教授。 學校入選教育部第二批、第三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有7個學科領域、5個本科專業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現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2個、自治區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2個;共獲得國家本科教學工程項目26項,包括: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精品課程4門、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精品視頻公開課程3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特色專業5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精品資源共享課4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1個;獲得省級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130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主持1項、參與1項);自治區教學成果獎最近兩屆獲獎54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18項(參與4項)。近年來,承擔省級教育科研、教學改革項目300多項。教師主編、出版教材250多本。其中國家級規劃教材14本,自治區級獲獎教材6本,21世紀系列教材22本,其它優秀、規劃教材51本。獲全國多媒體教學課件比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17項,全國高等院校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1項,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比賽二等獎1項,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6項。 學校以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為目標定位,并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學生以專業基礎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受到社會高度認可。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09年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連續多年獲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表彰。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和創業園為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選第一批“國創導師工作站”,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獲評“全國大學生創業示范園”;規范組織大學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連續多年獲得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稱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第六屆到第十四屆總分連續九屆位居廣西高校第一,在數學建模、英語競賽、地質技能、結構設計、電子設計、廣告設計等各類競賽中成績卓著,獲全國一等獎等國家級獎勵22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5680余項。學校積極弘揚和踐行*核心價值觀,涌現出“全國先進班集體”、“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救人英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全國優秀青年志愿者等一批先進典型。 學校教學科研條件良好。現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廣西重點學科24個(其中5個為優勢特色學科),廣西一流學科(含培育)5個,廣西政府院士工作站5個,廣西重點實驗室8個,廣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廣西工程研究中心4個,廣西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廣西高校協同創新中心2個、廣西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有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學校被認定為“自治區技術轉移示范機構”。 近年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2700余項,其中包括“973”前期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863”計劃、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項目370余項。2018年以來,年度科研總經費保持在2億元以上。 學校早在1987年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011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近五年來,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廣西自然科學一等獎、科技進步一等獎、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科技獎勵64項。學校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000余件,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認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桂林理工大學學報》為全國綜合性科學技術類中文核心期刊,多次被評為全國、廣西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學校先后與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其中與50余所高校簽訂了留學生交換、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協議,共派出到國外訪學、留學的學生2000多名;由英國皇家寶石協會設在學校的FGA考點考試通過率連續多年名列世界各考點第一,被國際珠寶界傳為佳話。累計接收了各類留學生6600余名,留學生在中國漢語水平考試(新HSK)的平均通過率達95%以上,成功舉辦了在華吉爾吉斯留學生文化節、“一帶一路”國際教育發展校長論壇。 如今,學校黨的領導堅強有力,各項事業蒸蒸日上,連續獲得全國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和自治區文明單位、綠色大學、和諧校園、安全文明校園等稱號。 立足新時代,學校始終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銳意進取、擔當實干,為早日把學校建成特色鮮明、國內知名的高水平理工大學,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數據統計截止到2021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