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北京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在北京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北京考生上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的分數在400至436分,位次為37397至3673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北京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00至436區間才能上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
一、北京考多少分能上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
1、2022年北京考生上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2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319名;
2、2022年北京考生上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2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319名;
3、2021年北京考生上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736名;
4、2021年北京考生上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736名;
5、2020年北京考生上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397名;
6、2020年北京考生上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397名;
二、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在北京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在北京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北京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25 | 37319 | 市教委 |
2022 | 北京 | 綜合 | 物 | 本科 | 425 | 37319 | 市教委 |
2、2021年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在北京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北京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00 | 36736 | 市教委 |
2021 | 北京 | 綜合 | 物 | 本科 | 400 | 36736 | 市教委 |
3、2020年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在北京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北京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36 | 37397 | 市教委 |
2020 | 北京 | 綜合 | 物 | 本科 | 436 | 37397 | 市教委 |
征集志愿會不會降分錄取
對于不同省份,征集志愿的設置和要求等會有不同,具體報征集志愿時還應認真研讀各自省市官網上發布的相關招生信息。填報學校可參考之前平行志愿的最低投檔線,所填高校最低投檔線分數會有所改動,在填報結束后一天,會公布征求平行志愿投檔分,分數一般較之前是降低的。二、征集志愿大概降多少分
征集志愿階段,高校的錄取分數未必會降低。除非出現在征集志愿名單中的高校既然在正常投檔錄取時沒能錄滿,那征集志愿時的錄取分數一定會有所降低。三、征集志愿錄取機會大嗎
征集志愿匯總后,招生部門根據“位次優先、遵循自愿、一輪投檔”的平行志愿投檔原則,按照1:1的調檔比例進行投檔,供學校審錄。
常規志愿是什么意思
常規志愿就是本科一到二批,或者專科一批和二批第一次錄取時需要填報的志愿。常規志愿是按照志愿一,志愿二的順序檢錄,也就是說第一志愿是你最想去的,以此類推。常規志愿是相對于特殊類型招生而言的。
特殊志愿是指高考結束后,包括自主招生、高水平運動員、藝術特長生的學生,在高考之外參加過其他相關評定,并依據此評定參加對應學校的相關招生,在參加高考時一般就以理工類和文史類之外的其他種類學生參加。高考結束后進行相關填報。而特殊志愿就是指填報這些種類的志愿。
常規志愿怎么填報
采取即“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的原則,但同時需注意把握好沖、穩、保、墊之間的梯度關系。
在平行志愿填報時,不妨將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夠得著的理想院校作為志愿A,將符合自己成績水平的“對口”院校作為志愿B和C,志愿D填一所“保守”院校,志愿E則填“墊底”院校。
其中的“跳一跳”“對口”“保守”“墊底”的幾所院校就自然形成了平行志愿中的梯度順序。
這樣既可避免“高分低就”所帶來的后悔莫及,又可避免萬一沒達到“好院校”投檔分數,也有相應院校可讀,而不至于落到較低批次院校甚至落榜。當然,“沖一沖”也應當十分慎重,也要有一定的把握。
三、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最新介紹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2005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由北京郵電大學與北京學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新的機制和新的辦學模式合作舉辦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在京舉辦的第一所獨立學院。 學院位于延慶區康莊鎮,現有校園占地500畝,建有充足的教學及輔助用房,獨棟的圖書館大樓及實驗樓。圖書館藏書68.89萬余冊,電子圖書45.63萬余冊,音視頻470小時,可訪問數據庫85個,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學習需要。 學院授課教師由北京郵電大學選派的教師、學院專職教師、外聘教師(含剛從高校退休的教師、業內相關的工程技術人員)組成。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312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達39%以上。 學院立足于電子信息領域,以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電子信息類專業為重點,以數字媒體類專業為特色,建成了涵蓋工、管、文、藝4個學科的專業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教育體系。學院現設有通信與信息工程系、自動化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經濟管理系、藝術與傳媒學院、外語系、基礎教學部7個教學單位,共有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物流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電子商務、財務管理、市場營銷、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媒體技術、傳播學、英語等15個專業,擁有2個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在校生近5000人。 學院建有院級實驗教學中心7個,各中心下設實驗室,全院共有90個實驗室,開出900余個實驗項目。經過10余年時間的建設和發展,數字媒體實驗教學中心、工程教育訓練中心、互聯網商務管理實驗中心先被評為“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我院成為國內獨立學院中少有的獲得3個省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稱號的高校。學院依托3個市級示范中心,建立了通信工程綜合實訓基地、網絡工程綜合實訓基地、機器人綜合實訓基地、經濟管理綜合實訓基地、數字媒體綜合實訓基地等5個校內綜合實習實訓基地,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北京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和1個北京市高等學校示范性校內創新實踐基地,滿足了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培養的需要。 學院先后與中興通訊、中國移動、水晶石、中國郵儲等59家企業簽訂了實習實訓基地協議書,派出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實訓,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派出教師參加企業的暑期實踐,保障了人才培養與專業行業的發展緊密結合。同時,學院積極引進企業資源進入校園,與億陽信通公司共同開辦“億陽班”,有針對性地培養應用型現代通信人才。 學院立足本科教育,拓展國際合作,積極探索“本科學歷教育+英語+專業證書+境外學習”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成為國內第一所獲批加入雅思全球搜索引擎系統的中國高校,也是第一家獲得接受留學生資質的北京地區的獨立學院。學院先后與美、加、英、法、德、西、芬、日、韓、馬來等國高等院校簽署了校際友好協議。設立了中美物聯網學分互認交流學習項目,開展了學歷教育和短期課程培訓合作,對學生進行職業化和社會化訓練。目前,學院已有300余人赴英、法、美、日、韓、芬蘭、德國等國家進行學習交流,已經接受17批次留學生來我院就讀。 學院師生學科競賽成績顯著,到目前為止,學生參與美國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開發大賽,全國大學生網絡商務創新應用大賽,國際水下機器人大賽,華北五省、北京市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北京市大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術大賽、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首都高校物流設計大賽等各類競賽,共373人次獲得國際獎項、337人次獲國家級獎項、2711人次獲省部級獎項,獲獎人次居同類院校前列。多位教師在北京民辦教育園丁獎、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大賽、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本功等比賽中獲獎。我院科研課題組主導制定的手機(移動終端)動漫標準正式成為國際技術標準,被評價為“是文化領域中國科技、中國標準走向世界的重要標準。” 學院13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97%以上 ,4000余人就業于國有企事業單位,900余人考取國內外碩士研究生。學院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中心,開展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并創建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下設1個創新基地,11間創新工作室,每年投入專項經費近50萬元。同時,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學生創業熱情高漲,成功案例不斷涌現,學院榮獲“全國青年創業教育年度先進集體”“全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文化建設獎”。 隨著學院的建設和發展,學院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影響力逐步提高,先后榮獲“全國先進獨立學院”“北京市5A 級社會組織”“中國動漫游戲人才培養先進單位”“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開發大賽優勝學校”“全國最具品牌影響力獨立學院”“北京市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優秀組織院校”“北京市無償獻血優秀組織單位”“軍(警)民共建先進單位”等稱號,并成功打造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動漫創作及人才培訓中心、國家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數字產品研發基地、全國工業和信息化人才培養綜合服務平臺認定測評中心、中國民辦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培訓基地,多次獲得北京市安全系統集體嘉獎。 建院以來,各級領導先后到學院視察指導工作,并對世紀學院依法辦學、規范管理、較高的教學水平、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別是對學院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做的探索給予了高度評價。 學院積極探索內涵式發展,實施工程教育和工程師培養,加大校企合作與國際合作交流力度,力求做精做強,已形成學院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為區域經濟和信息領域服務能力,為將學院建設成具有影響力的應用型大學和特色鮮明的工程師學院、專業化的數字科技人才培養基地奠定堅實基礎。 (數據更新:2021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