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大學天文學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北京大學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北京大學的天文學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在天津省份2020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70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13名;
2、北京大學天文學(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專業在山西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6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7名;
3、北京大學天文學(含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方向。辦學點:校本部,語種:不限)專業在上海省份2019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16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2名;
4、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在浙江省份2020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70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5名;
5、北京大學天文學(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專業在江西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8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7名;
6、北京大學天文學(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專業在湖北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9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7名;
7、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在湖北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8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98名;
8、北京大學天文學(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專業在湖北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8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8名;
9、北京大學天文學(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專業在湖南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8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67名;
10、北京大學天文學(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專業在湖南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7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1名;
二、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5000元)) | 2021 | 北京 | 綜合 | 物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5000元) | 2020 | 北京 | 綜合 | 物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19 | 北京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5000元)(辦學地點校本部) | 2022 | 北京 | 綜合 | 物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校本部) | 2021 | 天津 | 綜合 | 物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天津 | 綜合 | 物 | 707 | 213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19 | 天津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語種:不限)(口試:否)(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校本部) | 2022 | 天津 | 綜合 | 物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21 | 山西 | 理科 | - | 678 | 53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山西 | 理科 | - | 683 | 66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19 | 山西 | 理科 | - | 665 | 77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22 | 山西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語種不限) | 2020 | 遼寧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19 | 遼寧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21 | 黑龍江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黑龍江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19 | 黑龍江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22 | 黑龍江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含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方向)(語種不限) | 2021 | 上海 | 綜合 | 物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語種不限) | 2020 | 上海 | 綜合 | 物 | 612 | 52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含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方向。辦學點:校本部,語種:不限) | 2019 | 上海 | 綜合 | 物 | 616 | 42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含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方向)(語種:不限) | 2022 | 上海 | 綜合 | 物 | - | 46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浙江 | 綜合 | 物 | 700 | 75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5000元/年) | 2021 | 安徽 | 理科 | - | 696 | 42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5000元/年) | 2020 | 安徽 | 理科 | - | 700 | 34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19 | 安徽 | 理科 | - | 687 | 39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5000元/年) | 2022 | 安徽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含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19 | 福建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江西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19 | 江西 | 理科 | - | 682 | 37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山東 | 綜合 | 物 | 691 | 125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19 | 山東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5000元/年)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698 | 97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5000元/年;辦學地點校本部) | 2020 | 河南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19 | 河南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5000元/年)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695 | 47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687 | 98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19 | 湖北 | 理科 | - | 688 | 58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682 | 67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湖南 | 理科 | - | 688 | 71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19 | 湖南 | 理科 | - | 678 | 51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690 | 56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校本部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重慶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19 | 重慶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21 | 四川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 | 2020 | 四川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19 | 四川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22 | 四川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21 | 陜西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北京市市轄區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校本部) | 2020 | 陜西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教學地點:北京市市轄區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校本部) | 2019 | 陜西 | 理科 | - | - | - |
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天體物理、天文高新技術和應用) | 2022 | 陜西 | 理科 | - | - | - |
三、北京大學介紹
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為現名。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作為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以及魯迅、胡適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學任職或任教。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共同組成長沙臨時大學。不久,臨時大學又遷到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日戰爭勝利后,北京大學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復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國高校于1952年進行院系調整,北京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大學的校友和教師有400多位兩院院士,中國人文社科界有影響的人士相當多也出自北京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大學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建設的新時期,并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兩所大學之一。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發出了“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的號召。在國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學適時啟動“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從此,北京大學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并,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原北京醫科大學的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一度名為北平大學醫學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為北京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1996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持的醫科大學。兩校合并進一步拓寬了北京大學的學科結構,為促進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及理科的結合,改革醫學教育奠定了基礎。近年來,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將北大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天的北京大學已經成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國際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窗口。現任校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