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大學是被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大學,但其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含義。例如包括國家公布的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及1978年88所大學,還有更早期的重點大學等,F代意義上的重點大學包括入選上述幾大國家層面高校重點建設工程的高校以及未被納入幾大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的原全國重點大學,目前中國國家性的重點大學有100所左右。本文小編為大家整理關于北京有哪些重點大學,北京重點大學的簡介。
一、北京重點大學有哪些
本省排名 | 學校名稱 | 全國排名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類型 |
1 | 北京大學 | 1 | 8星級 | 世界一流大學 | 綜合 |
2 | 清華大學 | 2 | 8星級 | 世界一流大學 | 理工 |
3 | 中國人民大學 | 5 | 8星級 | 世界一流大學 | 綜合 |
4 | 北京師范大學 | 19 | 6星級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 | 師范 |
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24 | 6星級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 | 理工 |
6 | 北京理工大學 | 29 | 5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一流大學 | 理工 |
7 | 中國農業大學 | 33 | 6星級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 | 農林 |
8 | 北京交通大學 | 40 | 4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 | 理工 |
9 | 北京科技大學 | 47 | 4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 | 理工 |
10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56 | 6星級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 | 醫藥 |
11 | 北京郵電大學 | 59 | 5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一流大學 | 理工 |
12 | 北京化工大學 | 61 | 4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 | 理工 |
13 | 中國政法大學 | 65 | 6星級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 | 政法 |
14 | 首都師范大學 | 75 | 4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 | 師范 |
15 | 中央民族大學 | 80 | 6星級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 | 民族 |
16 | 北京工業大學 | 82 | 4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 | 理工 |
17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91 | 4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 | 財經 |
18 | 北京林業大學 | 93 | 5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一流大學 | 農林 |
19 | 中央財經大學 | 99 | 4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 | 財經 |
20 | 首都醫科大學 | 100 | 4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 | 醫藥 |
21 | 華北電力大學 | 108 | 4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 | 理工 |
22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115 | 6星級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 | 醫藥 |
23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116 | 4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 | 理工 |
24 | 北京語言大學 | 132 | 5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一流大學 | 語言 |
25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143 | 4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 | 理工 |
26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 170 | 4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 | 財經 |
27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194 | 3星級 | 中國知名、區域一流大學 | 理工 |
28 | 北京工商大學 | 204 | 3星級 | 中國知名、區域一流大學 | 財經 |
29 | 北京建筑大學 | 280 | 2星級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理工 |
30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 299 | 2星級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理工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7星級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 | 綜合 | ||
中國傳媒大學 | 6星級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 | 語言 |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6星級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 | 語言 | ||
北京體育大學 | 6星級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 | 體育 | ||
中國音樂學院 | 6星級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 | 藝術 | ||
中央美術學院 | 6星級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 | 藝術 | ||
中央戲劇學院 | 6星級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 | 藝術 | ||
中央音樂學院 | 6星級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 | 藝術 | ||
北京電影學院 | 5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一流大學 | 藝術 | ||
北京舞蹈學院 | 5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一流大學 | 藝術 | ||
中國戲曲學院 | 5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一流大學 | 藝術 |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 4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 | 語言 | ||
國際關系學院 | 4星級 | 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 | 綜合 |
二、北京重點大學簡介
1、北京大學簡介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
北京大學創立于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并自北京城內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并,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民主思想,是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基地之一。長期以來,北京大學始終與中國和中國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2、中國人民大學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人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位列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211工程”、“985工程”,為世界大學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亞太國際教育協會、京港大學聯盟成員,入選“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人民共和國建設者”的搖籃、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的重鎮。
學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陜北公學,以及后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通過了《關于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并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正式開學,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1954年,被確定為以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大學和首批全國重點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
截至2017年4月,學校占地面積230余萬平方米,設有中關村校區、通州校區(在建)、蘇州校區、深圳研究院、深圳校區(在建);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7.44億元;館藏紙質圖書392萬冊、電子圖書297萬種;下設5個學部、26個教學單位、81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1846人、全日制在校生24778人。
3、北京師范大學簡介
北京師范大學(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國家“七五”、“八五”首批重點建設十所大學之一,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京港大學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等,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
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范大學、輔仁大學先后并入北京師范大學。1950年,毛*為學校親筆題寫校名。2002年百年校慶之際,教育部和北京市決定重點共建北京師范大學。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名單。
據2019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占地面積1191畝(海淀校園、西城校園、昌平校園G區)。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0105人、研究生12756人、長期留學生1600余人。設3個學部、23個學院、2個系、10個研究院(所)。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1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46個,本科專業7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