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
他是一名普通的黨員,一名脫貧攻堅下派干部,在他的心目中,始終心系著“群眾”二字,在他的心中,永遠牢記著黨的宗旨,不忘初心,全心全意服務群眾。在他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他所扶貧的貧困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黨建工作逐步加強,村容村貌得到了改觀,村民生活福祉切實提升,他就是國稅分局副局長、鎮村第一書記。
一、心系群眾深駐基層
2017年3月,對同志而言是一個難忘的日子,根據組織工作安排,他被組織上派駐到縣鎮村擔任該村第一書記,縣鎮村距離縣城68.5公里,有20個村民組共995戶3403人,地形地貌屬于典型的高山低洼河谷地帶,地理環境差,基礎設施落后,是全縣最邊遠的省級一類貧困村。面對著惡劣的工作環境,他沒有任何怨言,因為,在他的心目中他是一名黨員,只要組織上需要,只要群眾需要,任何地方,他都會堅決服從,毫無怨言。駐村后,他堅持深入到群眾一線,積極開展了進戶走訪工作,用最短的時間掌握了該村的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分別對20個村民組的164戶精準扶貧戶、15戶五保戶、61名黨員、36位留守老人、7戶致富能手戶進行走訪,摸清了貧困戶和低保戶情況,重點了解致貧原因和群眾需求。
二、強抓黨建惠及宣傳
作為鎮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一直將抓黨建,強堡壘,作為工作的重心,多措并舉,狠抓黨建工作,不斷強化了村委這一基層堡壘作用。一方面,在他的帶領下,結合村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了村黨建工作制度建設,完善了相關工作規章;另一方面,根據上級黨組織的統一部署的和安排,他積極帶領村兩委、村黨員干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主題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引領著全村黨員著重思考如何將黨建作與脫貧工作有效結合,如何以黨建促脫貧,并展開大思考、大討論活動,精心收集群眾的意見,與群眾交心談心,融入到群眾一線,與此同時,他還和村兩委、黨員一起,在與群眾的交流過程中,將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和規定進行普及,讓群眾逐漸了解和認識到各項惠民政策,為取得脫貧攻堅戰役的勝利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三、不忘初心服務群眾
在的心目中,群眾的利益無小事,群眾的利益高于天,對于他來說,努力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是他的使命,也是他所帶領村委班子的重要職責所在;從駐村第一天起,他就和村兩委、黨員一起深挖致貧根源,從抓基礎入手,積極爭取資金,修路接水,努力推動村經濟社會發展。在他的帶領下,依靠國稅“娘家”人,用短短1個月的時間就爭取到資金8萬元、獲得一事一議項目支撐,修建2公里長的水泥路;在他的帶領下,爭取到專項經費10萬元,購買水管1萬2千米、協調玉山水泥廠捐助水泥10噸,解決了4個村民組82戶362人飲水困難的問題,讓清水流進了百姓家中;在他的帶領下,2017年初,獲得199.1萬元土地整治項目資金,為4個村民組維護整理土地80.5公頃,硬化3米寬的田間道路3.8公里,整治溝渠3.7公里,改善了4個村群眾的出行和灌溉水源,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也為村集體經濟積累了5萬元。
修路接水完成后,他開始著手思考如何幫助貧困群眾找到脫貧致富的項目。在他的努力下,村積極根據特色肉兔養殖帶動會員多、解決勞動力就業多、種兔存欄有量、有技術支撐的優勢,積極申報“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項目,成功探索出公司+支部+農戶+量化貧困戶的模式,發展肉兔養殖大戶6戶帶動75戶小戶,量化貧困戶80戶養殖肉兔共8900只,上市后,每戶年均可增收3000余元,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增收2萬元。此外,根據村夏天炎熱,冬季平均溫度高于全縣2-3度,適合特色蔬菜種植的季節特征,他還自掏腰包購買蔬菜種子,引導和發展4戶貧困戶示范種植特色生態蔬菜,待蔬菜成熟后,利用微信聯系客戶,免費用自已的小車整車整車地把蔬菜運往縣城銷售,一季度下來,戶均可增收3000元。通過這些引導方式,調動和激發了群眾發展產業的活力,促進了貧困群眾依靠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這就是同志,一名生活在新時期普通的共產黨員,一名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在他的身上彰顯著新時期黨員的風采,在他的身上有著滿滿的*的正能量,他的事跡值得我們每位黨員學習。
2篇
郭家莊則村位于府谷縣最南端,距縣城45公里、共轄4個自然村,分別為郭家莊則、南洼、馬連坪、武家峁,共有257戶749人(常住人口121人),黨員31名(其中:女黨員3名)預備黨員一名,該村為2017年脫貧摘帽的貧困村,2017年已脫貧6戶13人,2017年已脫貧2戶2人,2018年貧困戶全為五保戶共10戶11人(三戶三人為集中供養戶)。貧困面1.46%。全村總土地面積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00畝(水澆地80畝、川壩地80畝),
近年來,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村兩委會共同努力和縣委政府、王家墩便民服務中心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郭家莊則村精準扶貧工作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縣委書記杜壽平、副縣長惠寬和等領導多次來村對“精準扶貧”工作做調研指導。駐村工作隊經過多次召開村組及村民大會,入戶宣傳,與百姓同勞動多交流等方式進行詳細研究規劃,部署落實,針對不同類型貧困戶,制定幫扶措施,扎實推進脫貧任務,幫扶責任兩個落實,制定脫貧任務清單和責任對象,為“精準扶貧”戶建檔立卡,逐戶制定幫扶計劃,明確責任、確定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為我村的“精準扶貧”戶建檔立卡,逐戶制定幫扶計劃,明確責任、確定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一家一戶”調研摸底、“一家一戶”一本臺賬、“一家一戶”一個扶貧計劃、“一家一戶”結對幫扶、“一家一戶”回頭跟蹤扶貧效果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產業脫貧、危房改造、生態脫貧、異地搬遷等政策使我村8戶15人順利脫貧,加強與花椒合作社、羊肉合作社合作等措施,使我村在2017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工作。
一、加強黨支部建設。使廣大黨員勇挑重擔,主動作為,展現黨支部的強大凝聚力和戰斗力。村黨支部率先踐行“基層黨建+精準扶貧”模式,率先建立黨員聯系貧困戶制度。率先創建了扶貧互助協會,實現幫扶工作常態化。
二、根據地方特色,設計主導產業。依托本村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產業,2017年在產業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全村新栽花椒樹3000余株,使全村的花椒樹種植總量達到30000余株,年產花椒5000余斤,產值達80至100萬元。全村現養羊600余只,養雞、豬400余(只、頭),目前形成大紅袍花椒種植、山羊養殖等規模性主導產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三、建設民生扶貧項目。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地方脫貧致富的基礎。在駐村工作隊和村“三委”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和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1、郭家莊則行政村實現了通村水泥路全覆蓋,總里程達到9.5公里。2、通過農網改造,四個自然村通了動力電。3、對人飲工程進行維護修繕和新修蓄水池兩座,解決了村民的飲水困難。4、完成郭家莊則行政村幸福院工程建設。5、在土地流轉“三變改革”中,通過“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成立了郭家莊則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在郭家莊則村試點種植中藥材200畝,進一步完善武家峁自然村大紅袍花椒種植基地試點工作。6、新修連接花椒基地產業路1.5公里,花椒基地蓄水池、花椒烤爐個一座,為花椒產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7、步協調縣發改局,建設完成郭家莊則行政村光伏產業項目。8、加大花椒、中草藥種植技術和紅棗釀酒技術的培訓。為全村的經濟發展和“精準扶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狠抓產業扶貧。利用我村山大溝深的優勢,建設花椒種植基地,創辦已支部書記郭文彪為社長的花椒合作社。共開發了100畝花椒基地基地。8月底,協調幫扶企業,免費為貧困戶和一般戶提供中草藥黃芩種子240斤,發展中草藥種植業。形成郭家莊則特色中草藥產業品牌。
五、以產業發展為動力,促進群眾脫貧致富。通過扶貧幫扶和扶貧開發,結合本村土地、林地特性和地理位置優勢,大力發展大紅袍花椒、中草藥種植、紅棗種植、山羊養殖等特色農業產業,采取“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幫扶企業+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即由黨員牽頭,以傳統產業為依托,從種植、養殖業入手,打造綠色生態農業,村支部干部帶頭辦花椒合作社、羊肉合作社。上門做工作,跑資金,以保持農村生態本色為特色的生態農業持續發展。在全村發展一批花椒、中草藥種植大戶,養羊大戶.在做好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結合我村其地處山區,空氣好,無污染的地緣優勢,大力發展紅棗、谷米、紅蔥種植,打造綠色生態農產品。使郭家莊則村能形成帶動面廣、效益明顯、增收穩定、持續增收的特色產業,確保郭家莊則村實現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致富。
六、全面深化“五個好”創建活動,評選“十星級文明戶”及“走基層、送溫暖”活動讓群眾在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的同時,能夠提高村民的環境意識。動員全村老少,每家每戶把房前屋后打掃整理好。發動群眾清理村中垃圾,大力整治村中臟、亂、差現象。通過制定村規,規范村民豬、羊糞的堆放。做好打持久戰的心里準備,將此項活動長期進行下去。在此基礎上,引導各家各戶在房前屋后及山坡種植果樹、棗樹、藥材等,即綠化、美化了村莊,又能在不久的將來增加農民群眾的收入。
如今,郭家莊則村已不再是當年的貧困村,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的積極努力下,村內各項產業發展有了基礎,村內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村民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小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全力以赴抓脫貧,講采取更有力措施把脫貧攻堅工作抓緊抓實,給黨和貧困戶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3篇
李景奎,男,漢族,1991年8月生,中共黨員,現任阜陽市信訪局辦公室副主任。10月受組織選派到潁上縣十八里鋪鎮古店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任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2017年5月改任扶貧專干。任職以來,他堅持吃住在村,認真履行職責,積極落實脫貧政策,幫助古店村強班子、帶隊伍,理思路、謀發展,定規劃、爭項目,為古店村的脫貧致富和持續發展傾注了心血、付出了真情。
一是扎根基層真心服務群眾。李景奎同志生在農村、長在農村,2012年10月,通過安徽省公務員招錄考試,進入阜陽市委、市政府信訪局工作,工作不到兩年,就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懷著對農村的深厚感情和一顆熾熱之心,離開舒適的城市生活,深入基層、扎根農村,走村串戶、了解民情、服務群眾。三年多來,他的足跡踏遍了古店村的每一個角落,在春播繁忙的田間地頭,在晚歸休憩的農戶家中,隨處可見他忙碌的身影,鞋子都磨破了兩雙。在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幫扶工作規劃和年度幫扶計劃,并提出了“強班子、夯基礎,調結構、興產業”的工作思路,為古店村的發展明確了方向。經常加班加點、工作到深夜。三年多來,已記不清流了多少汗水,加了多少次班,吃了多少桶泡面。記不清多少次冒著高溫、酷暑,狂風、暴雨,大雪、嚴寒,行走于貧困戶之間。村里的每一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住址所在、致貧原因、幫扶措施、幫扶聯系人等信息他都了如指掌,比包片的村干部還熟悉。
二是真幫實扶助力脫貧攻堅。扶貧開發,貴在精準。立足掌握貧困底數,他積極組織村、組干部逐戶逐人進行摸排,完成了貧困戶建檔立卡和信息錄入等工作,為精準落實脫貧政策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他積極為古店村引項目、爭資金,村容村貌明顯改善。三年多來,硬化道路6.93公里,開挖疏浚溝渠4條,新打機井27眼,新增200KVA變壓器2臺、400KVA變壓器1臺,新建800?文化廣場1個,為61戶貧困戶申請危房改造,為全村貧困戶免費安裝自來水,投資10萬元擴建村衛生室,大力發展產業扶貧等。
在他的積極協調下,古店村被列為省級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2017年6月,按照潁上縣委、縣政府要求,古店村鄉村旅游“八個一”工程正式開建,工程進行到一半,由于部分群眾不理解、對村干部不信任、對用地權屬存在扯皮等原因,出現了阻撓施工現象,嚴重影響工程進度,村干部都束手無策,他自告奮勇,冒著高溫酷暑,在工地組織召開群眾現場會,宣傳解釋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后來又孤身一人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連續堅持了五天,終于打動了群眾,贏得了他們的理解、信任與支持,群眾自掏腰包,購買煙花燃放慶祝復工。
三是凝心聚力構筑戰斗堡壘。“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基層黨組織是推進精準脫貧、維護社會穩定、促進農民增收的戰斗堡壘。任第一書記時,他從實際出發,健全完善各項工作制度,狠抓村級組織建設。幫助制定完善了村組干部定期學習、公開承諾、議事決策等制度,組織實施了村組干部素質提升行動,先后選派3名群眾基礎好、致富帶富能力強的人進村班子,將2名致富能人發展為黨員,選派致富帶頭人參加縣舉辦的各類技能培訓,有效促進了村“兩委”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提升了村班子和黨員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水平。2017年底,積極爭取縣委組織部、鎮黨委的支持,建設了400?黨群服務中心,即將裝修完畢,投入使用,極大地提高了服務黨員和群眾的能力。
四是嚴格要求確保工作實效。在駐村工作中,李景奎同志嚴格落實《駐村幫扶工作隊考核管理考核辦法》和駐村在崗、考勤簽到、請銷假、工作例會等制度,不斷加強駐村幫扶隊員管理,堅持帶頭轉變作風、幫辦實事,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進行決策、落實和公開公示,切實做到了讓群眾監督、讓群眾評判、讓群眾滿意,也確保了各項扶貧措施的有效落實。2017年11月6號星期日,李景奎同志在參加完鎮里扶貧會議回村的路上遭遇車禍,乘坐的車輛在村部前102省道被追尾,索性沒有嚴重的人員傷亡,到醫院簡單檢查后,當即返回崗位,繼續堅守。車禍帶給內心的恐懼遠不如內心對村民的牽掛,他這種不怕犧牲、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古店村的干部群眾,贏得了他們的擁護和愛戴。
李景奎同志用一顆赤誠之心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肩負的責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黨的莊嚴承諾!努力就有結果,付出就有收獲。這三年多的扶貧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廣泛歡迎和認可,他已與村民融為一體,成為村民的知心人。在李景奎同志的積極努力和帶動引領下,古店村貧困人口由的263戶720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97戶256人,減少166戶464人。貧困發生率由12.45%下降到4.32%,減少8.13個百分點。村集體經濟收入由零變為2017年底的9.5萬元,村“兩委”找到了引領發展的方向,村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為實現2018年“村出列”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篇
李書記,男,出生于X年X月,土家族,1991年至1997年在仙陽法律服務所工作;1998年至2000年自己辦酒廠;2001年至2003年7月任山羊沖村村主任,主持全面工作拼;2003年7月至今任山羊沖村黨支部書記。被評為市級優秀共產黨員;縣級優秀共產黨員、多次被評為縣級優秀人大代表、積極分子;鄉級優秀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村干部;村級五好家庭、衛生示范戶等榮譽稱號。
山羊沖從村位于石門縣西北部,面積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700畝,農戶1035戶,人口3668人,十個行政組,全村森林覆蓋率大83%。從脫貧攻堅以來李育美同志就帶領村支兩委、本村群眾積極投入到扶貧開發建設當中。
黨建工作常抓不懈,制定并完善了村里各種規章制度,為村里爭取資金2萬元重新安裝了廣播,使得家家戶戶都能收聽到最新的政策信息。
廣泛招賢納士,創新用人機制。常言道“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干部”,如果一個村沒有好的帶頭人,這個村肯定就沒有發展。基于此,李育美同志積極向黨委政府和群眾推薦人才,順利選舉3名外出成功人士回鄉擔任村主任、村副主任,無償為村級發展服務,進一?充實了村級干部隊伍。特別是村主任黎靜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找關糸、跑項目,先后爭取外來資金幾千萬元,近幾年來個人墊資1300多萬元支持道路建設,在他們的影響下,先后有王平、吳抗抗等大學生回村任公司總經理等要職,現有大批在外工作、打拼的成功人士和大學生正意向形地想返鄉參加到美麗鄉村的建設陣營中。
基礎建設常抓不懈。就2017年在李育美書記和村支兩委的帶領下,我村完善縣鄉道建設14.6公里,黃色路面已經竣工,現在正在規劃實施路面硬化,還有部分組道也正在建設當中。前,安全飲水一直都是農戶心中的郁結,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在田間地頭隨便挖一個池子來抽水,更有甚者是自己挑水吃,后在李書記的帶領下開始實施安全飲水,在他3年的常抓不懈下于2017年安全飲水達到覆蓋90%以上。
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特色產業初具規模,我們的香豬產業蓬勃發展,帶動了全縣2000戶的建檔立卡戶脫貧致富,農戶居住條件明顯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做好帶頭人,為民辦實事,深入了解情況,傾聽民聲,積極開展村民民意走訪,克服各種困難,聽民聲、查民情,廢寢忘食為民奔走。記得在2017年年底因為資金問題,所有工程款和所有村民臨時工的工資都沒有結算,當時臘月二十幾李育美書記一直都在石門縣財政局填寫材料,因為患有糖尿病自己都是隨身攜帶藥品,就是這樣他為了老百姓能夠拿到過年款一個禮拜都沒有休息,沒有回家。一直工作到大年三十,結算了所有款項已經到了晚上才回到家中,這個年就這樣過, 以為他可以休息幾天了,然而大年初一還是繼續工作。用李書記的話說就是只要老百姓過好年,村干部沒有年。
一分耕耘一份收獲,如今的山羊沖村伴隨著一條條大道延伸,帶動了村居經濟的發展,農村面貌的改變,本村貧困人口從之前的400多戶1100多人到今年剩余的7戶19人,這些脫貧人當中沒有住房的解決住房、沒有收入的幫扶產業使其自力更生,村支兩委因戶施策,使得人民群眾穩定增收,笑顏常開,嘴里長掛“共產黨好”“村支兩委領導班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