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
今年以來,金川區堅持以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引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注重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抓緊抓實抓好垃圾、廁所、風貌“三大革命”,全面推進生活污水治理,著力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認真開展村容村貌專項整治,全區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民生活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一、健全機制抓整治。建立了督導推進機制,定期對全區27個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進行檢查評比,將評比結果與項目申請、資金扶持相掛鉤,調動了各村主動參與整治的積極性。各鎮建立了“日清掃、周清運、月檢查、季評比、年考核”工作制度,各村也在積極探索收取衛生費、環衛保潔外包等環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逐步推廣落實“有償服務、收費管理”運行模式,推行“門前四包”責任制,做到門前衛生責任化,引導農戶將村莊清潔整治、建設美麗庭院轉化為自覺行動。同時,按照“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探索建立了農村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機制,在各行政村成立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理事會,并按照每村3萬元的標準設立了共管共享基金專戶,做到建設和管護有機統一。目前,按照每村配備不少于4人的標準,選聘了161名公益性崗位人員開展村內道路、農田水利、植樹造林、飲水安全、公共環衛、公共文化體育以及其他公益設施的維護,并將村莊保潔、公廁維護、設施維修等全面納入管護范圍。
二、全面動員抓整治。通過干部上門走訪、入戶調查、面對面交談等形式宣講人居環境整治的目的和意義,并充分利用鄉村大喇叭、微信公眾號、報紙等宣傳媒介,廣泛宣傳人居環境整治的工作重點和措施及取得成效,深入動員組織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投身參與集中整治,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鎮村負責、群眾主體共建美好家園的濃厚氛圍和清理整治熱潮。以志愿服務和文明實踐為平臺,組織開展了“隨手拍、隨手撿、隨時清”志愿服務活動和“美麗我家、美麗我院”創建、“小手拉大手共建清潔村”文明實踐等活動,并大力動員兩鎮籍干部或其近親屬在農村有住房的,帶頭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成為村容村貌整治的排頭兵,起到了以點帶面的示范效應。
三、突出重點抓整治。堅持問題導向,以農村人居環境薄弱環節為突破口,加快補齊短板,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一是全面推進“垃圾革命”。以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為抓手,以創建清潔村莊全域覆蓋為目標,扎實推進集中治理和攻堅行動深入開展。先后組織開展了村莊清潔“一月攻堅行動”和村莊清潔行動“春季戰役”“夏季戰役”,集中攻堅了一批農村環境衛生中的老大難問題,累計清理農村垃圾40多萬方,清理溝渠及水域周邊垃圾1.3余萬方,清理村內河道溝渠209.2公里。著力補齊農村環衛設施短板,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礎上,我區投入560余萬元,為兩鎮、國營八一農場配套垃圾收集桶6578個,地埋式生活、建筑垃圾斗185個,垃圾車3臺,在雙灣鎮建設4個建筑垃圾消納場并配置相應配套設施,目前該項目正在推進中,8月底將全部安裝到位,可實現村級環衛設施全覆蓋。同時,持續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鎮清運、區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全區所有行政村全部進行生活垃圾集中堆放、清運、填埋的無害化處理,確保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轉運率在目前85%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
二是穩步推進“廁所革命”。結合區情實際,按照“戶廁抓提升,公廁抓覆蓋”的思路,組織人員逐村逐戶摸排情況,在此基礎上,制定了《金川區農村“廁所革命”行動方案》,科學有序推進農村改廁工作。按照“一戶一策”原則,采取差異化補助的方式,穩步推進戶廁改造提升,力爭年內完成5420戶的戶廁改造任務,確保群眾滿意、改得實用。目前,已改造完成2223戶。將農村公廁建設與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有機結合起來,計劃投資400萬元,在農村新建獨立式旅游公廁17座,預計9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屆時實現全區行政村公廁100%全覆蓋。
三是統籌推進“風貌革命”。堅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培育鄉風文明有機結合起來,大力開展以“清理生活垃圾、清理生產垃圾、清理河道溝渠、清理亂堆亂建、清理殘垣斷壁、改變不良習慣”為重點的“五清一改”行動。一方面,堅持“面子”“里子”一齊抓,以鄉風文明扮靚美麗鄉村。在開展好村莊清潔春季、夏季戰役的同時,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下大力氣整治莊前屋后亂堆亂建等“臟亂差”問題,村莊后巷道在之前物資碼放整齊的基礎上,通過硬化、鋪裝、綠化等方式鞏固集中治理成果。目前,累計清理后(側)巷道 829余條,大部分村組實現了“草進場、料進房、賣柴鋪沙地面光”的目標。房前屋后衛生環境的好轉,更加激發了農戶參與環境整治的熱情,也極大地促進農戶改變生活陋習。同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踐行生態文明新風,切實強化廣大農民群眾衛生健康教育,養成良好生活衛生習慣,以“文明實踐、鑄魂育人”為主題,圍繞“學、講、育、興、揚、倡”等形式豐富文明實踐內容,突出“道德信貸”、“孝善基金”、“婆媳互夸”等特色品牌,開展區級“美麗庭院”創評,切實從源頭上減少了垃圾亂丟亂扔、柴草亂堆亂積、農機亂停亂放、污水亂潑亂倒、墻壁亂貼亂畫、畜禽亂撒亂跑等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現象和不文明行為。另一方面,走好“清理”“美化”兩步棋,著力提升鄉村顏值。突出交通沿線、重點村組,在G570沿線白家嘴、山灣、龍景、油籽洼等村以及“火星1號基地”沿線持續開展舊宅拆除,并全面清理殘垣斷壁。目前清理危舊房屋401宗(處)、殘垣斷壁698余宗(處)。在此基礎上,以美化提升鄉村顏值,進一步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鄉村整體風貌。重點打造了白家咀、下四分、油籽洼、山灣、龍景、東灣、九個井、龍源、新糧地等9個村為模板的清潔村莊示范點,通過典型示范引領,帶動全區鄉村村容村貌大幅提升。
此外,我們采用“先試點,再推廣”的方式,依托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將寧遠堡鎮天慶西坡新村、天慶西坡二期、天慶高崖子新村、馬家崖村等城中村污水全部納入城市污水管網進行處理。堅持以鄉村規劃為引領,持續抓好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建成美麗鄉村示范點16個。大力實施省級廢舊農膜回收示范區建設,建成廢舊農膜深加工企業2家,廢舊地膜回收網點4個,廢舊農膜殘留長期定位監測點24個,選聘農田保潔員88人,篩選116人成立專業化撿拾隊伍。加強蔬菜尾菜處理利用,積極爭取農村尾菜綜合利用項目,在金從玉、金海?等蔬菜產業基地,推廣尾菜粉碎翻壓還田和農戶拉運飼料化技術,并設立尾菜及廢舊農膜資源化利用技術示范點8個,持續提升尾菜綜合利用水平。強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75%,通過“農作物秸稈?青貯微貯氨化?草食家畜養殖?過腹還田”這一循環鏈開發秸稈飼料資源,發展生態型、節約型畜牧業。
2篇
根據觀摩會議要求,結合恰庫爾圖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情況,我做以下發言: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強化領導,責任到位。3月以來,我鎮每周召開全鎮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安排部署相關工作,成立環境整治領導小組,鎮黨委書記任組長,政府常務副鎮長擔任副組長,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工作開展及實施,各村采取以分村包段、明確責任分工。截至目前,恰庫爾圖鎮共清理垃圾4000余噸,拆除危房40余座。
(二)加大宣傳,措施到位。一是各村社區結合自身實際完善《村規民約》,通過發動村干部、黨員、聯戶長對村民進行宣傳動員,發揮“兩個全覆蓋”下沉干部作用,號召并幫助農戶自覺做好房前屋后垃圾清理和牲畜圈舍清理工作實現“三區分離”。二是“門前三包”落實到位,監督商戶對門前垃圾進行每日清理,并且安排督察組每日進行檢查。三是有效提高學生環保意識,利用主題班會、周一升國旗等機會教育學生愛護
環境,相互監督,徹底改變隨手丟棄垃圾的壞習慣。四是做好表率干部帶著群眾干,用辛勤雙手換得整潔街道。全鎮干部每周一、周五對轄區內街道、綠化帶、背街小巷、公共場所及公路沿線、
積存垃圾衛生死角等區域進行環境衛生整治。
(三)完善配套,整治到位。本著便民、美化、實用的原
則設置便于轉運的垃圾船32個,垃圾桶30個,引導村民將垃
圾定點投放,日產日清,逐步杜絕村民將垃圾隨意丟棄的陋習。
全鎮有5民公益性崗位環保工,垃圾清運車1輛,掃地車1輛,臨時垃圾掩埋地3個,明確崗位職責激發動力,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定時定點填埋,防止造成自然環境污染。
(四)強化督查,落實到位。各村社區成立由村干部,黨員、聯戶長組成的督查小組,一是對各村農戶衛生每周六、曰
庭院進行衛生檢查,并結合每周一升國旗對衛生不合格的農戶
進行全村通報,二是對沿街商戶進行每日檢查,對不合格的商
戶進行談話教育。三是發動全鎮人員監督學生亂扔垃圾現象,并反饋學校進行引導教育。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需要進一步完善配套設備。目前我鎮鎮區垃圾船32個,垃圾桶101個,垃圾箱30個,各村村民暫時無垃圾定點投放。
二是鎮基礎設施薄弱、亟待解決。我鎮共有垃圾清運車1輛,垃圾掩埋地1個,垃圾處理地距離鎮區較遠,清運垃圾成本較高,特別是冬季垃圾清運困難,春季垃圾堆積嚴重日產日清壓力大。
三是污水管道設施老舊,污水排放處理存在問題,極大的降低了污水處理的效率和質量,同時,我鎮在216國道、恰克鄉村道路、福恰公路周邊,殘墻斷壁、危舊房屋占據一定數量,
對拆除和修建帶來有一定的難度。
四是人畜分離難度大,隨著農區畜牧業大力發展,大量牲畜下山入圈,產生大量糞夏季天氣炎熱,造成環境污染,不容忽視,二來可能發生疾病傳染。
三、下一步打算:
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一是鼓勵開展農村垃圾處理分類試點,從源頭分類,推進垃圾源頭減量化、收集分類化和處理資源化。推進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集中處理的農村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每村設置垃圾填埋點9個,進行有防滲措施的簡易掩埋。二是通過村規民約完善環境綜合治理制度,將門前“三包”責任落實到戶,推進改水、改廁、改圈和房前屋后、室內室外衛生治理,開展“生態文明戶”創建活動,一年一評,持續激發村民獲得感。
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是農村生活污水有條件接入城鎮管網的,首選集中處理;不具備條件的,可根據實際選擇就地生態化治理,如結合改廁工作采用有防滲措施的污水收集池或簡易氧化塘工藝進行處理。二是加強污水管控。堅持控污與治污并重,將烏倫古河流經的農村污水整治納入河長制管理。引導村民梳理節水意識,減少生活污水源頭排放。
三、庭園改造:一是推進棚圈改造,及時整理農家庭院、房前屋后、墻根角落的雜物,整齊堆放生產工具、生活用品等物品。二是以”三苗工程“為抓手,將庭院經濟與現代農牧業、休閑旅游、改善居住環境等緊密結合,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充分利用庭院閑置土地發展特色種植,畜禽養殖等庭院經濟,美化綠化家園。三是鼓勵引導農牧民開發農產品采摘、觀賞等集食宿、娛樂于一體的旅游項目,發展鄉村特色民宿、少數民族特色餐飲,制作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計劃今年由政府牽頭在恰庫爾圖村成片種植果樹,發展觀光農業、林果采摘業,發展農、牧家樂5個,休閑垂釣場所1個,吸引游客感受哈薩克族傳統生活方式。
四、農村經濟發展:一是積極實施大戶帶動戰略,鼓勵民營企業或以合作社的形勢規范奶制品、小漿果產品制作標準,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創立恰庫爾圖品牌,增加對外銷量。二是整合牛、羊、馬肉等肉制品加工、銷售商家,組成大型屠宰銷售市場,利用我鎮位于216國道兩側的交通優勢,面向烏市銷售牛羊肉,吸引大訂單,叫響恰庫爾圖牛羊肉品牌。三是打造特色旅游紀念品,提升旅游業發展質量。盤活奇石交易市場,創新市場管理體制,吸引更多商家入駐,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到訪,促使旅游產品集群化。四是發展以信息化為手段的電商經濟,改變農產品傳統流通和銷售形式,成為美麗鄉村建設對外宣傳、推介的重要平臺,加快農村現代產業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