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心為民的好支書
蔣國應,1959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米心鎮岳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務負責人。一心為民的好支書, 高中畢業, 年任婦女主任, 年任村委委員, 年任計生主任,當選為村支書記、村務負責人。該村位于米心鎮東北面,全村共 戶、 口人,是一個山區村。近年來,該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
一是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村地處潼南最北端米心鎮。距離遂寧市僅有35公里的路程。以前道路崎嶇,坑洼不平,村民外出非常不方便。蔣國應同志借上級村村通的有利時機,多方籌措資金。全村原9個社水泥路面已通7個社,碎石路面通達每個院子;2010年,在縣財政局結窮親活動過程中,使2個組(原3個社)百分之七十的農戶1.2米寬的水泥路面通到了院壩;道路硬化后,極大的方便了群眾出行,徹底解決了這一帶群眾出行難的問題,通路那天,群眾敲鑼打鼓、鳴放鞭炮,感謝蔣書記為他們解決了20多年沒能解決的難題。由于該村地處偏遠,農業生產條件比較艱苦。蔣國應同志始終將搞好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工作的重心,近年來,新建、維修生產路1000余米,建堤灌站一座,自來水廠一座,國家投資180萬元,現在正在建設中。這些項目的投入,有力的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截止目前,全村4個組80%的村民用上了天然氣,全村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90%以上。
二是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村是一個山區純農業村,各方面優勢不明顯,群眾增收緩慢。上任之后,蔣國應同志經過和村干部、群眾多方探討,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民致富增收的好路子。新引來了外地客商,帶動了經濟發展。引進了重慶巴南區種植大棚蔬菜一戶(沈永建),種植面積在500畝以上;同時引進養鴨大戶一戶,養殖規模在15000只以上,帶動本村養鴨戶一戶,養殖規模在3000只左右;產業結構正在穩步調整中。
三是舍小家顧大家,一心為民謀利益。蔣國應同志是一名老支書,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先公后私,舍小家、顧大家,為了群眾默默奉獻,無怨無悔。他的腳步遍布了村的每一片土地。做事公正、公平、公開,群眾都很滿意。每當村里的群眾、老人在困難的時候,都能見到他們的蔣書記,逢年過節的時候、生活有困難的時候,蔣國應同志都能出現在五保老人、烈軍屬、病災群眾的家里,送錢送物,幫助解決生活困難,帶來黨和政府的溫暖,老人們都說:“國應真是我們的好支書啊!”
蔣國應同志就是這樣,扎根山村、默默奉獻,他身上雖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感人事跡,但是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推動了全村經濟社會的穩步發展;她用開闊的思路帶領群眾逐步走向富裕;他用那無私的情懷給每一名需要關心的群眾帶來溫暖和慰籍。這,就是我們的蔣支書。我們的好支書!
篇二
趙華全同志1972年出生,大專文化.從事井下工作多年,先后在大佛寺礦業公司綜采隊擔任班長,運輸隊擔任副隊長,綜掘隊隊長職務,現擔任大佛寺礦業有限公司綜采一隊長.
2006年至2010年,趙華全同志先后被大佛寺公司、彬長集團公司授予“安全先進個人”、“安全標兵”、“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這些榮譽的背后是趙華全個人氣質和管理手段的自如揮灑。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看他一生中能做多少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看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如何把自己份內的事做實、做好。如何算愛崗敬業?怎樣才是干好本職工作?趙華全同志以他的實踐給人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努力學習,爭作業務骨干
參加工作以來,趙華全同志一直都勤于學習,刻苦學習,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恥下問,向領導、同事請教,一方面在努力大學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的同時,又訂閱了煤礦開采、煤礦機械設備方面的期刊開拓視野,提高自己的理論業務技,為自己在擔任區隊管理人員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第二方面是虛心的向領導、同事學習實踐知識,并能夠經常下井跟班,解決現場實際問題,下機電隊、運輸隊進行了解配件加工、設備性能、設備維護保養等多方面的知識,為自己在設備管理、現場管理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第三方面是努力向老同志、同事學習工作做法和工作思路,學習“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作風建設年以及集團公司的各類文件、會議精神,使自己在工作上政治素質過硬,經的起考驗。通過勤奮學習,使他的政治素質、業務技能、理論基礎更為扎實;使他從一個不懂社會的新工人成為一名出色的管理人員。
二、勤奮扎實,干工作就是要干到最好
越是面臨艱苦生活、復雜環境,越要堅定自己的人生選擇,越要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越不能動搖理想信念。堅定信念、增強信心、勤奮扎實。趙華全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認為不但要勤奮工作,而且要干就干到最好,不能得過且過,無所作為。在運輸隊擔任副隊長時,為了確保106工作面恢復生產任務按時完成,他帶領運輸隊員工一起在井底清煤泥、堵風門,清煤泥時涌水量特別大,煤泥一清走,立刻就被水補滿,煤泥清的越多水就越大,一個班全是泡在水里,全身上下都是煤泥.堵風門的時候,全是齊腰深的水,雖說穿著雨褲,可是彎下腰康沙袋的時候,水就順著褲口灌進來了,基本上和沒穿一個樣子,沙袋抗到目的地了,脫下雨褲把里邊水倒出來在穿上,就這樣一個班奮戰在井下,每次他都跑在最前頭,帶頭撲下身子干,全身心的投入到搶險救災和恢復生產工作中去,他用行動教育了員工,詮釋了大佛寺煤礦的精神風貌;
今年3月份,趙華全同志被任命為大佛寺礦業公司綜采一隊隊長。 出任綜采一隊隊長,應該說是組織上的信任,個人能力得到充分肯定的重要體現,作為他本人應該高興。但趙華全卻無法讓自己高興起來,進入他腦海最多的是“責任”與“壓力”。因為所面臨的生產狀況是十分嚴峻的。由于大佛寺煤礦是新建礦井,各項工作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工人占大多數,工作經驗嚴重缺乏;公司處于起步階段,工資待遇低,職工生活不能正常改善,群眾情緒很大;各項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嚴重影響礦井安全、高效的生產;煤層地質條件差,為高瓦斯礦井,各種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針對這種情況, 他積極的進行調研,在接手隊長后的一周內,連續跟班下井8次,動態的了解職工狀態和工作面的實際情況,根據了解的情況,召開了班子會,成立了綜采大班維修班,加強了設備維修力度,制定了工資分配制度、職工出勤包勤制度、設備維修維護管理制度、安全培訓制度等各項制度;同時切合實際的開展由隊干部進行傳帶的培訓,他本人主要負責班組長的操作、工藝、設備維修維護和思想的培訓,首先解決了班組長蠻干的行為,從而帶動全體職工按章操作,在4月份原煤產量就超額完成了礦業公司下達的任務.
但是由于4#煤層地質條件差的原因,9月份40106工作面出現了大面積突水的狀況,最高涌水量達到200/m多,最低也超過100/m,困難面前不畏艱險,這是他一貫的做事風格,他從采前預報、采中現場管理、采后經驗分析三方面入手,確保40106工作面的安全生產工作順利進行。從分析采面煤層地質結構,現場跟班,到現場采集第一手資料,結合理論知識,探求安全生產的新途徑。2010年8月20日,正當零點班在工作面正常推采,井下打上來電話“工作面水突然變大,老孔流水、頂板淋水”。趙華全同志聽完值班人會員的匯報會,迅速下井,現場觀察,現場指導,立即組織跟班隊長和班組長現場開會,決定一方面現在立即組織工人挖水溝、超前打水溝,在工作面架設管路和水泵,把水從工作面迅速排出,另一方面讓煤機司機繼續推采,并且抬刀,采空區形成自然水溝。經過一晚上的戰斗,上來時已是黑天,衣服全部濕透。付出終有回報,搶險救災任務的順利完成是對他的最高獎賞.
11月份40106工作面推采完成,為了確保106工作面回撤任務的順利完成,他曾連續三天和副隊長、技術員到現場跟班指導,及時提出了超前支護、對于破碎頂板打木垛等有力措施,并親自指揮管理,使得在106工作面回撤中,提前十一天完成回撤任務,并且無任何傷亡事故發生。創造了大佛寺礦業公司的記錄,為彬長公司提供了豐富的回撤經驗,以及為為彬長公司書寫了新的篇章。他本人也因勤奮工扎實的工作,得到了公司領導和職工的一致好評。
三、德性修養好,是個熱心人
趙華全參加工作以來,由于工作上進,態度端正,吃苦耐勞,團結同志,為人忠厚,品德高尚,處事能力較高,逐漸成為集團公司的業務技術骨干,無論使是領導安排的工作和事情或者是同事的工作或事情,他都努力地去完成和幫忙完成,不拉單位的后腿,不丟單位的形象,能以一種勤勞的姿態和勤懇的態度扎實地工作。
工作沒有終點,只有始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將會一如既往的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講真話、辦實事,不求轟轟烈烈,唯求踏踏實實,力爭做一名優秀的區隊管理人員。
篇三
他是一面旗幟,不管條件多么艱苦,總是以一種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帶領群眾向各種困難挑戰;他是一根標桿,每項工作總是兢兢業業、身體力行,讓群眾心服口服;他是一面鏡子,共產黨員應是怎樣的人,在他身上幾乎都可以找到答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和時代特色,在他身上同樣得到了集中體現。他就是馬家臺鄉金臺村黨支部書記徐家文。
他是創業班子的締造者
在2008年的村支部換屆中,被黨員選舉連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徐家文,通過對上屆村支部工作的總結,從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要想村上的經濟發展,首先要解決村級干部和群眾的思想觀念問題,于是他就從兩委班子的思想作風建設入手,制定了《金臺村黨員干部學習制度》、《金臺村黨員干部工作制度》等15項制度,每月組織召開黨員干部組織生活會,掌握班子成員思想動態,同班子成員逐個談話、聽取意見,并做積極的思想工作,促進兩委班子思想觀念轉變更新。同時,大力實施“素質提升工程”,組織兩委班子成員開展理論教育和實用技術培訓,提升班子成員科學發展和干事創業能力。在他的帶領下,村干部的作風有了明顯轉變,兩委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黨群干群關系得到進一步改善,樹立了村干部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村級班子已成為一個干事創業的堅強團隊。
他是產業調整的設計師
金臺村以前是一個純農業村,群眾種的糧食僅夠一家人一年的食用,群眾的生活過的很貧苦。2008年徐家文理清了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后,他東奔西走,聯系外地客商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同年8月份,他成功引進了西安古城花卉公司在金臺村楊家灣發展花卉種植,同時還召回了金品紅、徐啟坤、徐家明、李昌明等當地外出務工的青年回鄉創業,在金臺農業產業園先后建立了萬頭生豬繁育基地、百萬只肉雞養殖場、水產養殖、萬只土雞散養場等產業。通過,回鄉創業青年的帶動,村上的群眾農業生產觀念得到了轉變,都積極從過去的傳統農業中跳出來,發展特色農業,使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致富之路,目前,村上養殖大戶達到了27家,種植大戶16家,全村的富余勞動力都得到安置,金臺村的人均純收入也由2007年的1674元增長到2009年的3240元,兩年時間農民純收入翻了一番。2009年7月,金臺村支部被縣委命名為“標桿支部”,2010年7月獲得柞水縣“升級晉檔科學發展”活動“進步獎”。
他是黨員示范的倡導者
為了引導全村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保持黨的先進性,村黨支部切實加強了黨員的教育管理。結合開展的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積極探索黨員示范的方式方法,創新實踐了“黨支部建立在產業鏈上、黨小組建立在致富項目上,黨員示范在創業崗位上”為主要內容的“兩建一示范”黨建活動,搭建了黨員率先示范、干事創業的平臺。他組織村黨支部一班人,開展詳細調查摸排,召開黨員大會,設立黨員示范崗位,定期通報崗位職責履行情況,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同時,他根據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的現實需要,對黨員示范崗位進行合理調整,實行黨員履行崗位職責動態管理,全村共有4名黨員重新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崗位,向黨支部提出合理化建議3條,切實發揮了新時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他是社會穩定的掌舵者
稟性憨厚樸實的徐家文,雖然讀書不多,但卻十分明理,他的最大特點就是大公無私,憨厚樸實;一心為公無私利,言辭不多干勁大。他在平時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對兩委班子從嚴要求,定期組織兩委班子成員認真開展《土管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規的學習,提升班子成員解決農村復雜矛盾糾紛的能力;經常性的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及時發現和解決金臺農業產業園土地征用、宅基地界定等民間糾紛,將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建立完善了村務公開制度,使村級財務管理步入良性軌道,給村干部一個清白,給群眾一個明白。在他的領導下,金臺村連續多年無綜治案件,無群體性上訪事件,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現如今金臺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花卉村,金臺人富了,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甜,徐家文看在眼里,喜在心頭。然而他并沒有滿足,在他心中正運籌著下一步計劃:借助馬家臺鄉金臺循環農業產業園發展大好前景,進一步建立金臺生態旅游產業,金臺百腳砭金礦選場…,他心中不斷描繪著金臺未來的美好前景,眼下正躊躇滿志地帶領全村群眾加快腳步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