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問題:
1、少數領導干部工作作風漂浮。
2、也有絕少數干部組織紀律觀念不強。
3、個別干部沒有群眾觀念,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態度差。
4、有的干部事業心、責任感不強,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不認真落實,得過且過,推諉扯皮,牢騷滿腹,見困難就退、見問題就推、見矛盾就回避。
5、個別單位及其干部工作效率低下,辦事程序繁瑣、承諾不兌現。
解決辦法:
1、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干部思想和業務水平。把學習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各單位要多開展集中學習,督促個人自學;市委黨校要常年開展干部培訓。
2、古語講“上行則下效”。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要求全黨做到的,中央和各級領導機關要首先做到;要求下級做到的,上級要首先做到,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做出榜樣。
3、健全和完善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把企業經營管理的理念引入到干部管理機制中,明確責任,獎懲結合,激活干部積極性。
4、運用電子政務和監察現代科技手段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大力整合信息資源和建設電子政務系統,加快建立集行政審批、政務公開、經濟社會服務、舉報投訴、公共資源交易等多種功能的網上綜合政務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系統,對行政權力網上運行及公共服務情況進行實時、同步、全程電子監察。
5、加強監督,從嚴懲處。定期召開黨內民主生活會,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樹立自身的良好形象。紀檢監察機關要充分運用發展環境監測、明察暗訪、受理效能投訴、日常督察、專項效能監察等手段,開展經常性監督檢查。要拓寬群眾監督渠道,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和輿論監督作用,建立健全群眾評議評價干部機制,形成促進干部作風建設和優化發展環境的監督合力。
擴展資料:
產生問題的原因
1、宗旨意識淡薄。少數干部道德修養不夠,忘記了黨的宗旨,對群眾利益不關心;享樂思想嚴重,爭好單位、占好崗位,艱苦困難的崗位沒人愿去;缺乏進取心,疏于學習,業務知識不能與時俱進,以致工作效率低下。少數領導干部官本位思想嚴重,公仆意識不強。
2、激勵機制不完善。在政治待遇方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不夠大,一些干部受年齡、身份、學歷等條件的限制,在政治方面沒有了發展的希望,比如事業編制的干部難于提拔,一般干部很難交流,都影響了積極性。在經濟待遇方面,市直單位實行陽光工資,干好干壞一個樣,經商、從事第二職業賺的錢還更多,導致干部心理不平衡,影響了積極性;鄉鎮干部對計劃生育、征地拆遷等有獎勵的工作積極性高,對其它工作的積極性就更低。
3、監督管理不到位。雖然制定了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AB崗制、責任追究制等制度,但很多單位沒有嚴格執行,監督查處不力,制度歸制度,執行歸執行,以至制度形同“稻草人”,導致干部作風散漫。
4、領導表率作用發揮不夠。個別領導干部對別人馬列主義,對自己卻個人主義,往往要求自己松,對別人要求嚴,要求下級或下屬做的自己卻違反。會上一套、會后一套,說的一套、做的一套,形象不佳,行為不端,上行下效。
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1、理論學習缺乏系統性。思想上對理論重要性的認識,沒有上升到應有的高度,停于形式,時間觀念不強,沒有把點點滴滴的零星時間利用起來。對理論的學習缺乏系統性,或是為了進行某一方面理論研究的需要,或是為了應付工作上的需要,對政治理論學習缺乏深入了解,對經濟知識缺乏系統學習,流于一知半解,影響了理論水平的提高。
2、為民服務缺乏主動性。主要是黨員干部個人放松對主觀世界的改造。有些干部對加強理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理論學習沒有實際意義,對于學習處于一種“自滿和知足”狀態。一些基層干部認為工作太多太忙,平時忙于事務,沒有時間學習,偶爾坐下來,也是“走馬觀花”,沉不下心來鉆研。
3、忽視了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造成了思想上忽視群眾、忽視群眾的主體地位、忽視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工作上淡漠群眾。久而久之,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識逐步淡忘,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逐步喪失,共產黨人的道德情操出現了滑坡。
4、監督管理缺乏操作性。干部教育、管理、監督的制度體系還不夠健全,學習方法存在形式單一、培訓渠道狹窄、內容重復等問題。
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教育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考核和獎勵制度,考學制度落實得不夠理想,造成黨員干部“學與不學一個樣”、“學深學淺一個樣” 、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的錯誤思想,沒有一定的壓力和動力,基層干部管理制度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