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先進事跡簡介篇1
錢學森(1911年-2009年),祖籍杭州,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1955年回國,1956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力學所所長,參加中國火箭、導彈研制工作,從事航空航天研究。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曾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以及“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
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國
“我在美國待了這么多年,前三四年是學習,后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做點事。”在美國學習、工作15年之后,錢學森帶著8大箱裝滿書籍和筆記本的行李,毅然回到祖國。
對于“回祖國去”這件事,錢學森十分堅決。在美國,一個人參加工作后,通常會把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險公司以備養老。但在美期間,錢學森一美元都沒有存過。有人覺得奇怪,他坦率地說:“因為我是中國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國住一輩子。”
在美國,錢學森經歷了限制出境、拘留甚至被監視、“軟禁”等磨難,但他要回到祖國的決心一直沒有變。1955年8月,在多方努力下,美方撤銷了對錢學森回國的限制。同年9月17日,錢學森和夫人蔣英、7歲的兒子錢永剛、5歲的女兒錢永真,終于登上了回國的郵輪。
錢學森一家回到北京,受到中國科學院的熱烈歡迎。他做的第一個安排,就是在翌日清晨帶領全家來到天安門廣場,目睹這個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神圣地方。面對雄偉的天安門城樓,錢學森感嘆道:“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終于回來了!”
自力更生造出中國的導彈
1955年底,回京的錢學森,馬上投身到中國科學院力學所的籌備組建工作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力學研究所正式成立,錢學森任第一任所長。
為了加速人才培養,力學所與清華大學聯合舉辦了研究班,又在中國科技大學創辦力學系,錢學森兼系主任并親自授課,培養新一代的專業人才。
1956年5月,錢學森受命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在車道溝兵器招待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錢學森給剛剛分配來的一批大學生講導彈的基本知識。后來,這些學生當中的許多人,都成為我國火箭、導彈與航天技術隊伍的骨干。
1957年2月18日,錢學森出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隨后,他投入到仿制第一枚導彈“1059”的工作中。1960年11月5日9時2分28秒,“1059”導彈沖上藍天,在飛行了550公里后準確擊中目標,中國的第一枚國產導彈發射成功了!在當晚的慶祝酒會上,聶榮臻元帥高舉酒杯說道:“今天,在祖國的地平線上第一次飛起了我國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導彈,這是一枚‘爭氣彈’。”
1970年4月24日,在錢學森的運籌帷幄下,只用了五年時間,中國就成功地把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中國從此敲開了太空的大門。
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
1958年4月6日,錢學森向組織寫下了長達7頁紙的思想匯報。9月24日,錢學森正式填寫入黨申請書。
1959年11月12日,錢學森正式入黨。他說,他一生僅有過三次“激動”,其中一次就是被接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這個時候,我心情是非常激動的,我錢學森是一個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了!我簡直激動得睡不著覺。”
錢學森自覺把個人志向與民族振興緊緊聯系在一起。他發自肺腑地表明自己畢生志愿:“我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如果人民最后對我的工作滿意的話,那才是最高獎賞。”
錢學森先進事跡簡介篇2
錢學森被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為我國科技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
1935年9月起,錢學森先后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學習,留學期間勤奮刻苦,后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由于科研能力和成績突出,錢學森在美國的事業發展一路順遂。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時,便決定以探親為名回國,將整理好的800公斤書籍和科研筆記帶回祖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但是,當他赴港口時卻遭到美國當局的強行拘留,所有的資料和書籍也被扣押。加州理工學院交了巨額保釋金,他才獲釋。當時的美國海軍部次長惡狠狠地說:“他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核心機密,一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家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
在此后長達5年的時間里,錢學森始終受到嚴密監視。得知錢學森在美國遭受迫害,中國科技界立即通過各種途徑聲援錢學森,譴責美國政府的做法。中國政府也多次與美方交涉錢學森回國問題。但由于國內始終無法與錢學森取得聯系,因此,美方每次都否認扣留中國公民。此時,錢學森也正在因為沒有途徑向國內傳遞消息而煩惱。他深知,自己的回國問題,必須讓國家高層知道自己的回國愿望和目前的處境才能解決。
1955年5月的一天,錢學森在一份中文畫報中發現了父親的朋友陳叔通與毛澤東在一起的照片,不由得眼睛一亮,心中有了主意。錢學森立即給陳叔通寫信,請把自己的消息傳遞給國家高層領導。但由于不知道陳叔通的通訊地址,只能寄給在上海的父親,由其代轉。為了避免信件被聯邦調查局拆信扣留,錢學森將給陳叔通的信裝在一個信封里,讓妻子蔣英裝入給比利時的妹妹的信中,避開跟蹤的特工,將信件投入到一個商場的郵筒里。蔣英的妹妹在比利時收到信件后,立即轉寄到上海錢學森的父親家中。此后,信件幾經輾轉終于到了周恩來手中。
此時,中國代表團正在日內瓦與美國進行大使級會談。為了表示中國的誠意,也為錢學森歸國創造條件,周恩來總理親自部署,提前釋放了11名被俘的美國飛行員。但談判時,美方依然矢口否認美國政府扣留中國公民。這時,中國代表團團長王炳南掏出錢學森的信當眾宣讀,讓美方十分尷尬。1955年8月4日,再也沒有借口的美國政府,只好準許錢學森離開美國。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與家人一起來到洛杉磯港口,準備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回國。錢學森的回國引起廣泛關注,不少記者早早來到碼頭上采訪他。有記者問:你這次回國后,以后是否還打算回到美國?錢學森平靜而堅定地回答說:“我不會再回來,我沒有理由再回來,這是我想了很長時間的決定。今后,我打算盡我最大的努力幫助中國人民建設自己的國家,以便他們能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錢學森回國后,對原子彈、導彈等方面的國防科技發展非常關注。當時,國際上普遍認為中國科技水平落后,根本沒有能力研制這些先進武器。這讓著名將領、負責哈爾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建設的陳賡非常不服氣。一次,錢學森前往哈爾濱參觀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恰巧正在北京。得知消息,陳賡專程趕回哈爾濱來見錢學森。他見面問錢學森的第一句話是:“中國人搞導彈行不行?”錢學森回答說:“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干?”陳賡聽后大聲說:“好!就要你這一句話。”這次談話后,錢學森更加堅定了自己為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貢獻力量的決心。
錢學森先進事跡簡介篇3
“我回國近三年來受到黨的教育,使我體會到黨的偉大,黨為實現共產主義社會這一目標的偉大,我愿為這一目標奮斗并忠誠于黨的事業。”
——摘自錢學森的《入黨申請書》(1958年9月24日)
作為新中國歷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的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入黨故事鮮為人知,而又感人至深。
1955年9月,回國途中,一位記者問錢學森:“你究竟是不是共產黨員?”錢學森回答:“共產黨員是無產階級的先進分子,我還沒有資格當一名共產黨員呢!”
直到置身如火如荼的*建設熱潮中,錢學森心底蘊藏多年的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中國科學院前黨組書記、常務副院長張勁夫生前這樣回憶:“一天晚上(1958年初春),錢學森同志一個人找到我家里,談了他在美國20年,所有工作都是在做準備,準備將來為祖國做點事情,所以一美元的保險也不買。回國后,為使人民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將竭盡全力建設自己的國家,并鄭重地提出了入黨的要求。”
據錢學森的秘書涂元季記述,1958年4月6日,錢學森向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黨支部遞交了一份長達7頁的思想檢查。4月19日,錢學森又向力學研究所黨支部遞交了一份長達8頁的“交心”材料。在這份材料里,他進一步談了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對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認識。
鑒于錢學森對黨的深厚感情和認識上的進一步提高,力學研究所黨支部認真研究后,決定發展錢學森為中國共產黨黨員。9月24日,錢學森正式填寫了入黨申請書。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錢學森傳》的作者奚啟新看來,錢學森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不僅僅是為了追求進步,而是有其深層久遠的思想根源。“從青少年時期,他就開始接受先進思想教育,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結。在交通大學讀書時,好友之中就有幾位是中共地下黨員,他自己也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到美國后,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雖然身在異國,但心系祖國的抗日戰爭,對祖國的命運深為憂慮。”
“我所接觸的黨的領導同志,他們看事物的清晰、深刻,使我對他們起了敬佩之心……總的來說,這時期我對黨的認識是很不對頭的,黨在我心目中只是一個個黨員,不是一個組織。”錢學森曾如此剖析自己對黨的片面認識,但回國后參加力學研究所的工作,特別是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工作,以及參加了全國政協會議和訪蘇、參觀、講學等活動,目睹了新中國的種種新氣象,他對黨的認識越來越深化。“這使我認識到黨是集體,是一個可愛的集體,我開始對黨有了感情。”“我開始感到人民群眾的大家庭,我是其中的一分子,我一定要拿出一切來為大家的幸福生活而奮斗!”
1959年1月5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黨總支通知錢學森,他被接收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錢學森后來說,在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的那一天,自己激動得徹夜未眠。
錢學森先進事跡簡介篇4
錢學森的金錢觀、權利觀、名利觀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他就慷慨獻出《工程控制論》一書的萬元稿酬,資助貧困學生;80年代,他又將《論系統工程》中自己的那份稿酬捐出,用作研究經費。晚年,他先后獲得兩筆100萬港元的科學獎金,也悉數捐出,情系祖國西部,用于沙漠治理。面對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等實權官銜,他沒有向誰伸手,而是主動放手。即便美國曾多次邀請錢學森訪美,授予他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稱號,但仍被他拒之門外,拋在腦后。他說:“如果中國人民說我錢學森為國家、民族做了點事,那就是最高的獎賞。我不稀罕外國榮譽。”
他曾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他曾說“我是一名科技人員,不管是什么大官,那些大官的待遇我一樣不要。”他曾為自己定下了“不題詞,不給人寫字,不上名人錄,不出席應景活動,不參加成果鑒定,不接受媒體采訪”的原則。
這就是我們一代偉大科學家的金錢觀、權利觀、名利觀。
錢學森先進事跡簡介篇5
錢學森為了報效祖國,于是去美國深造,拜馮卡門為師,并在他的推薦下,錢學森成為了一所大學的終身教授,并在此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雖然他在生活上享有非常豐厚的待遇,但是他依然懷念著自己的祖國。
可是,錢學森報效祖國的希望沒有實現,戰爭爆發了,他因為是中國人而受到了無理阻攔。錢學森歷盡艱險,不懈努力,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中,報效祖國。
他此后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為了保障我國的國防能力,錢學森終于在1960年10月成功完成了對第一顆國產導彈的研制!錢學森為我們建立了學習的榜樣!
錢學森先進事跡簡介篇6
1949年,在美國度過了20年,并成為有名的火箭專家的錢學森,得知新中國成立,毅然決定回國參加建設。但是美國方面敵視中國,怕錢學森回國對他們不利,故而千方百計地阻撓。
錢學森向美方提出嚴正抗議。之后在中國政府的交涉努力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錢學森,終于于1955年搭乘輪船回國。
錢學森回國后,長期擔任為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我國的導彈和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是最有聲望的科學家之一。
一.錢學森的英雄事跡和主要成就介紹
錢學森的事跡和成就篇1錢學森,錢學森,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從1923年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開始,他就立下了要用所學的科技知識報效國家志向。1929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機車制造專業,后來,受到淞滬抗戰中中國軍隊航空力量太弱的刺激,他決心改變自己的專業方向,努力掌握飛機制造的尖端技術。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查看更多
二.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個人事跡簡短介紹
錢學森的英雄事跡簡短篇11935年9月,錢學森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畢業后的實習期間,錢學森充分地感覺到作為弱國國民的辛酸。當時的中 國,在歷經了百余年的貧弱之后,中國人在國外留學,被歐美列強國家的人 極端的輕蔑,中國人飽受美國人的歧視。1936年10月,錢學森進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成為美國籍匈牙利人科學家馮·卡門的得意弟子。師生二人在長期的教學過程和科研研究中, 彼此...查看更多
三.勞模精神的代表人物事跡簡短介紹
勞動模范人物事跡素材篇11、張定宇: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是最早接診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收治病人全部為重癥和危重癥患者,是抗擊疫情的最前沿。身為院長的張定宇日夜堅守,果斷決策,處理得當,帶領全體醫護人員,為抗擊疫情做出重要貢獻。2、張桂梅: 2000年,在云南兒童之家工作的張桂梅看到了很多農村貧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徹底解決山區貧困問題。2008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查看更多
四.十大勞動模范人物事跡材料簡介
1、鋼鐵勞模——孟泰作為新中國第一代全國勞模。剛剛解放之初的東北,可謂百廢待興。1948年11月,孟泰重回鞍山鋼鐵廠,而此時的鞍鋼飽經戰亂之后,已經是殘破不全了。但是他絲毫沒有退縮,愛廠如家,艱苦創業。他冒著嚴寒,刨凍雪摳備件,迎著臭氣,扒廢鐵堆找原材料。每天泥一把、油一身、汗一臉,揀回一根根鐵線、一顆顆螺絲釘、一件件備品。在他的帶動下,全廠工人都行動了起來,在短短的數月內,回收了上千種材料,撿回...查看更多
五.2022年抗疫勞模人物事跡材料簡短介紹
2022抗疫勞模人物事跡1“現在疫情嚴重,我們志愿者要盡己所能,為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貢獻綿薄之力。”xx月xx日,當問及xx村醫療點負責人xxx捐出200只口罩的初衷時,他堅定地說。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迅速蔓延,群眾對口罩、體溫槍、消毒劑等防疫物資的需求水漲船高,xxx藥店的庫房也很快見底。xxx費盡周折想辦法采購了200只醫用口罩,捐贈給奮戰在防疫基層一線的工作人員、志愿者和困難群眾。“200只口...查看更多
六.著名詩人李白的生平事跡概括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查看更多
七.詩人李白的生平事跡及作品概述
李白的生平經歷1.年少有為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范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并“好劍術”(《與韓荊州書》)。他很早就相信當時流行的道教,喜歡隱居山林,求仙學道;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自稱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一方面要做超脫塵俗的隱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輔弼大臣,這就形成了出世與入世的矛...查看更多
八.李白的生平事跡及主要代表作介紹
生平概述詩人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 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 ,漢族,又號“謫仙人”(賀知章評詩人李白,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也寫詩人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彰明人 。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秦安縣隴城) ,詩人李白是其父從中原被貶中亞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 ,4歲再遷回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另一說法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我國...查看更多
九.大學先進班集體主要事跡匯報材料
大學先進班集體事跡材料1這是一個蓬勃向上的班集體,同學們熱愛祖國,追求進步,積極投生青年志愿者行動,營造一個“團結互助,求真務實,活潑進取,勇于創新”的班級氛圍;這是一個熱愛學習的班集體,同學們勤于思考,熱衷于參加課堂討論和各種學術活動,形成了“勤學,好問,慎思,明辨,篤行”的良好學風;這是一個勇于實踐的班集體,同學們活學活用,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及相關比賽,用比賽來檢驗學習效果;這是一個團結友愛...查看更多
十.廣西優秀村官黃文秀個人先進事跡
優秀村官黃文秀先進事跡篇1黃文秀作為一個普通黨員、一個駐村第一書記、一個市級機關工作人員,其因公殉職之后被駐村干部群眾、單位同事、所讀大學師生、家人以及全黨、全社會的普遍關注、高度評價、由衷佩服、深情緬懷,被授予各級各類崇高榮譽。所以如此,是因為黃文秀同志具有如下令人感佩之處。(一)對黨忠誠,政治堅定政治上的清醒堅定,是對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是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干部健康成長、有所作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