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實施方案有哪些
為深入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于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自治區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新疆工作總目標再動員會議精神,根據《自治區黨委關于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國土資源工作實際,現制定全系統“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堅定不移走*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充分發揮廣大干部職工和各族群眾的主體作用,促進各族群眾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不斷增進各民族之間的感情,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新疆。
通過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教育引導全系統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增強“五個認同”的觀念,人人都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民族團結,自覺融入到各族群眾“共居、工學、共事、共樂”的環境中去,努力形成人人爭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人人自覺維護民族團結、人人堅決維護社會穩定的社會氛圍。
二、主要任務
(一)積極學習宣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和各項惠民便民政策措施,讓各族群眾感受到*同志為*的*的關懷厚愛,感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無私支援,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二)積極做好“去極端化”的宣傳教育工作,認真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提高抵御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思想的滲透能力,堅決與“三股勢力”作斗爭。
(三)積極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推動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交往互動,引導各族群眾共同學習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族人民一家親的社會氛圍多做工作。
(四)積極幫助“一對一”結對認親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發自內心地把他們當朋友、當親人,把他們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謀他們所需,幫助他們盡快改善生活,提高生活水平。
(五)積極為“四個努力實現”和“一個良好局面”作貢獻。通過結對認親活動,爭取人心、凝聚人心、團結群眾,努力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實現到2020年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全區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實現新疆生態環境保持良好,開創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良好局面。
三、參與范圍和活動內容
(一)活動范圍
國土資源廳機關各處室,廳直屬單位全體干部職工,與廳住喀什地區莎車縣“訪惠聚”工作組所在地基層群眾結對認親;“訪惠聚”工作組干部職工在本部門本單位所住村結對認親,支教干部在幼兒園所在村結對認親;各地(州、市)國土資源局全體干部職工與本地基層群眾結對認親,廣泛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
(二)活動內容
1、結對認親。漢族同志聯系基層少數民族群眾,少數民族同志聯系基層漢族或少數民族群眾。全系統干部職工每人結對認親1戶。結對認親要本著雪中送炭、解憂幫困的原則,把困難家庭、“四老”人員、宗教人士、思想工作任務重、失聯人員和重點人員親屬、流動人口以及文化程度不高、特殊群體作為結對認親的重點。
2、經常走訪。堅持每兩個月開展1次與結對認親戶見面交流活動。廳級干部結合調研活動開展走訪;縣處級及以下干部要合理安排時間,積極開展進村入戶、走訪慰問活動;可以統一安排,分批次集中開展見面交流活動。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要吃住在村、自理食宿,不給結對認親戶增負擔、添麻煩。要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途徑,經常通話、聊天談心,切實了解和掌握結對認親戶家庭成員的思想動態、生產生活狀況。
3、互學語言。要鼓勵各族干部群眾互相學習語言,少數民族干部群眾要學好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漢族干部群眾要學習和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各族干部群眾都要自覺學習民族宗教基本知識,相互尊重民族風俗習慣。
4、關愛幫扶。要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幫助結對認親戶選準致富門路、解決實際困難,努力幫助解決困難家庭的就學、就醫、就業等問題,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5、開展活動。在結對認親的基礎上,要從實際出發,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注重實效,積極組織干部職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原則上每月開展1次,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參加活動,帶頭與各族干部職工來往交流、融洽感情、增進友誼。
6、表彰激勵。一年一總結,一年一表彰。對全系統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及時表彰獎勵,對表現突出的,優先選拔使用。
四、實施步驟
(一)提高認識廣泛動員
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貫徹落實*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于民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有力抓手和載體,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有效渠道,是保障改善民生、凝聚爭取人心的迫切需要,對于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安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夯實基層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廳各處室、直屬單位,各地(州、市)國土資源局、全系統“訪惠聚”工作組廣大干部職工要充分認識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重要意義,積極行動,廣泛動員,迅速召開動員大會,進一步增強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上來。
(二)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成立國土資源廳“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領導小組,其人員組成如下:
組長:任輝廳黨組書記、副廳長
副組長:哈德爾別克?哈木扎廳黨組副書記、廳長
平新來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測繪
地理信息局黨組書記(廳長級)
成員:于慶和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林亞蓉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吳峰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馮志亮廳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
艾爾肯?吾守爾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劉亞康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國土資源執
法監察總隊黨委書記
續效麗廳黨組成員、土地開發整理建設管
理局黨委書記、局長
吳然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朱振芳副廳長
劉彥明廳巡視員
陳曉齊廳副巡視員
劉建剛廳副巡視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廳機關黨委(黨建處)
主任:馮志亮廳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
副主任:鄧東升廳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黨建處處長
成員:代正華廳辦公室主任
林超廳財務處處長
宗宏斌廳政治部副主任、人事處處長
黃靜瑞廳宣傳教育處處長
梁逍廳機關服務中心主任
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任務是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研究提出需領導小組決策的建議方案,落實領導小組議定事項,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
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四個小組。
(1)組織組。由廳人事處負責,主要任務是與廳“訪惠聚”住村工作組(隊)溝通協調,負責廳領導、廳機關,直屬單位干部職工結親對象的確定、人員統計和結對認親戶的登記工作,建立聯系檔案和臺賬,確保廳領導、廳機關和所屬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全部參加“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做到“不少一人,全員參與”。
(2)協調組。由廳機關黨委(黨建處)負責。主要任務是負責溝通協調廳系統“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工作,督促各項安排部署工作的落實;負責編輯活動簡報,負責制定廳系統“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相關制度和具體措施;負責與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辦公室建立長效溝通協調機制;歸口上報下發全系統“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信息和活動總結等。
(3)宣傳組。由廳宣傳教育處負責。主要任務是負責起草每月一次廳系統干部職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活動方案并組織實施;做好全系統“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好經驗和做法、先進個人和集體的宣傳,并在廳門戶網站、《新疆國土資源》、廳微信公眾平臺開辟專欄進行宣傳報道。
(4)保障組。由廳辦公室、財務處、機關服務中心負責。廳辦公室主要協調廳領導調研時開展結對認親的安排;廳財務處保障廳機關縣處級以下干部開展結對認親活動中往返交通費用;廳機關服務中心負責保障廳機關縣處級以下干部車票(火車)的預訂和往返車輛接送安排,負責與“訪惠聚”工作住佰什坎特鎮工作組(隊)聯系安排結對認親干部“吃住在村,自理食宿”工作。
(三)統籌規劃穩步推進
根據自治區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廳機關和直屬單位縣處以下干部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走訪活動分兩個步驟。
1、迅速啟動,盡快到位。按照各級領導干部要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率先垂范,廳機關要先行一步,帶頭開展好活動的要求,廳機關各處室,廳直屬單位全體干部職工,與廳住喀什地區莎車縣“訪惠聚”工作組所在地基層群眾結對認親、上門走訪分三個階段組織實施。
第一階段:10月28日至11月30日,根據人事處提供的縣處級干部結對認親人員名單,在廳領導的率領下,分4個批次,組織廳機關和直屬單位縣處級干部完成結對認親、上門走訪。
第二階段:11月中旬至12月30日,根據人事處提供的科級干部結對認親人員名單,在廳活動辦的協調下,分8個批次,組織廳機關和直屬單位科級干部完成結對認親、上門走訪。
第三階段:2017年1月至2月底前,根據人事處提供的其他干部職工結對認親人員名單,在廳活動辦的協調下,分8個批次,組織廳機關和直屬單位其他干部職工完成結對認親、上門走訪。
2、保持常態,穩步推進。全系統干部職工在完成“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第一次結對認親、上門走訪后,堅持每兩個月開展1次與結對認親戶見面交流活動。要根據結對對象的實際情況和實施方案中所確定的活動內容以及主要任務,進一步修改完善活動計劃、活動方案,建立完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工作機制,建立聯系檔案和臺賬,實現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
四、相關要求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要深刻認識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事關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一項系統工程、社會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全系統各單位各部門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確定的總目標上來,統一到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自治區黨委對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具體部署要求上來。
(二)加強領導,突出特色。全系統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根據廳黨組關于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把“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擺上重要日程,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負總責,帶頭開展好活動,確保國全系統各族干部職工“不少一人,全員參與”。要結合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成立“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好活動規劃、完善好活動方案、明確措施、穩步推進。要注重突出行業優勢、突出特色,堅持與扶貧幫困相銜接,確保活動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三)及時總結,宣傳引導。全系統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及時發現、認真總結“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提升活動水平。要充分發揮各類新聞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全系統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先進經驗、積極成效,大力宣傳活動中涌現出的典型模范、優秀事跡,在全區國土資源系統形成學習典型、爭做典型、創先爭優的濃厚社會氛圍。
(四)加強督導,推進落實。廳“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領導小組將安排廳機關黨委(黨建處)會同廳辦公室、人事處、宣教處、財務處等有關處室,對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情況進行定期督促指導;對領導干部開展活動情況進行隨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通報活動開展情況。
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局、自治區土地開發整理建設管理局、自治區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總隊結合各自實際,制定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實施方案并報廳“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實施方案有哪些2
一、深刻認識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重大意義
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自治區黨委深入貫徹落實以*同志為*的*關于新疆民族團結的系列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舉措和生動實踐,是從事關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事關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祖國統一、邊疆鞏固、國家安全,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戰略高度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為新疆加強民族團結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塔城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地區,扎實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有利于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有利于更好地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和群眾血肉聯系,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改善民生、凝聚爭取人心,有利于更好地鞏固和發展塔城各族人民長期團結和睦的優良傳統。地區各級黨政和廣大干部職工要自覺主動地將思想行動統一到自治區黨委的部署要求上來,切實增強做好民族團結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努力開創地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
二、“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總體目標:以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為統領,充分發揮廣大干部職工和各族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廣大干部職工和各族群眾共同促進民族團結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人人參與、人人有責,人人維護、人人爭當民族團結模范的社會環境氛圍,實現“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全覆蓋,把塔城建設成為民族團結的堅強陣地和示范引領高地。
(二)主要任務
1、深入學習宣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和各項惠民便民政策措施,進一步增強各族群眾“五個認同”意識,感恩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
2、持續深化“去極端化”宣傳教育,豐富載體、創新形式、提升效果,進一步增強各族群眾抵御防范宗教極端思想滲透侵蝕的能力,堅決與“三股勢力”作斗爭。
3、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在共居、共學、共事、共樂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推動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交往活動。
4、在已開展的“結對幫扶”工作基礎上,拓寬“結對認親”的范圍,保證全領域全員覆蓋,采取有效措施積極解決幫扶結親對象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不斷提高生活水平
5、凝聚人心、匯集力量,實現全地區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實現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實現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實現塔城2020年與全國全疆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三、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舉措辦法
按照自治區實施方案確定的活動范圍和“結對認親”“經常走訪”“互學語言”“關愛幫扶”“開展活動”“表彰激勵”六個方面活動內容的要求,從塔城實際出發,切實保證“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日常化、經常化和規范化、制度化。
(一)“結對認親”全覆蓋。整合脫貧攻堅、融情結對幫扶關系,合理確定結對認親對象。
(二)以“十項貼心活動”促進“結對認親”活動常態化
堅持將“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融入到各族干部群眾的學習工作和生產生活中,廣泛開展“十項貼心活動”,以一個個“微行動”匯聚民族團結的強大正能量。
共同學習提高。一起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黨的民族宗教理論基本知識等,不斷增強“五個認同”意識,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自覺抵御宗教極端思想的滲透,堅決與有害于民族團結的言行作斗爭。
共謀致富門路。發揮自身優勢,主動關注收集提供有利于結對認親戶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的各類信息,共商致富之計,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就學、就醫、就業等問題,讓他們更多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切實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共教語言文字。漢族干部職工積極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幫助結對認親戶更好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少數民族干部職工進一步提高雙語水平,搭建起相互溝通交流的橋梁。
共同參加勞動。農忙時節利用節假日時間,主動參與結對認親戶生產經營活動,同吃同住同勞動,學習勞動群眾吃苦耐勞精神,鍛煉意志品質,在共同的勞動中增進感情、加深友誼。
共慶傳統節日。春節、古爾邦節、中秋節、肉孜節等傳統節日期間,與結對認親戶互相走動拜訪,了解各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促進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共建“朋友圈”。發揮現代即時通訊工具便捷、迅速等優勢,與結對認親戶共同建立微信群、QQ群,有效克服空間限制,暢通溝通交流渠道,經常通話聊天談心,及時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隨時隨地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幫助。
共辦家庭聚會。結對雙方家庭利用節假日、農閑時節相互到對方家里作客,共同制作品嘗不同民族的菜肴,相互了解飲食習慣和風俗,融洽感情,增進親情。
共學民族歌舞。歌舞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最直接最生動的體現,相互學唱歌曲、相互學習舞蹈有利于增強對一個民族文化的認同和欣賞,在愉悅的活動中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共同“走親戚”。結對認親戶到城里來走走看看,孩子們到游樂場嬉戲玩耍,能切身感受到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切實增強對*制度的認同。干部群眾到鄉村踏青郊游,能親眼看到富饒美麗可愛的家鄉,激發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的強烈情感。
共照“全家福”。兩個家庭所有成員親密相依的定格,形象地詮釋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和諧團結,一張張溫馨幸福的笑臉,在每一個人的心靈中鐫刻了親人永遠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