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重慶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信陽農林學院在重慶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重慶考生上信陽農林學院的分數在462至507分,位次為60540至1828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重慶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62至507區間才能上信陽農林學院。
一、重慶考多少分能上信陽農林學院
1、2022年重慶考生上信陽農林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47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726名;
2、2021年重慶考生上信陽農林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51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524名;
3、2022年重慶考生上信陽農林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46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361名;
4、2021年重慶考生上信陽農林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4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9698名;
5、2020年重慶考生上信陽農林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540名;
6、2020年重慶考生上信陽農林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285名;
二、信陽農林學院在重慶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信陽農林學院在重慶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重慶 | 歷史 | - | 本科 | 479 | 18726 | 省政府 |
2022 | 重慶 | 物理 | - | 本科 | 465 | 60361 | 省政府 |
2、2021年信陽農林學院在重慶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重慶 | 歷史 | - | 本科 | 518 | 19524 | 省政府 |
2021 | 重慶 | 物理 | - | 本科 | 499 | 59698 | 省政府 |
3、2020年信陽農林學院在重慶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重慶 | 理科 | - | 本二 | 462 | 60540 | 省政府 |
2020 | 重慶 | 文科 | - | 本二 | 507 | 18285 | 省政府 |
如何查詢高校位次分
以河南為例,如果想報考鄭州大學,可以登錄鄭州大學官網。然后點開分數線,就可以看到近三年的錄取平均分。
查出院校的錄取最低分以后,查出河南一分一段表,看看最低分對應的位次是多少。然后根據所在省份高考一分一段表,找出自己成績所在的位次,根據位次,再對應去年一分一段表,查出自己的興趣等效分數。(大概分值,不可能那么準確)
然后再進入所報院校官網,看自己的等效成績與院校的錄取最低分差別大小,決定是否填報高考志愿。當然高考考生也可登錄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查詢所能填報的院校。點擊按分選大學,輸入賬號、驗證碼,輸入分數,就可以看到能夠填報的院校了。
全國二本醫科大學排名
排名 | 學校名稱 |
1 | 安徽醫科大學 |
2 | 大連醫科大學 |
3 | 福建醫科大學 |
4 | 河北醫科大學 |
5 | 廣東醫學院 |
6 | 昆明醫科大學 |
7 | 廣東藥學院 |
8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9 | 山西醫科大學 |
10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11 | 廣西醫科大學 |
12 | 成都醫學院 |
13 | 徐州醫學院 |
14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15 | 遼寧醫學院 |
16 | 西安醫學院 |
17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18 | 湖北中醫藥大學 |
19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20 | 貴陽醫學院 |
21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22 | 沈陽醫學院 |
23 | 寧夏醫科大學 |
24 | 瀘州醫學院 |
25 | 新疆醫科大學 |
26 | 承德醫學院 |
27 | 湖北醫藥學院 |
28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29 | 濰坊醫學院 |
30 | 吉林醫藥學院 |
三、信陽農林學院最新介紹
信陽農林學院是一所農林特色鮮明的公辦全日制應用型普通本科學校,坐落在中國著名茶都、紅色歷史名城信陽市。信陽市地處河南省南部,東鄰安徽、南接湖北,楚風豫韻交匯交融,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譽。獨特的地理區位、優美的自然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為莘莘學子學習深造提供了優越自然條件。 百年辦學歷史,堅守農林初心 學校前身為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10年創辦的汝寧府中等實業學堂,2013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信陽農林學院。學校牢牢把握*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堅守農林初心,篤志老區振興,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發揚“艱苦創業、負重奮進、團結拼搏、追求卓越”的信農精神,秉承“志向立高遠、學問做精細”的校訓,不斷優化辦學條件,深化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辦學質量、辦學水平顯著提升,已成為一所以農林學科專業為特色,農、工、管一體化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地方性應用型高校,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10余萬人,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山水園林校園,教學條件優越 校園綠圍翠繞,四季花香,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盡顯山水園林校園之美。校園占地面積18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52萬余平方米,有全日制普通在校學生1.7萬余人。設有茶學、水產、林學、農學等16個實驗教學中心。有省級、市級重點實驗室1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建設項目2項,省級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研究與實踐項目5個。有國家級、省級培訓基地及科普示范基地8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03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41億元。館藏圖書文獻總量228萬余冊,其中紙質圖書166萬余冊、電子圖書61萬余冊。建有“萬兆主干網、千兆到桌面”的校園網絡,實現有線、無線網絡全覆蓋。 專業特色鮮明,師資隊伍雄厚 學校設有農學、林學、水產、茶學、牧醫工程、食品、園藝、規劃與設計、信息工程、財經、工商管理、外國語、制藥工程、旅游管理、融媒、體育等16個二級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設置有植物保護、林學、水產養殖學、動物科學、茶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網絡工程、旅游管理、生物制藥等39個本科專業。有河南省重點學科培育學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 學校現有教職工1134人,其中專任教師845人,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273人,博士、碩士學位教師759人,“雙師雙能型”教師322人。有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技術能手、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十佳雙創典型導師、省級教學名師、省級骨干教師、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近80人,省級創新型科技團隊2個。 深化教學改革,提升育人質量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緊緊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深入貫徹OBE教育理念,著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改革,全面加強專業建設、課程與教材建設、實踐教學環節建設,強化質量監控,嚴格教學管理。堅持以項目為抓手,推動教學改革不斷取得實效。近年來,學校立項教改項目115項,獲省級以上教改項目15項,獲省級教學成果7項;建有河南省一流本科課程9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門,課程思政樣板課4門;編寫省部級規劃教材9部;獲批河南省“十四五”規劃教材建設項目3項。 學校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堂教學、專業實訓、學科競賽、社團活動“四位一體”的雙創教育模式。注重抓好教育教學、實踐訓練、指導孵化等雙創教育關鍵環節,培養大學生雙創意識,大學生雙創能力顯著提升,獲批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67項,獲省級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類獎項33項,兩次獲得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全國總決賽銀獎。 加強應用研究,矢志服務地方 學校充分利用信陽市農、林、水、茶資源富集的地域優勢,建有省市級重點實驗室14個、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2個。主持制定《地理標志產品——信陽毛尖》國家標準1項;制定《南灣魚鰱魚、鳙魚、青魚、草魚生產技術規范》等省級地方標準4項。近年來,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60余項,承擔“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普傳播工程等科技推廣服務項目1100余項,獲省部級獎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等1200余項。 學校強化科技創新與服務平臺建設,牽頭組建河南省茶產業、河南省水庫生態漁業產業、河南省食藥用真菌產業、河南省油茶產業、大別山中藥材產業等5個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地方政府聯合組建了由167家企事業單位、研究機構參與的信陽農林學院產學研合作聯盟,承擔省級產學研合作試點項目6個。建有省級科普示范基地,聯合建設12個產業學院。獲教育部產學研協同育人項目12項。通過參與實施科技扶貧和科普及適用技術傳播工程項目、“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組織博士服務團、省級科技特派員精準服務產業企業,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和老區脫貧攻堅,學校獲“河南省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 推動內涵發展,贏得廣泛贊譽 學校秉承“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的辦學思想,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倡導“明理崇德、知行合一”校風、“教書育人、守正創新”教風和“慎思篤行、學以致用”學風,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畢業生綜合能力、就業質量和社會美譽度、影響力不斷提升。“兩萬鄉干部,四千農林人”,是信陽市委、市政府對學校人才培養成效的充分肯定。學校先后榮獲“河南省文明校園”“河南省高等學校黨建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滿意的高校”“河南最具就業競爭力示范院校”“河南省普通高校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站位新時代,學校將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加快聚集發展新動能,匯聚發展新優勢,拓展發展新空間,努力建設農林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在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絢麗篇章、奮力實現“兩個更好”的征程中邁出堅實步伐! (數據截至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