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重慶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貴陽學院在重慶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重慶考生上貴陽學院的分數在465至512分,位次為59124至16984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重慶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65至512區間才能上貴陽學院。
一、重慶考多少分能上貴陽學院
1、2022年重慶考生上貴陽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4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453名;
2、2021年重慶考生上貴陽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52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619名;
3、2022年重慶考生上貴陽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46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8799名;
4、2021年重慶考生上貴陽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5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7036名;
5、2020年重慶考生上貴陽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6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9124名;
6、2020年重慶考生上貴陽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984名;
二、貴陽學院在重慶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貴陽學院在重慶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重慶 | 歷史 | - | 本科 | 484 | 17453 | 省政府 |
2022 | 重慶 | 物理 | - | 本科 | 468 | 58799 | 省政府 |
2、2021年貴陽學院在重慶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重慶 | 歷史 | - | 本科 | 521 | 18619 | 省政府 |
2021 | 重慶 | 物理 | - | 本科 | 505 | 57036 | 省政府 |
3、2020年貴陽學院在重慶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重慶 | 理科 | - | 本二 | 465 | 59124 | 省政府 |
2020 | 重慶 | 文科 | - | 本二 | 512 | 16984 | 省政府 |
高考可以查到的幾種檔案狀態分別是什么
自由可投,一般檔案出現這種狀態,表示考生的檔案未被投檔或者投檔被報考院校退檔;如果是被學校退檔,學校會明確給出退檔理由,考生一定要及時查看學校的退檔理由。
已經投檔,意思就是考生的檔案已經被投給考生報考院校,院校還沒有查閱考生檔案信息,這種情況,考生很可能就被錄取。
院校在閱,說明學校已經開始查看考生的檔案信息,一般學校查閱的檔案數量都要比招生人數多,因此并不代表考生一定就會被錄取,只是有機會被報考院校錄取。
預退檔,意思就是考生因為某種原因,不被錄取;這種情況,院校會說明考生不被錄取的原因。
預錄取,代表學院已經計劃錄取該考生。
錄取,表示考生已經成功被報考院校錄取,接下來等待簽收錄取通知書就可以了。
軍校的錄取分數線一般是多少
軍校的錄取分數線都是比較高的,基本上要在一本線以上。軍校的最高學府是國防大學,該校著重培養部隊高級將領。從這里走出去的高級指揮官們,將是未來戰爭的引領與最高指揮者。其余比較有名的軍校有國防科技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海軍工程大學、空軍工程大學等。
第一梯隊的軍校,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必學高一本線80分才能確保錄取,當然高60分也可以沖一沖。
第二梯軍校,軍隊2100工程院校,如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空軍工程大學,海軍工程大學,火箭軍工程大學等10所院校,高60分可以確保錄取,個別省份30分就可以報。
第三梯隊軍校,就是除了上述院校外,招收普通高中生的軍校,20到30分就可以確定錄取,高過一本線就可報。
三、貴陽學院最新介紹
貴陽學院是由貴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貴陽市金筑大學于 2004 年合并組建、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2009年,由李端棻先生1902年倡導創辦的貴陽師范學校并入貴陽學院。學校2010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7年接受教育部審核評估,2018年增列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坐落在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校園規劃面積1200畝,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館藏中外文紙質圖書100余萬冊,中外文電子書計200余萬種,數據庫資源44個。 學校設有17個教學院(含1個繼續教育學院)、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哲學),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與醫藥)。現有46個本科招生專業,涉及10個學科門類,有全國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一流建設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建設項目專業5個。 學校面向13個省(市、區)招生,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留學生4人,碩士研究生108人。學校畢業生質量不斷提高,服務地方的特色明顯,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常年在貴州省高校畢業生平均初次就業率以上,近三年初次就業率達93%左右,畢業生在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城鎮社區和科研設計單位就業占比逐年上升,在貴陽市內的就業比例達70%左右。 學校現有教職工948人,專任教師706人,其中教授100人、副教授265人,博碩士699人。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省管專家5人、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9人、省級一流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教學名師4人,貴州省優秀青年科技創新人才4人、市管專家10人。 學校擁有“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國家級科技服務平臺5個;有教育部國別研究中心1個;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普通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5個、省普通高校特色重點實驗室6個;有省級產學研基地6個;有省級科技創新團隊2個、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6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有區域內一流建設培育學科2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8個;有國家級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2個、省級大學科技園1個;省級教師發展中心1個、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1個。 學校與魁北克大學、加拉信大學、彰化師范大學、朝陽科技大學等 50 余所境外高校達成教育交流與辦學合作協議,已經建立起了交換生、語言生和學歷生三個層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留學生國別已涵蓋來自亞洲、美洲、非洲和歐洲的十多個國家。 學校堅持“突出實用、服務本地”的辦學指導思想,注重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在以創新創業能力塑造為重點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以應用為主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創新,以“陽明學與黔學”研究為重點的服務地方文化傳承創新等三個方面初具特色。 依據學校總體辦學定位,學校確定的發展目標定位為: 建設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型、應用型地方高校;辦學類型定位為:教學型、應用型高校;辦學層次定位為: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保持適度規模的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服務面向定位為:立足貴州,面向西部,輻射全國,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人才培養總目標為: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適應新時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社會責任感、人文情懷、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