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重慶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內蒙古民族大學在重慶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重慶考生上內蒙古民族大學的分數在462至519分,位次為61879至14473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重慶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62至519區間才能上內蒙古民族大學。
一、重慶考多少分能上內蒙古民族大學
1、2022年重慶考生上內蒙古民族大學:歷史最低分需要4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473名;
2、2021年重慶考生上內蒙古民族大學:歷史最低分需要53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705名;
3、2022年重慶考生上內蒙古民族大學:物理最低分需要4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879名;
4、2021年重慶考生上內蒙古民族大學:物理最低分需要49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482名;
5、2020年重慶考生上內蒙古民族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6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029名;
6、2020年重慶考生上內蒙古民族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1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218名;
二、內蒙古民族大學在重慶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內蒙古民族大學在重慶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重慶 | 歷史 | - | 本科 | 496 | 14473 | 省政府 |
2022 | 重慶 | 物理 | - | 本科 | 462 | 61879 | 省政府 |
2、2021年內蒙古民族大學在重慶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重慶 | 歷史 | - | 本科 | 535 | 14705 | 省政府 |
2021 | 重慶 | 物理 | - | 本科 | 497 | 60482 | 省政府 |
3、2020年內蒙古民族大學在重慶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重慶 | 理科 | - | 本二 | 463 | 60029 | 省政府 |
2020 | 重慶 | 文科 | - | 本二 | 519 | 15218 | 省政府 |
怎么避免滑檔和退檔
1.如何避免退檔
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分數和所報學校的歷年錄取分數,綜合分析判斷你,準確給自己定位,既要沖好專業也要守住底線。
如果你非常在意報考的學校,而可以接受不同的專業,那么可以選擇相對冷門的專業和學校,同時可以填上同意調劑。
2.如何避免滑檔
一定要關注相關學校和專業的錄取條件,結合自身的分數和情況,否則在分數相同的情況下,無法滿足專業的要求,一定會被退檔。
在志愿填報中要注意分數比對,選擇和自己分數相當的院校和專業,不打無準備之戰。
提檔線是什么意思
提檔線是招生院校按照提檔比例提取考生檔案的最低線,不一定是學校的最終錄取線。
在同批次錄取的院校中,由于報考人數不均衡,各校的提檔線會有很大差異。熱門的院校,提檔線很高;冷門的院校,提檔線較低,甚至會低于批次線。
院校一般按120%提檔,這是為了避免因各種情況而錄不滿的情況出現。鑒于此,過了提檔線不代表就一定會被錄取,僅僅是可能性很大而已。
簡單地講,考生的高考成績超過了批次線,但沒有達到所報院校的提檔線,電子檔案就不能投放,也就不能參加該校的錄取;考生高考成績正好跟某校提檔線一樣,并不意味著一定會被錄取。提檔線只能決定考生的檔案能不能投給學校,與考生能不能被錄取沒有必然的聯系。
三、內蒙古民族大學最新介紹
內蒙古民族大學始建于1958年,2000年由原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內蒙古蒙醫學院、哲里木畜牧學院合并組建而成,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建設高校,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建高 校,也是國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經過63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辦學形式多樣、辦學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累計培養各類人才19萬余名,為國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安全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坐落在被譽為“科爾沁草原明珠”的通遼市,擁有霍林河、西拉木倫2個校區,占地面積1565畝,校舍建筑面積41.1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1.12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86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75.5萬余冊。 學校設有23個教學單位、8個教輔單位、1個附屬單位,開設本科專業79個,涵蓋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有服務國家特殊需求蒙藥學博士人才項目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有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 學校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在校學生24252人,其中普通本科學生21638人、普通專科學生203人、碩士研究生1989人、博士研究生24人、成人本專科生398人。少數民族學生10801人,共計涵蓋32個民族,少數民族學生數占學生總數的44.50%。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研究生教育、國際合作教育、成人教育協調發展,多形式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民族高等教育辦學體系。 學校現有教職工2037人,其中專任教師1302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78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44人。另有附屬單位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職工2513人。在教師隊伍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榮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等國家級各類表彰10余人。學校實施“柔性引進人才計劃”,引進高層次人才165人次,其中院士5名、社科院學部委員3名、“*”3名、國家杰青1名。 現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專業1個,“ISEC”項目專業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新工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3個,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4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項目2個,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基地1個,有自治區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重點建設專業4個、品牌專業18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精品課程41門、自治區一流課程29門,教學團隊14個。學校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優質精品課程3門,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39項,國家民委民族院校教學成果獎12項。榮獲教育部信息化試點優秀單位稱號。 學校有省部級重點學科(含重點培育學科)16個;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有省部級自然科學科研平臺22個,其中教育部、國家民委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實驗室4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18個;有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科研平臺13個,其中全國社會科學普及基地1個,國家民委研究基地3個,國家體育總局研究基地1個,自治區重點研究基地8個。有省部級科技創新團隊14個。“十二五”以來,獲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及課題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7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31項,其中一等獎3項;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99項,其中一等獎2項。有6個版本的學報在國內外公開發行,其中《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擴展版),《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國首個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的專業期刊。 學校是教育部確定的來華留學生漢語培訓基地,是中國政府獎學金及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單位,是國家留學基金委批準的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社會實踐與文化體驗基地,也是內蒙古自治區“一級信譽等級涉外院校”。現有來自12個國家的來華留學生124人。學校與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美國格林斯伯勒大學、日本上越教育大學、歐亞太平洋學術協會等35所國外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學校依托區位優勢,充分響應我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蒙古國國立教育大學、俄羅斯布里亞特國立農業大學簽訂了博士教師聯合培養、本科生“2+2”、本碩人才“2+2+2”、“4+2”等合作辦學項目協議。學校是國家留學基金委“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ISEC)”項目培養單位。 蒙醫藥是我校特色學科和優勢學科,蒙醫學、蒙藥學、蒙西醫結合臨床醫學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蒙西醫結合基礎醫學為國家民委重點學科。2012年蒙藥學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2015年蒙醫學專業獲批教育部“卓越醫生培養計劃”。2020年被評為蒙藥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2018年獲批國家發改委蒙藥研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獲批國家藥監局中藥(蒙藥)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學校已成為蒙醫藥事業發展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和學術研究基地。 學校現有直屬附屬醫院1所,是國家三級甲等蒙醫綜合醫院,是全國唯一一家國家級重點蒙西醫結合醫院,也是國家執業醫師考試考點、國家首批蒙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臨床技能培訓示范基地,有衛生技術人員2125人,開放床位1530張。有非直屬附屬醫院4所。 近年來,學校獲得多項榮譽。2009年學校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2012年被評為“全區對外文化交流工作先進單位”,2017年被評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附屬醫院和蒙醫藥學院分別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學校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堅持*辦學方向,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根祖國北疆,深化綜合改革,推進內涵建設,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建設人民滿意、特色鮮明、區域一流的高水平大學。 (數據截止到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