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慶交通大學簡介
重慶交通大學是一所交通特色鮮明、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1951年,為修建康藏公路、建設大西南,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西南軍政委員會創辦學校,時名西南交通專科學校。1960年,組建重慶交通學院。2000年,學校由交通部劃轉重慶市管理,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更名為重慶交通大學,并增列為博士授予單位。
辦學條件較為完善。現有南岸、雙福、大坪三個校區,占地30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83萬余平方米,館藏紙質和電子文獻440余萬冊(種)、期刊雜志1500多種、中外文數據庫100余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39億元,擁有1個國家級和6個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師資隊伍素質優良。現有教職工20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500人,高級職稱700余人,擁有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交通運輸部“十百千人才工程”、重慶市“兩江學者、巴渝學者”等國家和省部級人才120余人次。聘有包括王光謙、鄭皆連、孟凡超等兩院院士、知名企業家、工程大師等150余位特聘或兼職教授。
學科專業特色鮮明。現有交通運輸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水利工程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土木工程等1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獲批重慶市3個一流學科、12個重點學科 、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2個“人工智能+學科群”;設有土木工程學院、河海學院等19個學院(部),有62個普通本科專業。
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凸顯“交通+”培養特色,打造“創新創業園”,開辦茅以升班、英才班、卓越工程師班、海外項目管理人才班等實驗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7萬余名,其中在校博碩士研究生3500余名,普通本科生2.4萬余名。入選首批“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和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重慶交通大學比較好的專業名單
國家級特色專業:土木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交通運輸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土木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交通運輸、交通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流管理、工程管理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交通運輸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交通運輸、水利水電工程、航海技術、輪機工程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經濟學等
重慶市特色專業:土木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交通運輸、交通工程、工程管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物流管理、水利水電工程
重慶市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交通運輸、水利水電工程
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交通運輸、交通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工程管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建筑學、地質工程、通信工程、物流管理
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學科專業群:土木建筑、水利水運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機械工程、船舶工程、信息技術、物流與商貿
3、重慶交通大學所有的專業名單
院(部) | 專業名稱 |
---|---|
土木工程學院 |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學、測繪工程 |
河海學院 |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工程、環境科學 與工程、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 |
交通運輸學院 | 交通運輸、交通工程、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 汽車服務工程、交通管理 |
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和車輛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 |
船運與船舶工程學院 | 船舶與海洋工程、航海技術、輪機工程、船舶電子電氣工程 |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 建筑學、風景園林、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應用化學 |
航空學院 | 飛行器制造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 |
經濟與管理學院(MBA教育中心) | 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會計學、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知識產權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統計學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翻譯 |
人文學院 | 廣播電視學、廣告學、 旅游管理 |
藝術設計學院(馬蒂亞斯國際設計學院) | 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
體育部 | ?? |
國際學院 | ?? |
繼續教育學院(培訓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