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峽學院怎么轉專業,轉專業難不難,首先得確定該校是能進行轉專業的操作,可以通過加一些本校的招生群,向招生處的老師或者是本校的學生對此進行了解,盡量詢問的詳細些,比如轉專業的條件、難度,是否需要留級和轉專業成功的比例等等,本文整理了一些關于重慶三峽學院轉專業的知識,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
一、重慶三峽學院新生怎么轉專業
為進一步規范學生轉學管理,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教育部令第41號)和《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校學生轉專業、轉學工作的通知》(渝教學發〔2019〕11號)精神,結合《重慶三峽學院學籍管理辦法(本科)》(三峽學院委〔2017〕78號),特制定本辦法。
一、轉學條件
(一)學生高考分數達到擬轉入學校相應專業在該生生源地同年高考錄取最低分數,且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可申請轉學:
1.因患病無法繼續在本校學習或者不適應本校學習要求的;
2.確有特殊困難、特別需要,無法繼續在本校學習或者不適應本校學習要求的;
3.學生因學校培養條件改變等非本人原因需要轉學的。
(二) 學生如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申請轉學:
1.入學未滿一學期或者畢業前一年的;
2.高考成績低于擬轉入學校相關專業同一生源地相應年份錄取成績的;
3.由低學歷層次轉為高學歷層次的;
4.以定向就業招生錄取的;
5.無正當轉學理由的。
二、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轉學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教學工作的校領導、教務處、招生就業處、學生處等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務處,其具體職責為:研究與制定轉學管理辦法、受理學生轉學申請以及審核學生轉學相關材料。
三、轉學程序及受理時限
(一)學生申請轉出本校程序
1.學生聯系擬轉入學校并達成意向后提出轉學申請,同時填寫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普通高等學校學生轉學申請(備案)表,說明轉學理由,經學生父母(監護人)簽名同意后,將相關證明材料交學生所在二級學院審核。
2.二級學院審核通過后報教務處,教務處復核后提交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對擬同意轉出的學生及相關信息在學校網站公示5個工作日,經公示無異議的,由學校領導在轉學申請(備案)表上簽署轉出意見;對公示有異議的,由學校轉學工作領導小組核實,并根據核實情況予以處理。
3.重慶市內轉學的,在轉學程序完成后,由轉入學校以學校正式文件將學生轉學材料報市教委備案;跨省轉出的,由學校以正式文件將學生轉學材料報送市教委備案。
(二)學生申請轉入本校程序
1.學校收到擬轉入本校學生相關申請及證明材料后,先由學校招生部門進行資格初審,初審通過后,將學生擬轉入專業當年相同生源地錄取最低分省級招生部門蓋章的錄取新生名冊復印件以及相關附加材料交至擬轉入二級學院進行審核。提交的新生名冊復印件須注明與原件一致,由相關負責人簽字后加蓋錄取新生名冊管理部門印章。
2.擬轉入二級學院審查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專業吻合度、轉入前的學習情況、思想品德和綜合表現等情況,并召開本學院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決定,形成會議紀要報教務處。因有特殊困難、特別需要申請轉學的,學生另須提供由相關部門出具的相應證明。學生身心健康狀況應提供三級甲等及以上醫院出具的醫療診斷證明,學生轉入前的學習情況應提供入學后至提出轉學申請學期完整成績單且不及格門數不得高于2門。
3.學校轉學工作領導小組對學生轉學材料進行復核,復核無誤后提交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如同意轉入我校,應在學校網站公示5個工作日,經公示無異議的,由學校領導在轉學申請(備案)表上簽署接收意見。如不同意轉入我校,由轉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書面回復擬轉出學校,由擬轉出學校告知學生。
4.重慶市內轉入的,在轉入程序完成后1個月內,由學校以正式文件、將學生轉學材料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審批備案。跨省轉入的,由學校以正式文件、將學生轉學材料報送市教委備案并進行在線確認。
5.辦理完轉學手續后,相關材料由學校教務處存檔,并按照規定及時在學信網完成網上學籍異動手續。
(三)受理時限
每學期期末最后四周至下學期開學后一周內止。轉學學生應于學校下學期開學前提出轉學申請并附相關證明材料。
四、信息公開機制
1.學校及時發布國家、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和學校有關轉學文件規定,并按本辦法規定公示學生轉學相關信息。
2.學校接受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對學校轉學行為的監督和管理,對違規轉學行為,及時糾正,并依規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五、附則
本辦法由學校教務處負責解釋,自發文之日起施行。
二、重慶三峽學院招生專業目錄及重點專業有哪些
國家特色專業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類別 | 專業名稱 |
---|---|
經濟學類(本) | 經濟學 經濟統計學 |
經濟與貿易類(本)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法學類(本) | 法學 |
民族學類(本) | 民族學 |
馬克思主義理論類(本) | 思想政治教育(師范類) |
教育學類(本) | 小學教育(全科教師?免費師范生) |
體育學類(本) | 體育教育(師范類) 運動人體科學 |
中國語言文學類(本) | 漢語言文學(師范類) 漢語言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本) | 英語(師范類) 英語 日語 |
新聞傳播學類(本) | 廣播電視學 廣告學 網絡與新媒體 |
數學類(本) | 信息與計算科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類) |
物理學類(本) | 物理學(師范類) |
化學類(本) | 化學(師范類) |
生物科學類(本) | 生物科學(師范類) 生物技術 |
統計學類(本) | 統計學 |
機械類(本) | 機械電子工程 汽車服務工程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電氣類(本)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電子信息類(本) |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
計算機類(本) | 智能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軟件工程 物聯網工程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土木類(本)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土木工程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 |
化工與制藥類(本)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本) | 環境科學 環保設備工程 |
食品科學與工程類(本) | 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質量與安全 |
建筑類(本) | 風景園林 |
安全科學與工程類(本) | 安全工程 |
植物生產類(本) | 園藝 農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本) |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工商管理類(本) | 市場營銷 工商管理 會計學 文化產業管理 |
公共管理類(本)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旅游管理類(本) |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
戲劇與影視學類(本) | 動畫 |
美術學類(本) | 美術學 |
設計學類(本) | 環境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 服裝與服飾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