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風雨等自然現象一樣,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預測預報的。當地殼的應力應變在逐漸積累、加強的過程中,就會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質發生物理、化學等一系列異常變化。我們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聯的異常變化現象為地震前兆。本文大風車網小編將為你介紹一些關于北海地震的信息,包含地震帶分布,歷史上北海地震記錄,以及地震逃生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一、北海歷史上地震數據記錄
中國古代的地震記錄主要散見于各種史書、志書、類書、筆記以及詩文中,其中以史書的記述最為詳盡。例如《后漢書 五行志》就專門分出一節,記述地震等災異現象。歷代的類書如北宋李?等編撰的《太平御覽》,就記錄地震45條。宋末明初馬端臨編撰的《文獻通考》記錄地震268條。宋以后各地方修志盛行,其記錄的地震對后來考證古地震的震中分布、震級和烈度分布等提供了重要證據。
我國最早的地震記錄,當推《竹書紀年》中的記載:“夏帝發七年(公元前1831年),泰山震”。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條地震記錄。
《漢書 五行志》記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正月,地震隴西,壓四百余家。”“宣帝本始四年(前70年)四月壬寅,地震河南以東四十九郡,北海瑯邪壞祖宗廟城郭,殺六千余人。”(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454頁)
《后漢書 靈帝紀》載:“嘉平二年六月,北海地震。東萊、北海海水溢。”
根據廣西歷代文獻記載,自西晉太康九年(公元288年)以來至1969年共記載有3級以上地震403次,其中4.7級以上破壞性地震44次。
由于受科學文化條件的限制,廣西歷史記載的地震史料很不完整。
自西晉至元朝末年一千多年間僅有8次地震記載,平均135年才一次地震;公元289-1044年的750年間根本就沒有地震記載,此外,桂西地區在1800年以前也很少有地震記載。
二、北海地震帶分布圖
三、地震逃生注意事項
1.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動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這是首先應顧及的是您自己與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2.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大地震時,也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從平時就養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關火的習慣吧。
為了不使火災釀成大禍,家里人自不用說,左鄰右舍之間互相幫助,厲行早期滅火是極為重要的。
地震的時候,關火的機會有三次
第一次機會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
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第二次機會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
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