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風雨等自然現象一樣,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預測預報的。當地殼的應力應變在逐漸積累、加強的過程中,就會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質發生物理、化學等一系列異常變化。我們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聯的異常變化現象為地震前兆。本文大風車網小編將為你介紹一些關于南充地震的信息,包含地震帶分布,歷史上南充地震記錄,以及地震逃生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一、南充歷史上地震數據記錄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地處川渝交通要沖,居于“西通蜀都、東向鄂楚、北引三秦”特殊地理位置,是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和國家重要的交通次樞紐。南充市總人口756.2萬,是四川省僅次于成都市的第二人口大市。
在四川境內有一條東西向地震帶,南充?廣漢?都江堰斷裂。該斷裂東起南充東,經廣漢至都江堰以西地區全長達300公里以上,走向為近東西向;據地表地質資料表明,南充?廣漢?都江堰斷裂,僅局限于南充至中江一段,該斷裂東頭被新華夏系川東帶限制,斷裂的中江段西頭又被巴中?儀隴蓮花狀構造的南部所干擾影響。
據航磁化極異常圖表明,南充、廣漢至都江堰一帶,航磁化極異常所呈現的串珠狀南北兩側呈現異常的巨大變異帶,其異?傮w走向為近東西向,該異常有向東和向西繼續分布的情況,表明該斷裂分布的規模遠不止300公里,而是800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可見其規模是異常宏大。 從剩余重力異常,其幾組北東走向的正負異常南西端,較整齊的消失于都江堰至彭州東西向的一線上,紫坪鋪壩區正好位于這一東西方向上。
四川省的地震大多分布在東經104度以西地區,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地震帶(區)上。
(1)鮮水河地震帶。從甘孜縣起,經爐霍、道孚、康定等縣,到瀘定縣南部為止,全帶都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由西北向東南延伸,是四川省地震最多、最強的一條地震帶。該地震帶上曾發生過8次7級和7級以上大地震,最大的一次是1786年康定瀘定間73/4級別地震。
(2)安寧河-則木河地震帶。北起石棉縣,向南經冕寧縣、西昌市轉向東南方向,再經普格縣、寧南縣,到云南省的巧家縣止,主要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帶內曾發生6級和7級以上地震3次,最大的兩次是1536年西昌北7.5級地震和1850年西昌普格間7.5級地震,后者造成了2萬多人死亡,是四川省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
(3)金沙江地震帶。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風,沿金沙江東側,北起德格縣,經白玉、巴塘兩縣南到得榮縣止,沿南北方向延伸,帶內曾發生過1870年巴塘7.285級地震和1989年巴塘6.7級強震群。
(4)松潘-較場地震帶。主要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風,包括九寨溝、松潘、平武等縣和茂縣的較場等地,帶內曾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4次,最大為1933年茂縣疊溪7.5級地震。
(5)龍門山地震帶。從青川縣起,經北川、茂縣、綿竹、汶川、都江堰、大邑、寶興等縣市,到瀘定縣附近為止,呈東北-西南方向展布,與龍門山脈大體一致,帶內曾發生過6.0-6.9級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2008年汶川8級地震。
(6)理塘地震帶。主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境內,呈西北-東南向展布,帶內曾發生過1948年理塘7.3級地震。
(7)木里-鹽源地震區。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縣和鹽源縣境內,向南可延伸到云南省寧蒗縣,區內曾發生過6.0-6.9級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1976年鹽源、寧蒗間6.7級地震。
(8)名山-馬邊-昭通地震帶。北起名山縣,經峨邊、馬邊、雷波等縣,南到云南省昭通市的永善、大關等縣,近南北線展布,帶內曾發生7級和7級以上地震2次,最大為1974年永善7.1級地震。
因此南充市不在地震帶上,但如果以上地震帶發生強震的時候,南充因為距離不是很遠,所以仍然會受到波及。南充的自然災害主要是干旱和洪水
二、南充地震帶分布圖
三、地震逃生注意事項
1、保護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地震時的劇烈搖動約1分鐘左右。請躲在結實的桌、臺等下面藏身,保護頭部。
2、發生地震時應立即關閉火源!如果起火應馬上滅火!
關閉火源能防止災害擴大。應養成習慣,即使是小地震也要立刻關閉火源。
3、不要慌亂地跑到室外!
胡亂地跑到室外非常危險。請認真確認周圍情況以后,再從容行動。
4、打開門以確保出口!
混凝土建的公寓等,有時會因為地震的搖動而使房門歪斜而打不開。請打開門以確保出口。
5、在室外時應保護頭部,躲開危險的物體!
在室外遇到地震時,應注意圍墻倒塌,窗戶玻璃或招牌等落下。應到安全的建筑物中或附近較大的場所避難。
6、在百貨店、劇場等地應按照工作人員指示采取冷靜行動!
7、汽車靠右停車,在管制區域內禁止行車!
請根據汽車收音機的信息行動。
8、注意山崩、崖塌、海嘯!
處在山崩、崖塌、海嘯等危險區域時,應立即避難。
9、請徒步避難,攜帶品控制在最小程度!
使用汽車會引起堵塞,妨礙滅火、救援、救護活動。
10、不要相信流言,請按正確信息采取行動。
地震時,為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城鎮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切斷電源、氣源,防止火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