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讀后感1000字 篇1
孫子兵法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最有影響力的軍事巨著,其深邃的戰爭理論、精準的戰略眼光以及無可挑剔的戰術運用,讓多少戰爭神話上演,使多少不世名將誕生!讀來蕩氣回腸,發人深省。禁不住總結了一下心中的感受:
一宏,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站在人類的生死存亡高度來定義戰爭,宏觀大義,發人深省,可見孫子是深惡戰爭的,但又深知只有用戰爭的形式才能真正阻止戰爭,故其修兵書絕非是贊成戰爭。
二略,孫子言略歸于形勢虛實之道,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算也;奇正相生,如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行,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可見孫子反復強調創造性和變化性的重要性,他指出戰爭要創造出戰略上的優勢而使敵虛,反復變化自己的用兵使之實。從后代無數百站百勝的名將的用兵來看,創造不存在的優勢和飄忽不定的用兵正是他們的取勝之道。
三計,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扶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孫子毫不避諱的提出戰爭就是耍詐,這與春秋時期堂堂之鼓,陣陣之旗,兵對兵將對將兵車對兵車的戰爭形式背道而馳,卻引領了之后數千年的中外戰爭。
四謀,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孫子深知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道理,故提出戰爭最終目的是使敵人不與我為敵,使想法不和者同我想法而已,能用別的辦法達到這個目的就最好不要用戰爭。多么先進的軍事思想啊,歷史的長河中不就掛滿了那么多因謀而息的戰例嗎?
五行軍作戰,孫子在針對具體的行軍作戰中提出了諸如糧草、地形、道路、士氣、對待俘虜、軍令的如一、優勢與劣勢的辯證變化等等一系列軍事細節的掌握與靈活運用,指出每個細節都能決定戰爭的勝負,決定無數生靈的生與死。
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部軍事著作,她是一部集哲學、算學、社會學、法學和人學為一體的恢宏巨著,前無古著,后無來者呀!
孫子兵法讀后感1000字 篇2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孫子兵法》為春秋時期孫武所著,被譽為“兵學經典”。唐王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們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應用,公司才能發達。”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孫子兵法》無論是在軍事方面、商業方面、經濟方面還是其他各個方面,《孫子兵法》都起到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孫子兵法》共13篇,分為《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間篇》。在這之中,我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這其中最重要的主導思想,是孫子兵法的靈魂和核心。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句話出此刻《謀攻篇》中,意為不動用武力,讓敵人的軍隊喪失戰斗本事,從而使己方到達完勝的目的。在孫子看來,“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作戰中最好的策略。常言道:“傷敵三千,自損八百”,戰爭本身就是損人傷己的事,訴諸武力,損耗極大,破壞也極大,不動武而用軍事威脅、經濟手段等都更有利于本國,當今大多數國家遇到糾紛也很少直接訴諸武力的。歷史上許多的戰役、戰斗都是如此。
不使用武力,讓敵人的軍隊喪失戰斗本事,從而使己方到達完勝的目的,這只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字面上的意思。以最小的代價,用最少的時間,花最少的精力,去得到最好的結果,以獲得最大的利益才是這句話的本意。
就拿上課來說吧,假如我上課的時候認真聽教師講課,即使下課和放學再怎樣玩,我還是能從容應對教師布置的作業和考試,因為我已經在課堂上把教師所講的都消化吸收了。我只花出了很少的時間,卻得到了最大的學習效果,這才是“善之善者也”。相反,如果我上課時不聽講,就算下課和放學再怎樣翻書,再怎樣補課,花再多的努力,都不如上課認真聽講的效率高,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卻達不到滿意的學習效果,這就不能算是“善之善者”,也就違背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這也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一種體現。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句話,不僅僅在軍事上十分有用,商業、經濟或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用處。就像英國皇家空軍元帥約翰?斯萊瑟所說的,孫武的思想有驚人之處??把一些詞句稍加變換,他的箴言好像是昨日剛寫出來的。兵法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期望我們都能銘記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句話,以最少的時間,最小的代價,最少的精力,得到最大的利益,最好的結果。
孫子兵法讀后感1000字 篇3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字長卿)。
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于專諸刺吳王僚之后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書分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
《孫子兵法》全書共十三篇,各篇均有其主題思想,但又構成一完整的思想體系。《計》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并制訂作戰計劃。這是全書的綱領。《作戰》主要是廟算后的戰爭動員。《謀攻》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形》、《勢》講決定戰爭勝負的兩種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斗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勢”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虛實》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回,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最后以多勝少。《軍爭》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九變》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戰略戰術。《行軍》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地形》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九地》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火攻》講的是以火助攻。《用間》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書中的語言敘述簡潔,內容也很有哲理性,后來的很多將領用兵都受到了該書的影響。
《孫子兵法》既是一部軍事經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輝的哲學著作。是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貴的遺產。孫子在書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不僅深受戰國以來歷代軍事家的重視和推崇,對他們的軍事思想和實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經濟領域、領導藝術、人生追求甚至家庭關系等方面,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部中國古代兵學名著雖然僅有5000余字,卻以其博大精深的戰爭哲理、啟迪心靈的斗爭智慧在中外軍事思想史上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堪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
《孫子兵法》雖不可避免地受到它所處時代的限制,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瑕不掩瑜,這些缺陷并不能掩蓋它的光輝,絲毫也無損于它的偉大。
要始終保持要一顆自強不息的.心,要懂得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善待自已,知己知彼,使自已盡量處于一個純粹至善的境地。才能真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孫子兵法的精髓,變則通,只會死套用兵法,紙上談兵,那只能失敗。這本書里表現出來的隨機應變、肯動腦筋、抓緊時間、遵守紀律都值得我們學習。
一.八年級下冊桃花源記文言文的讀后感
《桃花源記》讀后感 篇1讀完《桃花源記》后,我深深的被吸引,陶淵明選取用淋漓盡致的字句構造了一種安詳、寧靜的環境。“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一句讓人浮想聯翩,仿佛我已身處于飄飄渺渺,若已成仙,粉紅的桃花,透著一陣陣清香,無不使人忘卻憂愁與煩惱。只是靜靜的享受這大自然的美景,然而“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我又?出桃花源人民的熱鬧,我們又仿佛看見了男女老少紛紛來迎接�...查看更多
二.八年級桃花源記簡短的讀后感600字
桃花源是與現實世界不一樣的另一個世界,是一個自由的夢想化的世界。陶翁夢想中的桃源世界誕生于公元421年,也就是他辭去縣令歸隱(405年)后的第16年。桃花源里的此情此景也許就是陶淵明歸隱生活的寫照。其實,桃花源是當時人們逃避現實社會的“避難所”。詩人把它描繪成一個自由而夢想化的王國,構成了與現實社會并存的,又相對立的與世隔絕的夢想樂園。這不能不說這是陶淵明的偉大創舉,詩人描繪出人類夢想社會的雛形。...查看更多
三.初二學生桃花源記讀后感800字
初二課文《桃花源記》的讀后感1《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人,著名詩人。本文是陶淵明的名作。作品內容是作者根據廣大人民的愿望與自己的理想而憑空虛構的。他虛構了一個在武陵大山中與世隔絕的理想社會,這里生活著一批幾百年前為避戰亂而躲到這里的人。這些人世人和睦相處,幸福快樂,桃花源里的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安定,和平自由,人人...查看更多
四.高中生傅雷家書讀后感三篇
高中生傅雷家書讀后感1讀到“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時,我被這段話深深地觸動了。“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查看更多
五.名著傅雷家書的個人讀后感范文精選
名著傅雷家書讀后感1家書,即寄往遠方的家信。里面承載著深深的思念,或殷切的希望,又或者諄諄的教誨。《傅雷家書》不在僅是傅雷教育自己兒子的信,而是傳遍萬家的智慧結晶。這本書那濃濃的“親情之韻”讓人讀起來似云游世 間的那份真情,直白又易懂,是一本值得我們好好欣賞的書籍。傅雷對兒子說:“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堅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查看更多
六.初二學生讀傅雷家書讀后感600字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在老師要求下,我極不情愿的打開了在床頭的那本書??《傅雷家書》,我本是不愿看的,心想:一本家書,往來的信,不就是父母對孩子常說的教導嗎?但當我打開后才發現,傅雷對兒子的教導絕不僅僅是我想的那樣,不單單是“飲食寒暖要極小心一點兒差池不得”“不要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fresh(飽滿)的精神”,更有“現在正是設計你下一階段生活的時候,應當振作精神,面對當前,眼望將來,從長考慮”...查看更多
七.最新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感范文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感1《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是一位少年的成長經歷,是一段非凡的人生故事,更是一個壯烈的時代,是一曲革命的頌歌。這本書以十月革命為背景,講述了一個窮苦少年保爾?柯察金不斷歷練、不斷成長、加入紅軍、奉獻青春的傳奇人生。保爾曾捫心自問,“為了掙脫生命的枷鎖,為了能夠重新戰斗,為了能實現自身的價值,你是否盡了最大的努力了呢?”他的回答是肯定的。是啊,從一開始的打工學徒...查看更多
八.教師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個人讀后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書心得1我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后,被主人公??保爾?柯察金那種堅持不懈,勤奮、刻苦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哥哥阿爾焦姆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為了供弟弟保爾上學,外出打工了。保爾在瓦西里神父的法校里上學。由于神父對保爾有很大的偏見,所以,經常為了一些小事讓保爾站墻角,罰他不準聽課。忍無可忍的情景下,母親把保爾接到了食堂工作。在食堂里,保爾受盡了折磨,但他已經窺見了生活的最深處...查看更多
九.初中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感800字
初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感1書,作為我們的精神糧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我讀過的書中,有一本對我影響頗深,那就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并非出自大文豪之手,它是由紅軍傷殘戰士尼?奧斯特洛夫斯基以自身經歷為基本素材撰寫的小說,自作品問世之后,在國內外讀者心中享有盛譽,成為影響幾代人的經典作品。作品的取勝之處不在于語言的優美,不在于情節的曲折,而在于真實的記述所體現出的震...查看更多
十.大學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感1000字
大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感1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伴我成長,它是為無言的老師,但卻教會了我許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不震驚中外的名著,教會了我許多道理。而寫出這部偉大作品的人??前蘇聯作家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這是他以自身的經歷為素材,運用智慧,塑造了一個英雄人物,創作出一部經典著作。保爾,這位有著許多人敬佩,學習的人物。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熱血青年;一個把“鐵”煉成“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