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對于春節的對聯和福的摘取時間,是沒有明確的規定和說法的,一般來說,對聯可以一直貼著,等到第二年除夕夜摘取貼上新的,福字可以過了元宵后摘取,在春節期間,如果對聯脫落損壞,需要換上新的對聯。
貼對聯時應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左與右則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之所以這樣張貼,是因為直行書寫都是從右到左,所以念對聯也是從右向左念。
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焙汀凹{!敝猓掖箝T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
擴展資料:
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貼春聯也叫貼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