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每天都有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完善,我們的城市也越來越漂亮,城市飛速發展為市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最近就有很多朋友向我咨詢,居住小區附近工地的噪音污染嚴重,擾亂了正常生活,即將升學的孩子也沒辦法安心學習,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環境噪聲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噪聲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并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根據《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建筑施工過程中場界環境噪聲晝間(6:00-22:00)不得超過70分貝,夜間(22:00-6:00)不得超過55分貝。如果噪音擾民了,該怎么投訴呢?太原噪音擾民投訴電話是多少?本文大風車網小編將為你介紹關于太原噪音擾民的投訴電話和投訴方式。
間:12月20日23時許至12月21日1時
地點:太原市數字化城鄉管理指揮中心
家里沒暖氣,道路有塌坑,晚上噪音擾民……遇到這些問題,不少市民會撥打12319數字城管熱線,對面總會有人記錄、協調處置、電話回訪。“靠譜”成了這條熱線給很多市民的印象。在夜深人靜的寒冬午夜,這條熱線是怎樣運轉,怎樣處理市民遇到的各種水、電、氣、暖和城市建設中的問題呢?
12月20日23時許,太原市便民服務中心只有六層的燈亮著,那里是太原數字城管中心。市民反映問題的電話,都會打到這里。記者來到數字城管中心業務大廳,幾乎每隔幾分鐘,就會有電話鈴聲響起。“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戴著耳麥的受理員迅速接起電話。
A 噪音擾民、暖氣不熱是晚上反映問題最多的
受理科與指揮協調科都在業務大廳,白天有幾十名坐席人員,包括受理員和派遣員,值夜班的則是6名受理員和2名派遣員,大廳顯得有些空曠。另外3名值夜班的督察員在另一個辦公室,隨時待命。
據了解,數字城管中心的受理員分為3組,每個組有十多人,按周排班,分別上早班、下午班和夜班。夜班從20時開始,到第二天7時30分。如果上夜班,一個組再分成兩小組,上一天休一天。
當晚的受理科帶班組長名叫張月婷,是一名80后媽媽,已經工作7年,從開始的受理員到如今的組長,工作也從接電話變為負責回訪和處理疑難問題。她告訴記者,最近晚上反映問題最多的是家里暖氣不熱和施工噪音擾民,整體電話量比較低。一年中,12319數字城管熱線的夜班高峰時段有兩個,一個是夏天,反映施工擾民、商鋪擾民、路邊燒烤等問題的投訴電話,能從頭天晚上10點多到第二天凌晨3點不停歇;另一個高峰是供暖初期,管道跑水、暖氣不熱等問題,電話一個接一個,也得到凌晨兩三點,電話才能減少。
說了會兒話,張月婷忍不住咳嗽幾聲,喝了些水。這時,記者才注意到她面色有些潮紅,“這幾天生病了,晚上有些發燒,剛才吃了藥。”張月婷說。受理科絕大多數是女性,今年有好幾個懷孕的,導致排夜班時人員比較緊張,20日上夜班的6名受理員中就有2名是從其他組“借”的,所以張月婷雖然生病了也沒有請假。
20日23時30分許,電話量逐漸減少。張月婷查看電腦記錄,回訪了幾位市民。“噪音擾民要求兩小時內反饋處理結果,所以能及時回訪市民。如果市民反映時間比較晚,我們會咨詢市民意見是否及時回訪。”張月婷說。
B 受理員:“挨罵不會哭,但市民道謝讓我淚目了”
受理員的電腦工作界面上有受理、分理、下發、處理、審核、再分理、回訪結案等選項。受理員需要接聽市民電話、記錄反映的內容,確定問題類型和定位。
“您好,您反映哪里有噪音?是在施工?……好的。”
“您好,您家是集中供熱嗎?現在家里多少度?”
“您這個問題不在數字城管受理范圍內……您這個問題可以反映到區政府。”
大廳里受理員溫和的聲音此起彼伏,她們不僅要傾聽記錄市民問題,還要詢問具體情況。有時市民反映的問題不歸數字城管受理,受理員需要向打電話的市民詳細解釋。
“好的,奧林匹克花園附近……您住哪棟樓……有挖掘機聲音是嗎?好的,我們馬上反映到相關部門。”21日零點13分,今年10月剛成為一名受理員的王旭一邊詢問,一邊雙手熟練地敲擊鍵盤,標注問題分類,標記問題地點。
作為一名受理員,要學習問題分類,要學習語言表達,還要學會與不同市民溝通,有時一些市民不能理解處理結果,情緒會比較激動,受理員解決不了時就需要組長來解決。
張月婷說,前幾天有位市民反映家里暖氣冰涼。受理員也能理解大晚上沒暖氣,市民心里不舒服,但這位市民把1個問題拆解成7個,還讓受理員挨個問題念給他聽。“有時,剛過零點,我們會接到一些‘熟客’電話,反映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有時還會聊天。”張月婷讓記者看一名半夜常打電話市民來電內容,反映路燈光線不好,反映其他熱線接線員態度不好等等,電話打過十多回,還換著電話號碼打,“但是一聽聲音和反映內容,大概就能猜出是誰。”
做受理員時間久了會遇到很多不同情況。前兩天有個回訪讓張月婷差點哭了,“不是因為挨罵,新人才會因為挨罵哭。”張月婷說,前幾天有個老人家打電話反映小區污水外溢,協調解決后張月婷進行回訪,老人家在電話里不停地說“謝謝你們,謝謝呀”。簡單的幾句話讓工作多年的張月婷濕潤了眼眶,“我們記錄問題,也特別希望問題都能得到解決。所以有市民的認可和感謝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聽到‘謝謝’心里很開心。”
C 派遣員:抽絲剝繭把問題反映到相關部門
受理員接到電話后怎么辦呢?下一步就是派遣員的事情。只要是屬于數字城管受理范圍內的問題,受理員就會記錄并發送給派遣員。派遣員屬于指揮協調科,需要對問題進行準確分析,派遣到責任單位。目前,太原數字城管下的二級平臺有50多個,準確派遣案件能極大提高問題處理的效率。
21日零時30分許,派遣員韓衛衛把一件市民剛剛反映的施工擾民問題在電腦上提交給轄區環保部門。韓衛衛今年30歲,來到太原數字城管中心。他告訴記者,晚上通常有2名派遣員值班,后半夜,如果事情不多,倆人可以輪流休息下。
晚上接到的問題,根據處理時限要求不同,多數不需要立馬派遣。通常,晚上需要派遣員派單給二級平臺的主要是噪音擾民問題,另外還有突發情況,比如路面塌陷、漏水、線纜脫落擋路等。在供暖初期,有時遇到市民反映集中、影響比較大的暖氣問題,也會立馬派單到相關部門。“按規定,一般問題通過電腦網絡派單,但如果在晚上10點后,我們會打電話通知,以保證問題及時通知到位。”韓衛衛說,其他沒有特別緊急的問題,都是白天再進行派單。
韓衛衛手邊擺著一摞20多厘米厚的資料:包括各二級平臺資料,問題類型類別分類、太原市道路情況等。這樣的資料,每個派遣員都有一份。“太原市有1000多條道路,我們需要記住道路名稱,大概位置,產權單位等信息。此外,還要記住照明設施、池渠、井道、緩洪池的信息等。”韓衛衛說,晚上時常遇到大車掛斷線纜和電桿的突發情況,這時就需要派遣員分析責任單位:是哪條街道出現突發狀況,由市政管、附近村鎮管還是建設單位管,線纜是電線還是通信等等,盡快準確找出責任單位,“每次疑難問題能夠解決時,是我們工作中最有滿足感的時候。”
D 督察員:有緊急情況隨時準備出發
受理員、派遣員主要工作是在電話后、電腦前,而督察員負責“出現場”,需要趕往突發事件的發生地、市民反映問題的地方查看、協調處理。監督科除了科室人員,有20多人參與值班,分為三組。白班日常工作是處理疑難問題,夜班每組各出1人,主要負責晚上有應急突發情況時到現場核查和協調處理。值夜班的督察員要上整天班,第二天可以休息。
零點40分許,曹陽在監督科辦公室,查看了一遍晚上的電話內容,“今天還沒有緊急突發事件,可以先在休息室睡覺。但手機不能關機,以便有緊急情況隨時準備出發。”曹陽今年29歲,在這里工作快3年了。
曹陽開玩笑說,監督科夜班工作是否繁忙靠“運氣”。前兩天零點有市民反映西中環迎澤西大街路口,路中間有個大石頭,已經劃壞了好幾輛車。凌晨1點,督察員到現場,石頭已經搬到路邊。督察員確認現場沒有安全隱患后返回數字城管中心。還有一天凌晨4點,12319接到電話,反映在濱河西路小牛線往北1公里,綠化帶里有管道跑水,流到路上導致路面結冰。督察員趕緊出動,凌晨5點趕到現場,查看情況,協調環衛部門來處理結冰路面,并聯系責任單位處理跑水管道。“我們的任務就是及時趕到現場,在責任單位趕到前拉起圍擋,等相關部門趕到后確認是否為責任單位,確保有人處理問題后才能返回。”曹陽說。
凌晨1時許,記者準備離開,指揮大廳里依然燈火通明。從20日23時至21日1時,12319數字城管熱線接入32通電話,除了幾個不歸數字城管受理的問題外,都是反映噪音和暖氣不熱的。夜已深,電話依然會不時響起,一名受理員正在接聽記錄市民問題。所有夜班人員都隨時準備著,為不漏掉市民的每一通電話,為處理好市民反映的每一個問題。
○記者手記
數字城管中心,接觸的都是最普通的市民,協調處理的是水、電、氣、暖和城市建設中這些關乎每一個老百姓的問題。最繁忙時,12319城管熱線一天能打進一萬五六千個電話,現在一天也能打入四五千個電話。但是,他們沒有人覺得這份工作枯燥,問題盡管是相似的,但對面是不同的老百姓,每協調處理一個案件,對他們來說,就是實實在在為一個市民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
在采訪中,每一個人都提到了成就感,他們說這份工作讓他們最滿足的地方就是獲得成就感,而這份成就感來自于幫助老百姓解決問題。而讓他們最開心的事情,是解決問題后,有市民會感謝,還夸他們“靠譜”“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