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每天都有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完善,我們的城市也越來越漂亮,城市飛速發展為市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最近就有很多朋友向我咨詢,居住小區附近工地的噪音污染嚴重,擾亂了正常生活,即將升學的孩子也沒辦法安心學習,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環境噪聲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噪聲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并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根據《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建筑施工過程中場界環境噪聲晝間(6:00-22:00)不得超過70分貝,夜間(22:00-6:00)不得超過55分貝。如果噪音擾民了,該怎么投訴呢?三亞噪音擾民投訴電話是多少?本文大風車網小編將為你介紹關于三亞噪音擾民的投訴電話和投訴方式。
12345熱線召集十余部門協調破解噪音難題
今年1月至10月,噪音擾民類投訴每月平均投訴量2457件,成為當前三亞12345政府服務熱線受理投訴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多解民生之憂,近日下午,市熱線辦召集各區政府、國土、公安、工商、環保、城管等十余個部門召開協調會,厘清各自責任,共同探討高效處理噪音投訴的好思路。
據了解,根據三亞12345政府服務熱線運行情況分析,2017年1月至10月,全市噪音擾民類投訴每月平均投訴量2457件,而12345熱線平臺在處理這類問題的過程中,多次遇到部分噪音案件責任歸屬不清的情況,造成工單流轉時間長、處理效率低下,不利于解決市民所反映的問題。比如有市民投訴商品街四巷夜宵點深夜喝酒吵鬧擾民,熱線將辦件轉至城管、公安處置,但兩部門都認為辦件不屬于自己的責任范圍,導致辦件流轉多日無法解決。
會上,市熱線辦主要研究討論關于酒吧、露天KTV、燒烤攤、廣場舞、沙場夜間作業、車輛在人行道卸貨等噪音擾民類問題的處理主體和長效處理機制,以及各職能單位協調配合的工作方式。
協調會上,各部門依據法律法規共同探討責任分工,根據不同投訴類型進行具體分析,逐漸厘清各自責任范圍,對一些職責分工模糊的噪音投訴,各單位共同探討如何處置最為有效,最終達成處理各類噪音問題的一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