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福建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寧德師范學院在福建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福建考生上寧德師范學院的分數在429至506分,位次為78169至1595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福建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29至506區間才能上寧德師范學院。
一、福建考多少分能上寧德師范學院
1、2022年福建考生上寧德師范學院: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5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440名;
2、2022年福建考生上寧德師范學院: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最低分需要4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5674名;
3、2022年福建考生上寧德師范學院: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293名;
4、2022年福建考生上寧德師范學院: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最低分需要4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293名;
5、2022年福建考生上寧德師范學院: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48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057名;
6、2021年福建考生上寧德師范學院: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最低分需要46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1648名;
7、2020年福建考生上寧德師范學院(少數民族)(預科):文科最低分需要47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3289名;
8、2020年福建考生上寧德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956名;
二、寧德師范學院在福建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寧德師范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88 | 22836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選考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496 | 20164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99 | 19202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選考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00 | 18908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08 | 16440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460 | 75674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61 | 75029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463 | 73866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468 | 70801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470 | 69586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71 | 68986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84 | 61293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484 | 61293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486 | 60057 | 省政府 |
2、2021年寧德師范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84 | 23739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選考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488 | 22519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91 | 21607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選考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02 | 18288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06 | 17173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449 | 78169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54 | 75889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456 | 74948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463 | 71648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465 | 70680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69 | 68663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479 | 63808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82 | 62285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488 | 59241 | 省政府 |
3、2020年寧德師范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本科 | 429 | 75772 | 省政府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本科 | 431 | 74788 | 省政府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本科 | 445 | 68371 | 省政府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本科 | 461 | 61055 | 省政府 |
2020 | 福建 | 文科 | - | 本科 | 476 | 24174 | 省政府 |
2020 | 福建 | 文科 | - | 本科 | 479 | 23289 | 省政府 |
2020 | 福建 | 文科 | - | 本科 | 499 | 17675 | 省政府 |
2020 | 福建 | 文科 | - | 本科 | 506 | 15956 | 省政府 |
填報高考志愿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1、挑大學、選專業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清楚、明白的自我定位,這是靠譜地填報志愿的前提條件。該怎么做,才能使自我定位準確呢?
3、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即想要學習什么樣的專業,如果有明確的專業意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那些專業實力較強的院校。
2、如果沒有明確的專業意向,可以優先考慮一下院校。確定一下自己想要選擇綜合性院校還是理工類院校亦或是像財經或者語言之類的特色院校。
4、了解自己對于地區的選擇,是喜歡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還是像武漢、西安、重慶、成都這樣的名校云集的二線城市?亦或是選擇離家近一些的城市讀書?
5、了解自己本科畢業之后是選擇就業還是深造,如果選擇就業,就可以選擇那些就業比較好的專業就讀如車輛工程、土木工程、財經類專業、語言類專業等,如果選擇深造,就可以選擇一些基礎型、理論型、適用面較寬的專業填報。
新高考地區能填多少個志愿
以普通類本科批為例:新高考地區(14個省市):
1)福建、江蘇:新高考最多可填40個志愿;
2)廣東、湖北、湖南:最多可填45個志愿;
以上5個省份新高考都是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每個志愿設置6個專業志愿和一個“是否服專業調劑”選項。
3)河北、重慶:新高考最多可填96個志愿;
4)遼寧:最多可填112個志愿;
以上3個省市新高考都是以“專業(類)+院校”為單位,1個專業(類)+院校就是1個志愿,沒有專業服從調劑選項。
5)上海、海南: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24個志愿;
6)北京: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30個志愿;
7)浙江:以一所學校的一個專業(類)作為一個志愿單位,最多可填80個志愿;
8)山東:以“專業(類)+院校”為單位,1個“專業(專業類)+學校”為1個志愿,最多可填96個志愿;
9)天津: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A段最多可填50個志愿,B段最多可填25個志愿。
三、寧德師范學院最新介紹
學校概況 寧德師范學院是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學。學校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福安師范專科學校,1978年復辦時更名為寧德師范專科學校,1994年3月更名為寧德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0年3月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高校,獲學士學位授予權,201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7年設立二級醫學院,2018年開始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020年確定寧德市醫院為直屬附屬醫院。 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面積1215.38畝,設東僑、蕉城兩個校區。校舍建筑面積約35.65萬平方米,圖書館藏紙質圖書100.73萬余冊,電子圖書140.91萬余冊、電子期刊15.42萬余冊、學位論文48萬余冊,擁有cnki期刊數據庫、外文數據庫等中外電子資源和畬族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館藏和地方志及地情文獻資料。 基層黨組織 全校共有102個基層黨組織,包括1個校黨委,12個二級學院黨委,89個黨支部,其中在職教師黨支部22個,機關黨支部15個,學生黨支部22個,附屬寧德市醫院黨支部26個,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4個。截止2021年11月10日,全校共有黨員1596人,其中在職教職醫護員工黨員854人,占在職教職醫護員工總數29.5%;在職教師黨員488人,占在職教職工總數61.15%;學生黨員611人,占學生總數5.56%;離退休教職工黨員131人,占離退休教職工總數30.25%。 教育教學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現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0958人,設11個二級學院,41個本科專業,涵蓋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法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9個學科門類。入選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省級一流課程31門,省級重點學科2個、應用型學科4個、應用型專業群3個、服務地方產業特色專業6個、省級一流專業6個,省級“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精品項目2項,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項,省“思政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精品項目1項,省級課程育人高校思想工作精品項目1項,省級教改項目46項(其中重大教改項目6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4項,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本科優秀特色教材一部。學校關工委獲得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學生社團“后山夜校”堅守志愿服務義務支教30多年,2018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學生社團。村官助理志愿服務團榮獲“強國杯”2017年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一等獎。近五年學生參加省部級以上學科專業競賽獲獎800多項,其中獲國家級獎項300多項,學生創新成果(論文、專利等)累計達143項。 師資隊伍 堅持人才強校,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基本形成了一支數量適當、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846人,具有正高職稱68人,副高職稱217人,博士141人,碩士435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46人,國家級人才稱號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5人、省“雛鷹計劃”1人、省引進高層次人才(ABC類)5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閩江學者講座教授12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9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培養計劃11人,寧德市優秀人才17人,寧德市特支人才“*”11人,寧德市“天湖人才”100人。 科學研究 建設了“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研究中心”“特色生物化工材料重點實驗室”“海西海洋特色生物種質資源及生物制品開發公共服務平臺”“福建省特色藥用植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科技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福建省新能源汽車電機產業技術開發基地”“冶金新材料行業技術開發基地”“精準扶貧與反返貧研究中心”“閩東畬醫畬藥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級及以上科研平臺20個,“寧德師范學院茶葉審評中心”“寧德師范學院技術轉移中心”等校內科研機構13個。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0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60余項,擁有各類授權專利及軟件著作權共計600余件,獲省級科研成果獎8項。 服務社會 堅持扎根閩東,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設立了“閩東鄉村振興學院”。與青拓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青拓產業學院,與中科曙光合作建立了中科曙光產業學院,與正大集團合作建立了正大產業學院,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合作共建“寧德海洋漁業振興學院”。與國家地方志指導小組、福建省方志委等合作成立全國首個方志培訓中心(全國地方志系統寧德培訓基地),開辦首個地方志與地情文獻人才培養專修班;與三祥新材股份公司合作開設訂單培養班;與上汽集團、時代新能源等建立多個校企合作項目。獲服務地方橫向項目180余項,轉化科研成果(含技術咨詢)190余項,實施校級“服務地方專項行動計劃”,共計立項250項,與地方政府及行業企業實現項目對接30多項,選派服務地方科技特派員53人。每年舉辦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培訓、教師崗前培訓、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新型農業技術人員、少數民族電子商務、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等各類繼續教育培訓、考試1.5萬人次。持續開展教育精準扶貧、義務支教、頂崗實習等實踐活動,積極為寧德市補齊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民生短板服務。 文化傳承 建設了閩東之光·紅色文化教育中心、畬族文化教育中心等兩個中心展館,兩個中心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省級優秀文化傳承基地、福建省首批高校黨員教育基地等。與市委宣傳部合作共建“傳播閩東之光”協同創新中心,與各縣(市、區)合作開展“閩東之光”進校園系列文化工程。組建了閩東地方文化研究、閩東紅色文化研究、畬族文化傳承發展研究等具有閩東特色的研究創新團隊。設立了剪紙協會、茶藝協會等多個學生社團以及“柘榮剪紙衍生品藝術實踐工作坊”和“閩東畬歌傳承工作室”等創新創業工作坊。持續開展學習《擺脫貧困》進校園、紅色經典詩詞誦讀大賽等文化藝術活動,形成了《*早期思想研究》《閩東畬族紅色故事選》《四庫全書閩東卷》等一批具有閩東特色的文化成果。 交流合作 堅持開放辦學,積極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與德國比勒費爾德中等企業應用技術大學、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等國外大學開展校際合作。與臺灣義守大學、虎尾科技大學、僑光科技大學開展閩臺合作辦學。 結語 學校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秉承“為學生成長服務,為地方發展服務”的辦學宗旨,突出“地方性、師范性、應用性”的辦學定位,致力于走產教融合內涵式發展道路,朝著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目標不懈奮斗,在新時代新福建新寧德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 (數據截止2021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