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福建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南京體育學院在福建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福建考生上南京體育學院的分數在478至478分,位次為60300至5348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福建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78至478區間才能上南京體育學院。
一、福建考多少分能上南京體育學院
1、2022年福建考生上南京體育學院: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最低分需要48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057名;
2、2021年福建考生上南京體育學院: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最低分需要48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300名;
3、2020年福建考生上南京體育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7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3482名;
二、南京體育學院在福建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南京體育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486 | 60057 | 省政府 |
2、2021年南京體育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486 | 60300 | 省政府 |
3、2020年南京體育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本科 | 478 | 53482 | 省政府 |
平行志愿如何填報
一、清楚認識自己是處于那個批次的。在不同批次之間是自上往下的原則。比如二本的學生不可以報考一本院校。所以要明確清楚自己是屬于那個階段的。
二、對本批次及以下的院校進行篩選。首先將錄取分數大于自己分數的院校去掉。因為大于自己分數的院校很少有機會是降下來的,一般都是保持不變,有可能還會升上去。
三、平行志愿經過分數線篩選以后,接下來還要進行排名篩選。對于排名高于自己的分數排名的去掉。剩下的學校就是自己可以報考的院校了。
四、接下來是明確自己想要報考的專業,只要感興趣,不管是那個專業,行行出狀元。所以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業,然后在找出相關專業的學校。
五、找到自己心儀的專業和學校以后開始填報,填報平行志愿的時候,可以將分數比較高,而且相對較好的學校放在前面。也可以把想沖一下的學校放在前面。
對于服從調劑的錯誤認知
1、是否選了服從調劑,就會直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很多考生總覺得填寫了服從專業調劑,高校會把考生隨意安排到某個專業。其實考生的這種擔心是多余的。高校的錄取規則、專業分配辦法都已經提前在《招生章程》里公布,在實際錄取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預先公布的規則執行。
專業分配無論是按照設定“專業級差”方式,還是實行“分數優先,遵循專業志愿”的原則,都會首先考慮考生填報的專業志愿。
當考生高考分數足夠進入所填報專業時,就會被錄取到所填報專業,服從專業調劑就沒有派上用場。只有當考生所報專業全都錄取額滿,才會進入調劑程序。
2、服從調劑被調劑考生并不一定都是低分進檔的考生。考生除了分數低被調劑外,還有可能是專業志愿填報不合理,比如考生所填報的專業都是其所在省份考生報考的熱門專業,導致這些專業錄取分數偏高,最后使得該考生雖然高考分數不算低,但最后也只能被調劑。
此外,個別考生沒有把全部專業志愿填滿,填報的專業過少也有可能導致其因無法滿足所報志愿而被調劑。
三、南京體育學院最新介紹
南京體育學院始建于1956年,由南京體育學校、江蘇師范學院體育專修科和江蘇省體育干部培訓班合并而成,是江蘇省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體育高等學府和重要的省級競技體育訓練基地,是江蘇省體育局和江蘇省教育廳共管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被譽為“世界冠軍的搖籃”。校訓為“嚴、和、樸、實”。 學校坐落于古都南京,擁有靈谷寺、仙林、五棵松(籌)、濱江四個校區。靈谷寺主校區位于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原民國中央體育場舊址,占地640余畝。學校教育教學設有體育教育與人文學院等11個單位,15個本科專業,涉及教育學、文學、管理學、醫學、藝術學、工學6個學科門類,現有各類在校生7000多人;競技訓練設有乒羽學院等5個單位,11支省優秀運動隊,現有專業運動員430名。 學校積極推進學科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獲批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體育學被批準為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和體育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3個,江蘇高校一流本科專業11個,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教育部“十二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江蘇省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建設點3個,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類)2個,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2個(其中A類1個、C類1個);獲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國家體育總局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省級優秀、精品課程12門,省優秀研究生課程5門,省優秀課程群1個,省優秀多媒體課件16項,“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本科規劃教材1部,省精品教材、優秀教材、重點教材19部,江蘇省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1個,省級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2個,實習實訓基地80多家。 學校作為江蘇競技體育的主力軍、大本營,積極服務體育事業發展,先后走出了國家體育總局原局長袁偉民等一大批體育行業領軍人物;共有16人25人次22項次獲奧運會冠軍,105人316人次201項次獲世界冠軍;參加了第1屆至第14屆全國運動會,為江蘇省奪得了220.5枚金牌。 近年來,學校認真落實“科技興體”戰略,大力開展科技攻關和科技服務,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國家一般課題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7項;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21項;獲授權發明專利等知識產權55項;出版專著、編著、教材120多部;發表論文4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0余篇,SCI、EI收錄論文42篇);擁有江蘇省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建設點1個,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建設實驗室2個;設有江蘇省運動戒毒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與行為干預研究中心、江蘇省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江蘇省校園足球研究中心、江蘇省體育賽事研究中心、中國近代武術研究中心、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奧林匹克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學校積極參與國家、省備戰奧運會、全運會科技攻關服務,得到上級部門嘉獎;近年來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南京大學等10多個單位在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物化學等領域進行了合作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學校本著定位、使命、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等原則,努力建設一支合格、可用的師資(含教練)隊伍,現有專任教師479人(含民辦機制121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49人、副高級職稱102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02人、碩士學位231人。教練員有122人,其中國家級教練31人、高級教練44人。師資隊伍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6人,省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入選省“333工程”培養對象22人,入選省社科英才2人、省社科優青3人,省高校“青藍工程”培養對象58人次、國家體育總局“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2人、“精英教練員雙百培養計劃”培養對象9人,碩士生導師142人(含外聘40人)。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合作辦學,先后與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丹麥、日本、泰國和香港、臺灣等1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大學、科研院所、體育組織建立了交流協作關系;來校講學、指導訓練的外國專家100多人次,派出各運動項目援外專家100多人次,足跡遍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學校辦學60多年來,堅持“學訓融合、育人奪標、創新求進、服務社會”的特色發展之路不動搖,取得了豐碩辦學成果,得到了黨和*、國家體育總局、江蘇省委省政府以及國際奧委會和巴赫主席的充分肯定,多次獲得國家和省級嘉獎。 面向未來,南京體育學院認真總結60多年辦學歷程,貫徹落實新時代黨和國家關于教育、體育事業發展的部署要求,明確了分三步走實現“新南體”奮斗目標的發展步驟:第一步到2023年,實現“優勢凸顯、特色鞏固”,辦學國內外影響力持續擴大;第二步到2035年,實現“優勢鞏固、特色突出”,主要辦學辦隊指標在國內同行中居于前列,國際影響力明顯擴大;第三步到2050年,實現“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質量建成“新南體”。對照三步走部署,學校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六”發展思路:一是牢固樹立“新南體”奮斗目標,二是大力實施“二次創業”,三是堅持“三位一體”辦學模式,四是實施創新發展戰略、融合發展戰略、開放發展戰略、高質量發展戰略,五是實施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工程、學科與科研水平提升工程、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體育文化傳承與創新影響力提升工程、對外交流合作層次提升工程,六是實施隊伍建設保障、制度建設保障、作風建設保障、文化建設保障、校園建設保障、黨的建設保障。 當前,全校師生員工正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繼承和發揚辦學優良傳統,不斷增強辦學綜合實力、提升辦學效益、擴大辦學影響,力爭早日建成“新南體”,為江蘇省和國家教育、體育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