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福建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重慶工程學院在福建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福建考生上重慶工程學院的分數在420至476分,位次為79821至2389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福建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20至476區間才能上重慶工程學院。
一、福建考多少分能上重慶工程學院
1、2022年福建考生上重慶工程學院: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8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3892名;
2、2021年福建考生上重慶工程學院: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4082名;
3、2022年福建考生上重慶工程學院: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6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1406名;
4、2021年福建考生上重慶工程學院: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2137名;
5、2020年福建考生上重慶工程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2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9821名;
6、2020年福建考生上重慶工程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7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4174名;
二、重慶工程學院在福建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重慶工程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85 | 23892 | 市教委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67 | 71406 | 市教委 |
2、2021年重慶工程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83 | 24082 | 市教委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62 | 72137 | 市教委 |
3、2020年重慶工程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本科 | 420 | 79821 | 市教委 |
2020 | 福建 | 文科 | - | 本科 | 476 | 24174 | 市教委 |
智能志愿填報網站-高考助手網志愿
高考助手網志愿擁有自己的開發團隊,實時為數據更新和技術做工作,區別于市面上其他的產品外包式的開發,一旦有數據更新或者網站使用問題不能及時進行處理。高考助手網志愿網站包含教育部公布的所有大學的信息和1800多種本專科專業信息,以及我國職業分類大典內1838種職業信息。
高考助手網志愿除提供各類報考功能外,還可以在輸入高考分數后,自動測算在本省的位次,通過極差函數圖標的方式展示給用戶,同時標注了該分數在本省的排名百分比,便于同學和家長更清晰的認知自己的所屬排名。
高考助手網志愿符合考生所在省份填報規則的模擬填報系統,讓預熱填報更加方便和精準。高考助手網志愿防撞車功能實時監控各院校備選情況,讓填報更放心,讓考生與喜愛的大學更近一步。
高考志愿填報注意事項
選擇高考志愿時,需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要想學有所成,最好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不然學起都沒有意思,也容易荒廢學習。
很多學子在選擇高考志愿時,還必須要考慮這個專業的未來前景,是否好就業,是否是熱門,未來是否有市場等等,只有把這些問題進行綜合考慮后,才有可能選出最合適的專業。
考生在選擇高考志愿時,也必須要考慮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哦,畢竟大家都希望在學成后,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所有填報高考志愿時還是要綜合考慮未來的就業意愿。
高考志愿專科提前批院校名單
(1):軍事院校、軍事院校無軍籍學員計劃、國防生計劃(本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國防科技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等、解放軍電子工程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2):航海院校或專業(本、專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大連海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青島遠洋船員學院、武漢理工大學航海學院等。
(3):師范院校或專業(本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北京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西南師范大學等。
(4):公安、政法院校或專業(本、專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等。
(5):藝術類提前錄取公辦本科院校、藝術類提前錄取民辦及獨立學院本科院校
提前批的學校有:中央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
(6):體育類提前錄取公辦本科院校、體育類提前錄取民辦及獨立學院本科院校
專科提前批的學校有: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
(7):其他院校(本、專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國際關系學院(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外交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北京電子科技學院、香港城市大學、上海海關學院等。
三、重慶工程學院最新介紹
重慶工程學院簡介(2021年) ◆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 中央財政支持建設院校 ◆ 全國物聯網技術應用人才培養基地 ◆ 全國動漫游戲產業人才培養基地 ◆ 重慶市軟件產業人才培養基地 ◆ 重慶市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基地 ◆ 重慶市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 ◆ 重慶市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先進集體 ◆ 重慶市黨建工作示范高校 ◆ 首批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 ◆ 重慶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學校概況 重慶工程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建校以來,學校緊跟國家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脈搏,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行業)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堅持應用型辦學定位,形成了以工學為主,管理學、藝術學、文學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學校以“信息技術+”為專業培養特色,開設有軟件、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電子信息、數字藝術、智能建造、電子商務等領域共24個本科專業(群),已培養了35000多名“理論基礎好、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學校地處直轄市重慶,建有南泉和雙橋兩個校區,在校學生15000余人。南泉校區位于歷史文化底蘊厚重的南溫泉風景區,雙橋校區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大足龍水湖畔。校園占地81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35余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08萬冊(含電子圖書93萬冊)。學校現有教師930余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占比40.72%,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比77.99%,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比74.39%。“虛擬現實(VR)應用技術研究團隊”和“工業物聯網智能制造應用技術研究團隊”被授予市級高校創新團隊。 學校建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實驗大樓、信息科技大樓、學術報告廳、大學生服務中心和創新創業園,以及標準化塑膠田徑運動場和籃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等體育教學活動中心。建有軟件開發與大數據技術、計算機科學與云計算、物聯網與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工程、數字創意與虛擬現實技術、土木工程與智能建造、電子商務與大數據應用等8個實驗教學中心,下設100余個專業實驗室、20多個科技活動與創新中心。與騰訊云、阿里巴巴集團、無錫中興教育、奇安信科技集團等知名企業開展專業共建、協同育人,并與新華三、浙江大華、京東、旭碩科技、軟通動力、浙江中科視傳、永輝超市等企業共建了可滿足學生實習需要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230余個,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內外實習實訓條件和就業服務。 學校創新創業園是重慶市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重慶市大學生微企創業孵化園、重慶市首批眾創空間、重慶市巴南區大學生創業園,同時被團中央、團市委認定為“青年創業就業見習基地”“青年創新創業學院教學基地”,為學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學校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堅持“以創新促學業、以創新促就業、以創新促創業”的工作思路,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近三年來,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大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全國高校數字藝術作品大賽等國家及省市級學科競賽中榮獲1400余項獎勵,在同類院校中位居前列。經第三方社會機構評估,學校近五年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95%以上,一大批優秀學子被世界500強等知名企業錄用,部分學子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部隊等參與基層建設,部分學子到國內外高校繼續深造,還有部分自主創業者成為了優秀企業家。學校被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授予“重慶市普通高校就業創業工作先進集體”。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面向新時代,學校將按照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為宗旨,扎實推進新時代本科教育質量提升計劃,以新工科建設為抓手,抓住國家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的契機,以跨越式姿態,朝著辦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工程技術大學目標奮力前行。 辦學特色 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辦學模式,立足“信息技術+”的專業培養特色,通過共建產(行)業學院、共建專業、共建實驗室以及實踐教學基地等多種形式,開展校企深度融合,建有“騰訊云大數據學院”“中興ICT學院”“仙桃國際大數據產業學院”及“阿里巴巴新零售人才孵化基地”等產(行)業學院(基地)4個。與深信服、重慶華日軟件、慧與(中國)、新華三、重慶金科建筑設計院等為代表的知名企業共建專業4個,共建實驗室、大師工作室10個。此外,還建有“金融大數據智能應用重慶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數字影視與新媒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華文化動漫研發傳播中心”等一批市級科研平臺,為學校各專業緊跟產(行)業技術發展步伐奠定了基礎。 產、學、研、用的有機結合,取得豐碩成果。2017年學校獲批重慶市應用型本科整體轉型發展試點高校,2017年學校成為全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成員,2018年學校軟件與人工智能學院獲批重慶市普通本科高校新型二級學院建設立項;物聯網工程專業獲批重慶市本科高校一流專業,軟件工程學科為重慶市高等學校“十三五”市級重點培育學科,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專業為重慶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