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福建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江蘇大學在福建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福建考生上江蘇大學的分數在545至579分,位次為28635至318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福建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45至579區間才能上江蘇大學。
一、福建考多少分能上江蘇大學
1、2022年福建考生上江蘇大學: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56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068名;
2、2021年福建考生上江蘇大學: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57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48名;
3、2022年福建考生上江蘇大學: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最低分需要54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8635名;
4、2022年福建考生上江蘇大學: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56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934名;
5、2021年福建考生上江蘇大學: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最低分需要57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223名;
6、2021年福建考生上江蘇大學: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57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050名;
7、2020年福建考生上江蘇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412名;
8、2020年福建考生上江蘇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7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85名;
二、江蘇大學在福建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江蘇大學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68 | 4068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545 | 28635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63 | 20934 | 省政府 |
2、2021年江蘇大學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75 | 3448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570 | 20223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78 | 17050 | 省政府 |
3、2020年江蘇大學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本科 | 573 | 16412 | 省政府 |
2020 | 福建 | 文科 | - | 本科 | 579 | 3185 | 省政府 |
高考專科志愿填報技巧
1、密切關注,抓緊填報
一般而言,各批次征集志愿的時間比較短,為12小時,專科考生和家長要密切關注教育考試院網站,及時獲取各批次填報征集志愿的時間,和剩余計劃的信息。
2、量力而行,服從調劑
考生還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沖高。一些征集志愿中的“好學校”,往往更是搶手,如果分數不占優勢,也很難被錄取。建議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注意專業的冷熱搭配,不要只關注“熱門”院校和“熱門”專業,應“冷熱”結合,使志愿形成合理梯度,提高錄取機會。
3、對比高校補錄計劃數和該批次的考生人數
在專科填報志愿時應注意對比一下高校的補錄計劃數和該批次的考生人數,以減少競爭性;對要報讀的學校須慎重研究,雖然很多優質的外地院校由于生源嚴重不足而參加補錄,但也有不少是外地高校通過新辦、合辦、調整等方式擴大辦學規模,個別存在名過其實的現象;不要相信招生中介而去花錢買分,更不要因此錯過補錄機會,誤了學業。
高考志愿可以填幾個
1、可以填四個學校,每個學校可以填六個專業,注意代碼一定要填準確。如果你考上的是一本,填完了一本志愿之后,系統會出來二本的志愿填報,你可以繼續填,也可以選擇不填;如果你考上的是二本,填完了之后也可以繼續填三本的。
填報學校的時候,注意第一個學校可以填的稍微高一點,就是比你高考成績排名稍微高500名左右,第二個和第三個填和你的高考成績排名差不多的,第四個可以填的稍微低一點,這樣比較有保障。
2、最多是六個。平行志愿即在普通類院校各錄取批次分別設置一個平行院校志愿和一個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提前錄取批次和本科各批次的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三所院校或ABCDE五所院校(例河北省本科一至三批及專科一至三批均為ABCDE五所),專科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D、E五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六個專業志愿和一個專業服從調劑志愿。
三、江蘇大學最新介紹
江蘇大學是2001年8月經教育部批準,由原江蘇理工大學、鎮江醫學院、鎮江師范專科學校合并組建的重點綜合性大學,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共建高校,以及首批江蘇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全國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優秀高校、首批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首批全國來華留學質量認證高校、全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學校具有百年辦學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原江蘇理工大學的前身鎮江農業機械學院,是為貫徹毛澤東同志關于“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重要指示,1960年由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分設獨立建校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劉坤一、張之洞等創辦的三江師范學堂。學校作為國內最早設立農機專業、最早系統開展農機教育的高校,堅持立足江蘇、服務行業,始終以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為使命,培養了我國第一批農機本科、碩士和第一位農機博士、博士后,為我國農業裝備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為推動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穩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形成了“工中有農,以工支農”的鮮明辦學特色和獨特的文化情懷。 學校辦學起點高,綜合實力一直位居全國百強之列。早在1978年,學校就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近年來,學校聚焦內涵發展,深入實施“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發展戰略,國內外辦學影響持續提升。QS、THE、ARWU等國際權威世界大學排名,學校均躋身top1000。《2021中國大學評價》,學校綜合排名列全國第38位。 學校辦學規模較大,辦學條件優良。學科涵蓋工學、農學、理學、醫學、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法學、文學、教育學、歷史學、藝術學等12大學科門類。設有27個學院,97個本科專業。專任教師2700余人(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經歷的比例達41%),集聚了一批高層次人才群體。在校生4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000余人,學歷留學生2300余人。江蘇大學京江學院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校園占地面積3000余畝,各類建筑面積120萬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1億元。圖書館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藏書322萬冊,訂閱各類數據庫116個,自建特色數據庫11個,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站、農業裝備文獻資源中心和國際賽珍珠文獻資源中心。擁有一所集醫療、教育、科研、預防為一體的三級甲等附屬醫院。設有江蘇大學出版社和雜志社,出版圖書1500余種,主辦國際、國內學術期刊11種,其中《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版)、《江蘇大學學報》(社科版)、《排灌機械工程學報》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高校教育管理》為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學校辦學水平高,擁有一批高水平學科。工程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化學、農業科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環境生態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9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工程學進入前1‰,ESI綜合排名列全國第45位。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擁有1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1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設有1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學校堅持以學為中心、教為主體,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近年來,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8項,形成了以30個國家一流專業和一批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優秀教學團隊為代表的優質教學資源;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學生在全國大學生重大賽事中表現優秀,“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連續7屆喜捧“優勝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連續4屆獲得雙金獎,校大學生男子排球隊屢獲全國冠軍,女子沙灘排球隊獲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第7名,女子足球隊獲世界大學生“五人制”足球錦標賽季軍。 學校堅持以貢獻求發展,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與服務社會能力。“十三五”期間,學校獲批國家自然基金項目847項(連續6年居全國高校前50位)。截至目前,學校共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16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3項;擁有國家水泵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混合動力車輛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國家級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等一批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與鎮江市共建鎮江國家大學科技園;建有國家知識產權培訓(江蘇)基地。學校牽頭成立的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被認定為江蘇省首批高校協同創新中心。2015、2017年度,學校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列全國高校第6位和第8位。2018年獲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金獎。 學校堅持國際開放戰略,不斷提升國際合作與交流水平。先后與美國、英國、德國、奧地利、澳大利亞、日本等55個國家和地區的209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與奧地利格拉茨大學共建了孔子學院和漢德語言文化中心。與德國馬格德堡大學、美國阿卡迪亞大學等合作舉辦了一批聯合辦學項目,建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江蘇大學克蘭菲爾德未來技術研究生院,合作建設了高端裝備關鍵結構健康管理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流體工程裝備節能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世界食品保藏研究中心、高端流體機械裝備與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等一批國際科研合作平臺。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大力推進和諧校園、民主法治和校園文化建設,黨建創新不斷加強。學校黨委被中央組織部表彰為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兩次被評為江蘇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多次獲江蘇省文明單位、和諧校園、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 新時代,新目標,新征程。江蘇大學將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對學校重要批示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博學、求是、明德”校訓和“自強厚德,實干求真”江大精神,搶抓國家“雙一流”以及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戰略機遇,堅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質量、強化特色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為把學校早日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更新至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