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福建師范大學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福建師范大學的環境科學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專業在河北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6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62079名;
2、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在遼寧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0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7189名;
3、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專業在福建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7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9426名;
4、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在江西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5392名;
5、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在江西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6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5061名;
6、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在江西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4113名;
7、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工程專業)專業在廣東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64185名;
8、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包含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在重慶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46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8046名;
9、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在甘肅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5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0222名;
10、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在甘肅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1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8619名;
二、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19 | 天津 | 理科 | - | 519 | 15351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 | 2021 | 河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32 | 58171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560 | 62079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 | 2022 | 河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33 | 55500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包含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0 | 山西 | 理科 | - | 533 | 34991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包含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19 | 山西 | 理科 | - | 513 | 29359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1 | 遼寧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22 | 35268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語種不限) | 2020 | 遼寧 | 理科 | - | 516 | 35915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19 | 遼寧 | 理科 | - | 402 | 87189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2 | 遼寧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09 | 41164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 | 2021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88 | 54706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 | 2020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97 | 49964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 | 2019 | 浙江 | 綜合 | 化 或 生 或 地 | 599 | 48749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 | 2022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590 | 59046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572 | 19426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543 | 26404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 | 2019 | 福建 | 理科 | - | 517 | 25435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562 | 21350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1 | 江西 | 理科 | - | 557 | 25392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0 | 江西 | 理科 | - | 567 | 25061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19 | 江西 | 理科 | - | 552 | 24113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2 | 江西 | 理科 | - | 529 | 36557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19 | 山東 | 理科 | - | 556 | 46902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辦學地點福建福州)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45 | 43567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25 | 45487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包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15 | 67891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包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03 | 68704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工程專業)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55 | 64185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538 | 66448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 | 2019 | 廣東 | 理科 | - | 508 | 63374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含環境工程、環境科學,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校本部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57 | 61874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理工類,4年,5460元/年,包含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0 | 廣西 | 理科 | - | 455 | 62811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包含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19 | 廣西 | 理科 | - | 511 | 36795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包含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1 | 重慶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46 | 38046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包含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0 | 重慶 | 理科 | - | 502 | 41065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包含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2 | 重慶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03 | 41086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19 | 貴州 | 理科 | - | 466 | 47053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1 | 甘肅 | 理科 | - | 451 | 30222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0 | 甘肅 | 理科 | - | 482 | 25362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19 | 甘肅 | 理科 | - | 512 | 18619 |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2022 | 甘肅 | 理科 | - | 449 | 30851 |
三、福建師范大學介紹
福建師范大學坐落于素有“海濱鄒魯”之譽的歷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斐然的百年省屬高等學府。學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師陳寶琛先生創辦的“福建優級師范學堂”,后由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福建協和大學、福建省立師范專科學校等單位幾經調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師范學院,1972年易名為福建師范大學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師范大學。被確定為福建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2018年被確定為福建省全國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百載春秋,薪火相傳。葉圣陶、郭紹虞、董作賓、林蘭英、鄭作新、黃維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諸多蜚聲海內外的大師巨匠曾在學校任教。經過一代又一代師大人的傳承創新,學校砥礪出“知明行篤,立誠致廣”的校訓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學、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推動學校各項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文明校園”等一大批高級別榮譽稱號。滋蘭樹蕙,桃李芬芳。建校以來,學校先后為社會輸送了50多萬名各級各類人才,為國家和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學校本部現有旗山、倉山兩個校區,占地面積約4000畝。現有本科專業89個(202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專業77個),全日制普通本科學生2.3萬多人,各類研究生8千多人。校本部擁有1839名專任教師,其中,高級職稱人員占63.46%;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63.62%;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1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2人,國家“*”領軍人才8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人、青年學者3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含海外)6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全國博士后管委會專家評審組召集人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9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教學名師”2人,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7人,歷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4人。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將人才培養作為中心工作,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評為優秀,先后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17項。26部教材入選國家級重點規劃建設教材。先后獲批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特色專業建設點10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8個,國家級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雙語教學示范課程、一流本科課程53門次,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含項目)8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國家級卓越教師教育計劃1項,入選教育部卓越中學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院校,17個師范專業完成師范類專業二級認證,生物工程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