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福建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安陽師范學院在福建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福建考生上安陽師范學院的分數在492至497分,位次為57202至1442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福建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92至497區間才能上安陽師范學院。
一、福建考多少分能上安陽師范學院
1、2022年福建考生上安陽師范學院:歷史(歷史+選考地理)最低分需要51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716名;
2、2022年福建考生上安陽師范學院:歷史(歷史+選考思想政治)最低分需要5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427名;
3、2021年福建考生上安陽師范學院: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5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318名;
4、2021年福建考生上安陽師范學院:歷史(歷史+選考地理)最低分需要5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490名;
5、2022年福建考生上安陽師范學院: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最低分需要49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4893名;
6、2022年福建考生上安陽師范學院: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5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2080名;
7、2021年福建考生上安陽師范學院: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最低分需要49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7202名;
8、2021年福建考生上安陽師范學院: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9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4689名;
二、安陽師范學院在福建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安陽師范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14 | 14716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選考地理 | 本科 | 514 | 14716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選考思想政治 | 本科 | 515 | 14427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495 | 54893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00 | 52080 | 省政府 |
2、2021年安陽師范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09 | 16318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選考思想政治 | 本科 | 511 | 15756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選考地理 | 本科 | 512 | 15490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492 | 57202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97 | 54689 | 省政府 |
填報平行志愿有什么技巧
1、合理組合院校志愿。不宜全部填報高分段院校,也不必全部填報低分段院校。考生可以根據自己高考成績、個人興趣愛好、身體條件等因素,在有可能被錄取的院校范圍中,合理、有序組合院校志愿。
一般來說,平行志愿填報按照“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原則。
沖一沖:把有希望夠得著的理想學校作為A志愿;
穩一穩:把與自己成績“門當戶對”的學校作為B志愿;
保一保:把比自己成績稍低點的學校作為C志愿。
不過,要注意的是,“沖一沖”要慎重,要有一定把握,而不是盲目亂沖,當然某些省份志愿有幾十個上百個,少數幾個亂沖也無妨。
同時各志愿間要拉開梯度,如果考生定位不準確,一味追求最理想的高校,志愿填報過高(比如多個平行院校志愿之間沒有拉開梯度),就可能導致所填報的幾個院校志愿全部落空。
2、要將最想上的院校填報在平行志愿的前列。由于平行院校志愿是有先后順序的,當考生填報的平行院校志愿中,有2所以上符合投檔條件時,計算機系統會將考生電子檔案投檔到排序在前的院校。因此,考生要將最想上的院校填在平行志愿的前列。
同時填報的專業志愿不要過少。如果考生只報考某些院校的一兩個專業,當考生檔案被投檔到招生院校后,就有可能因總分或相關科目成績偏低、不服從院校專業調劑、身體條件受限等原因,面臨投檔后被退檔的風險。
滑檔和退檔的影響有哪些
滑檔
假設某省理科一本線為540分,學生考了550分,按照分數來看,該生可以讀一個一本院校,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由于志愿填報不當,該生填報的一本學校并沒有錄取他(分數不夠或條件不滿足時),所以只能降檔讀二本學校。
退檔
退檔的話主要是影響其他志愿的錄取,檔案在被提檔的時候,其他志愿是不會對你進行錄取的,然而一旦被退檔,由于拖的時間長,可能會導致其他志愿可能已經錄滿。退檔后,考生在這個批次就不能再被投檔了,只能填報征集志愿了。
三、安陽師范學院最新介紹
安陽師范學院位于甲骨文故鄉、殷墟所在地、紅旗渠精神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陽市,是河南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彰德府安陽師范傳習所,1949年被命名為平原省立安陽師范學校,1958年更名為河南省安陽師范專科學校,1960年改名為安陽第一師范學校,1978年恢復為安陽師范專科學校,1992年更名為安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安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安陽教育學院、安陽市第二師范學校合并組建安陽師范學院。2011年被國務院學位辦批準成為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2020年,成為河南省17所特色骨干大學、特色骨干學科建設高校之一。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逐步發展成為一所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學校占地1826畝,建筑面積75.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59億元,館藏紙質圖書211萬冊。設有22個教學院部和1個繼續教育學院,1個碩士專業、64個本科專業,擁有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建設學科群1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3個、二級重點學科4個。學校面向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現有教職工17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400余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近600人,擁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1100余人。現有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河南省創新團隊4個、高校創新團隊12個。擁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河南省科技創新人才3人、高校創新人才29人,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者9人、哲學社會科學年度人物2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8人,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59人,在2020年《中國大學評價》教師學術水平排行榜中,學校教師學術水平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282位、河南省第10位。 學校堅持質量立校。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2個、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實踐教學基地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1個、特色專業6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8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1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1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示范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1個,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15個、教學團隊4個、教學名師6人,省級一流本科課程23門、精品課程8門、精品資源共享課程8門、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門、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14項。學校深化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成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學院、國際教師教育學院、班主任培養學院,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適應度。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成立創業學院、互聯網+應用技術學院,建設6個創業教育二級學院,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開展實習與畢業論文一體化改革,實現校—校、校—地、校—企之間的深度融合,獲批河南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和重點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單位。多年來,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應屆畢業生考研率、就業率位居同類院校前列, 10余萬名畢業生活躍在各行各業,以良好的政治素質、扎實的專業技能、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突出的工作業績,贏得了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為地方基礎教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母校贏得了聲譽。 學校堅持特色名校。學校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甲骨文研究,打造跨專業、多學科聯合攻關的學術團隊——甲骨文信息化處理團隊,成立甲骨文研究院,將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應用到甲骨文考釋研究中,“甲骨文信息處理學科群”獲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建設群,“甲骨文信息處理”獲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創新團隊、河南省重點實驗室,“甲骨文信息處理與活化利用協同創新中心”被列入服務國家戰略重要平臺,承擔國家基金項目14項,2017年獲批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甲骨文研究重大委托項目9個子課題中的3個子課題,自主研發的《甲骨文數據庫》是目前國際上容量最大、信息最全、業內影響最大的數據庫,出版的《殷都學刊》為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刊,入選教育部名欄建設工程和全國社科規劃辦資助期刊,出版的《殷墟甲骨學大辭典》被譽為甲骨文學習研究的百科全書式專著。學校積極開展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漢語國際教育。2009年獲批河南省漢語國際推廣漢字文化基地,2012年開始招收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泰國招收留學生。現已培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296人,研究生海外實習比例達到73.2%,與中國文字博物館等單位共建的研究生教育創新培養基地獲批為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培養基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被評為河南省特色品牌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學校積極推動師范教育向教師教育轉型,承擔河南省小學教育(全科教師)培養工作和“國培”“省培”計劃,與地方政府、高校共建豫北片區“三市四校”省級教師教育聯動發展共同體,獲批河南省首批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河南省中小學教師校長研修院,為基礎教育培養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教學骨干。 學校堅持科研興校。建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甲骨文信息處理)、河南省重點實驗室(新型光電功能材料、甲骨文信息處理)、河南省工程實驗室(化學節能材料開發與應用、先進機器人、光伏并網發電及儲能技術)、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光電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技術中心(含氟藥物精準合成)、河南省感知數據智能處理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河南省博士后研發基地等10個理工類省部級科研平臺,建有河南省“2011計劃”漢語海外傳播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重點社科研究基地(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甲骨學與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漢字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局宗教問題研究基地、河南省天主教中國化研究中心、河南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甲骨文藝術)、河南省漢語國際推廣漢字文化基地等9個人文社科類省級科研平臺。 “十三五”期間,學校共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33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8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8項;外撥科研經費8937萬元,其中橫向項目經費4701.5萬元。獲批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6個,首次實現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突破。獲批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級科技創新人才2人。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60項;出版學術著作、教材138部,獲批國家專利378項;在核心以上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354篇,其中SCI、SSCI、EI、A&HCI等收錄750篇。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發布的2020自然指數排行榜中,我校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172名、河南省高校第6名,位居同類院校前列。 學校堅持文化育校。學校把*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堅持以章程統領學校改革發展,把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作為推進依法治校的重點,健全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施辦法和黨委會、院長辦公會、二級學院黨政聯席會議議事規則,建立健全以學術委員會的學術管理體系與組織架構,堅持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推進紅旗渠精神“三融三進”,用紅旗渠精神鍛造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漢字文化體驗館、殷商歷史文化館。推進校園升級改造工程,精心設計校園人文景觀,大力推進校園綠化工程,環境育人作用明顯增強。弘揚以“進德修業、博學篤行”校訓和“自強不息”校風、“至愛求真”教風、“知行合一”學風,培育出榜樣安師、紅旗渠精神我來講等一批深受師生喜愛、社會反響強烈的特色品牌活動。 學校堅持開放活校。學校作為牽頭單位的漢語海外傳播協同創新中心,獲批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中心以解決漢語海外傳播的瓶頸問題“教師、教材、教法、傳播體系”任務,著力打造漢語海外傳播人才培養的高地、漢字文化研究的高地和中華優秀文化傳播示范引領的高地,選派538名師生志愿者到國外從事漢語推廣工作,派出人數位居河南省高校首位。學校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開展合作辦學,與美國庫克學院合作舉辦本科教育項目,與加拿大荷蘭學院合作舉辦專科教育項目,開展中外交流生合作項目、中英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建設項目。與北京中清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創辦互聯網+應用技術學院,建設“跨境電商先進技術示范中心”;與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創業學院,創辦大學生創新創業生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