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農林大學簡介
福建農林大學是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學,是福建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在培養高質量人才、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提供高效益的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
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同志為福建農林大學授牌
【學校是全國最早創辦的農林院校之一】學校創辦于1936年,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農林學科為優勢和特色,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設有23個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為主的學院,在校生2.78萬人,其中博、碩士研究生5200余人。校園占地4800余畝,另有科教基地1178畝,教學林場4.59萬畝。校園環境優美,鳥語花香,先后榮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等稱號。
【學校辦學水平居全國省屬農林院校前列】學校現有1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1個。設有國家和部省級創新平臺124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7個,位居福建省屬高校首位、全國農林院校前列。
2、福建農林大學比較好的專業名單
項目名稱 | 級別 | 評上年份 | 批準文號 | 批準時間 |
---|---|---|---|---|
農林經濟管理 | 國家級 | 2007年 | 教高函[2007]25號 | 2007年12月17日 |
生物科學 | 國家級 | 2007年 | 教高函[2007]31號 | 2007年12月29日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國家級 | 2007年 | 教高函[2007]31號 | 2007年12月29日 |
植物保護 | 國家級 | 2008年 | 教高函[2008]21號 | 2008年9月28日 |
林學 | 國家級 | 2009年 | 教高函[2009]16號 | 2009年9月9日 |
蜂學 | 國家級 | 2009年 | 教高函[2009]16號 | 2009年9月9日 |
農學 | 國家級 | 2010年 | 教高函[2010]15號 | 2010年7月7日 |
動物醫學 | 國家級 | 2010年 | 教高函[2010]15號 | 2010年7月7日 |
園林 | 國家級 | 2010年 | 教高函[2010]15號 | 2010年7月7日 |
農林經濟管理 | 省級 | 2007年 | 閩教高[2008]19號 | 2008年3月11日 |
生物科學 | 省級 | 2007年 | 閩教辦高[2007]65號 | 2007年11月12日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省級 | 2007年 | 閩教辦高[2007]65號 | 2007年11月12日 |
園藝 | 省級 | 2007年 | 閩教高[2008]19號 | 2008年3月11日 |
植物保護 | 省級 | 2007年 | 閩教高[2008]19號 | 2008年3月11日 |
農學 | 省級 | 2008年 | 閩教高[2008]69號 | 2008年6月27日 |
動物醫學 | 省級 | 2008年 | 閩教高[2008]69號 | 2008年6月27日 |
生物技術 | 省級 | 2008年 | 閩教高[2008]69號 | 2008年6月27日 |
蜂學 | 省級 | 2008年 | 閩教高[2008]69號 | 2008年6月27日 |
車輛工程 | 省級 | 2009年 | 閩教高[2009]82號 | 2009年6月23日 |
林學 | 省級 | 2009年 | 閩教高[2009]82號 | 2009年6月23日 |
園林 | 省級 | 2009年 | 閩教高[2009]82號 | 2009年6月23日 |
農村區域發展 | 省級 | 2009年 | 閩教高[2009]82號 | 2009年6月23日 |
木材科學與工程 | 省級 | 2010年 | 閩教高[2010]34號 | 2010年4月6日 |
人力資源管理 | 省級 | 2011年 | 閩教高〔2011〕69號 | 2011年7月20日 |
3、福建農林大學所有的專業名單
序號 | 學院 | 專業名稱 |
1 | 海外學院 | 農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農業資源與環境)(中加合作班) |
2 | 植物生產類(園藝)(中加合作班) | |
3 | 建筑類(風景園林)(中加合作班) | |
4 | 生物科學類(生態學)(中加合作班) | |
5 | 作物科學學院 | 農學 |
6 | 植物科學與技術 | |
7 | 種子科學與工程 | |
8 | 植物保護學院 | 植物保護 |
9 | 制藥工程 | |
10 | 園藝學院 |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
11 | 園藝 | |
12 | 林學院 |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
13 | 林學類(含林學、森林保護專業) | |
14 | 生態學 | |
15 |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 |
16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基地班) |
17 | 應用化學 | |
18 | 生物工程 | |
19 | 生物信息學 | |
20 | 生物科學類(含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專業) | |
21 | 藝術學院、園林學院(合署) | 產品設計 |
22 | 動畫 | |
23 | 環境設計 | |
24 | 視覺傳達設計 | |
25 | 園林 | |
26 | 城鄉規劃 | |
27 | 風景園林 | |
28 | 動物科學學院 | 動物科學 |
29 | 動物醫學 | |
30 | 水產養殖學 | |
31 | 蜂學學院 | 蜂學 |
32 | 中藥資源與開發 | |
33 | 資源與環境學院 | 環境工程 |
34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
35 | 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 | |
36 | 土地資源管理 | |
37 | 食品科學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38 | 食品衛生與營養學 | |
39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
40 | 材料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41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
42 | 木材科學與工程 | |
43 | 輕化工程 | |
44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
45 | 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46 | 軟件工程 | |
47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
48 | 統計學 | |
49 | 計算機類(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專業) | |
50 | 機電工程學院 | 車輛工程 |
51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
52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
53 | 機械類(含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 | |
54 | 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 | 工程管理 |
55 | 交通工程 | |
56 | 森林工程 | |
57 | 土木工程 | |
58 | 物流工程 | |
59 | 經濟學院(海峽鄉村建設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60 | 金融學 | |
61 | 農村區域發展 | |
62 | 農林經濟管理 | |
63 | 管理學院(旅游學院) | 人力資源管理 |
64 | 文化產業管理 | |
65 | 工商管理 | |
66 | 會計學 | |
67 | 旅游管理 | |
68 | 安溪茶學院 | 茶學 |
69 | 管理科學 | |
70 | 會計學 | |
71 | 商務經濟學 | |
72 | 公共管理學院 | 公共事業管理 |
73 | 行政管理 | |
74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75 | 文法學院 | 法學 |
76 | 廣告學 | |
77 | 英語 | |
78 | 金山學院(獨立學院) | 金山學院(獨立學院) |
79 | 東方學院(獨立學院) | 東方學院(獨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