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甘肅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長春中醫藥大學在甘肅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甘肅考生上長春中醫藥大學的分數在318至548分,位次為91828至3831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甘肅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18至548區間才能上長春中醫藥大學。
一、甘肅考多少分能上長春中醫藥大學
1、2022年甘肅考生上長春中醫藥大學(對等培養非民語類其它):理科最低分需要42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4529名;
2、2022年甘肅考生上長春中醫藥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7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062名;
3、2021年甘肅考生上長春中醫藥大學(對等培養非民語類其它):理科最低分需要44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827名;
4、2021年甘肅考生上長春中醫藥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31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1828名;
5、2020年甘肅考生上長春中醫藥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8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690名;
6、2020年甘肅考生上長春中醫藥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36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4876名;
7、2022年甘肅考生上長春中醫藥大學(對等培養非民語類其它):文科最低分需要48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758名;
8、2021年甘肅考生上長春中醫藥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2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966名;
二、長春中醫藥大學在甘肅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長春中醫藥大學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420 | 44529 | 省政府 |
2022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474 | 21062 | 省政府 |
2022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485 | 7758 | 省政府 |
2022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04 | 4478 | 省政府 |
2、2021年長春中醫藥大學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440 | 34827 | 省政府 |
2021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478 | 20418 | 省政府 |
2021 | 甘肅 | 理科 | 專科 | 318 | 91828 | 省政府 |
2021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495 | 9451 | 省政府 |
2021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29 | 3966 | 省政府 |
2021 | 甘肅 | 文科 | 專科 | 415 | 32016 | 省政府 |
3、2020年長春中醫藥大學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465 | 32546 | 省政府 |
2020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489 | 22690 | 省政府 |
2020 | 甘肅 | 理科 | 專科 | 369 | 84876 | 省政府 |
2020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24 | 7240 | 省政府 |
2020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48 | 3831 | 省政府 |
沒過二本線能上本科大學嗎
二本線以下是有機會上本科的,本科征集志愿,如果降分的話就有可能會被錄取。盡管每年二本第二次征集志愿的填報資格線都是在二本線下20分,但是,實際錄取數據并非如此。
很多人都是看到降20分報志愿就滿心歡喜,但是,殘酷的在后面,因為實際錄取時,本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填報資格線并不等于分數線。
換句話說,從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往年公開的數據來看,本科第二次征集志愿不一定都降分錄取。也曾有過不降分錄取的年份。而且即便是降分錄取,降的分數也是極少的。分數太低也沒戲。
高考填志愿怎么填報
填報平行志愿時應注意:一是準確定位,合理填報。同一批次的幾個平行院校志愿不宜全部填報同一層次(投檔最低分相近)的學校。平行院校之間應適當拉開距離,保持一定的梯度,且應選好保底院校,以免滑檔。
二是根據意愿,正確排序。平行的院校志愿也有先后順序,考生在合理選擇報考院校的基礎上,可將自己最希望就讀的院校排在前面。
三是專業志愿,慎重填報。填報志愿前仔細閱讀院校招生章程,提前了解院校錄取規則、專業限制(報考)條件及往年各專業錄取情況等,并結合自身成績、興趣愛好等實際情況,慎重選擇專業。特別要高度重視“專業服從志愿”,避免因盲目不服從院校專業調劑,而導致被院校退檔。
三、長春中醫藥大學最新介紹
學校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長春市立中醫進修學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長春中醫學院,2006年更名為長春中醫藥大學。學校是吉林省省屬重點大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 學校始終恪守“啟古納今,厚德精術”的校訓精神,牢牢抓住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形成了從本科教育到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高職教育、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等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格局,為國家培養了各級各類人才5萬余名,校友遍及海內外。學校突出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產學研結合,不斷提高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3694人,其中本專科生10804人,研究生2679人。有博士生導師139人,碩士生導師695人。學校有院士(雙聘)1人,國醫大師3人,白求恩獎章1人,“*”1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全國中醫藥領軍人物“岐黃學者”2人,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全國名中醫2人,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4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5人。 學校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醫、工、管、法、文等學科協調發展,有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現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9個,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學科4個,省重中之重學科2個。學校設有本科專業23個,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項,主編規劃教材58部。 學校有較強的科研實力,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973”項目、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重大重點科技項目58項。“十三五”期間,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512項,有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吉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現有長春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醫藥中試平臺、國家中藥質量檢測技術平臺(北方)、吉林省*新時代**思想教育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等78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平臺。 學校是教育部首批批準接收和培養外國留學生及臺港澳地區學生和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與21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研究單位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學校建設發展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和各級政府的充分肯定,是國家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文明校園”稱號,被教育部授予“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基礎醫學院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附屬醫院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 學校發揮醫學院校優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主動擔當作為。先后選派47名醫護人員組建2支中醫醫療隊,馳援武漢抗擊疫情,他們在雷神山醫院實現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安全零事故、人員零投訴、治愈零復發的“五零”驕人成績;選派75名醫務工作者支援吉林市、舒蘭市,深入長春、農安等地開展救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山水有隔、大愛無疆、大醫精誠的新時代中醫藥人的初心與使命。學校附屬醫院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兩項稱號。 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學校將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繼往開來,凝心聚力,向著一流中醫藥大學的目標邁進。 (數據截至2021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