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甘肅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在甘肅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甘肅考生上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分數在436至530分,位次為36612至139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甘肅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36至530區間才能上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一、甘肅考多少分能上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1、2022年甘肅考生上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浦東新區):理科最低分需要49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512名;
2、2022年甘肅考生上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612名;
3、2021年甘肅考生上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4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913名;
4、2020年甘肅考生上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6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006名;
5、2022年甘肅考生上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浦東新區):文科最低分需要52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05名;
6、2022年甘肅考生上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8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548名;
7、2020年甘肅考生上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浦東新區):文科最低分需要57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22名;
8、2020年甘肅考生上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浦東新區):文科最低分需要5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219名;
二、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在甘肅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495 | 14512 | 市政府 |
2022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500 | 13227 | 市政府 |
2022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436 | 36612 | 市政府 |
2022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438 | 35650 | 市政府 |
2022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28 | 2005 | 市政府 |
2022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28 | 2005 | 市政府 |
2022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486 | 7548 | 市政府 |
2022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489 | 6929 | 市政府 |
2、2021年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513 | 11543 | 市政府 |
2021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517 | 10780 | 市政府 |
2021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442 | 33913 | 市政府 |
2021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445 | 32682 | 市政府 |
2021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54 | 1913 | 市政府 |
2021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65 | 1395 | 市政府 |
2021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510 | 6584 | 市政府 |
2021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511 | 6419 | 市政府 |
3、2020年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534 | 10352 | 市政府 |
2020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537 | 9765 | 市政府 |
2020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464 | 33006 | 市政府 |
2020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469 | 30734 | 市政府 |
2020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79 | 1522 | 市政府 |
2020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80 | 1480 | 市政府 |
2020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528 | 6555 | 市政府 |
2020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530 | 6219 | 市政府 |
怎么看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
一本和二本的區別主要有分數線不同,招生對象不同,招生對象不同。
1、分數線不同一本的分數線要高于二本分數線。
2、招生對象不同一本的招生對象為本科第一批次的學生,及分數線在一本分數線以上的學生;二本的招生對象為本科第二批次的學生。
征集志愿會不會降分錄取
對于不同省份,征集志愿的設置和要求等會有不同,具體報征集志愿時還應認真研讀各自省市官網上發布的相關招生信息。填報學校可參考之前平行志愿的最低投檔線,所填高校最低投檔線分數會有所改動,在填報結束后一天,會公布征求平行志愿投檔分,分數一般較之前是降低的。二、征集志愿大概降多少分
征集志愿階段,高校的錄取分數未必會降低。除非出現在征集志愿名單中的高校既然在正常投檔錄取時沒能錄滿,那征集志愿時的錄取分數一定會有所降低。三、征集志愿錄取機會大嗎
征集志愿匯總后,招生部門根據“位次優先、遵循自愿、一輪投檔”的平行志愿投檔原則,按照1:1的調檔比例進行投檔,供學校審錄。
三、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最新介紹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是一所會計、金融特色鮮明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由原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和原上海金融學院于2017年6月合并組建而成。“立信”之名源自《論語》“民無信不立”。 學校起源于著名教育家、會計學家、“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潘序倫先生1928年創辦的立信教育事業。2011年學校獲得審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資格。在90多年的辦學歷史中,學校被業界譽為中國現代會計教育的發祥地之一和未來金融家搖籃。2018年12月,學校被列為上海高水平地方應用型高校建設試點高校。 學校現有上川路、文翔路和中山西路三個校區,占地面積1200多畝。2019年12月,顧唐路新校區建設順利開工。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7597人,其中本科生17212人,專科生125人,專業碩士研究生260人。學生就業形勢良好,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9年9月,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附屬學校正式揭牌。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具有“誠信品質、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是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校企協同產學研創新聯盟常務理事單位,首批上海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整體試點校”。2018年11月,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學校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不斷提高師資隊伍水平。現有教職工165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近1100人,正高級90余人,副高級340余人,博士650余人。教師中有歐洲科學院院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上海領軍人才,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全國會計領軍(后備)人才,全國稅務領軍(后備)人才,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東方學者、上海東方青年學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上海市曙光學者等高層次人才和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寶鋼優秀教師獎、上海市育才獎等優秀教師代表。學校還在業界、學界聘請了一批客座、兼職教授。學校堅持教育對外開放,深化國際交流合作。與國(境)外100多所高校及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與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合作開展金融工程專業(金融科技方向)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歐盟高校合作開展伊拉斯莫斯+項目,與丹麥IBA國際商學院合作舉辦孔子學院。 學校始終堅持學科引領發展,以一流學科建設為導向,構建面向上海現代服務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需求的學科發展體系,立足經、管、理、法、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布局,以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統計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體,以會計學、金融學,推動計算機科學、統計學與經濟管理類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分別入選上海高校Ⅰ類、Ⅱ類高原學科。出版并公開發行的《會計與經濟研究》入選CSSCI來源期刊。學校學科專業特色鮮明,共有15個二級學院。現有本科專業37個。擁有會計學、金融學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會計學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會計學、審計學、金融學、金融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統計學6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稅收學、經濟學、保險學、物流管理4個市級一流專業建設點,金融學、稅收學、財政學3個上海市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本科專業,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13個上海市屬高校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2018年6月入選首批“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2019年4月入選首批“上海高等學校一流研究生建設引領計劃”。 學校堅持把科研創新作為興校之源,不斷提高服務社會能力。現有上海市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2個,上海高校智庫2個,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服務經濟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研究基地、上海市參事工作室、高校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立信分中心,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非駐會委員工作室等省部級研究機構(平臺)5個。 學校加強文明校園建設,注重文化傳承創新。加強誠信文化建設,是全國高校誠信文化育人聯盟牽頭單位。連續多年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2019年榮獲首屆“上海市文明校園”。學校擊劍體育特色項目久負盛名,跆拳道項目為上海市高水平運動隊建設項目。上海市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評估中心、上海市學校體育評估中心落地我校。 展望未來,學校扎根中國大地,努力建設國際知名、國內有重要影響、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財經大學。 (數據截至2021年9月30日,內容更新至2021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