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甘肅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棗莊學院在甘肅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甘肅考生上棗莊學院的分數在392至491分,位次為59810至1422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甘肅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92至491區間才能上棗莊學院。
一、甘肅考多少分能上棗莊學院
1、2022年甘肅考生上棗莊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9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9810名;
2、2021年甘肅考生上棗莊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9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8842名;
3、2020年甘肅考生上棗莊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2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6078名;
4、2022年甘肅考生上棗莊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5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807名;
5、2021年甘肅考生上棗莊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7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225名;
6、2020年甘肅考生上棗莊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9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100名;
二、棗莊學院在甘肅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棗莊學院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392 | 59810 | 省政府 |
2022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458 | 14807 | 省政府 |
2、2021年棗莊學院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392 | 58842 | 省政府 |
2021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475 | 14225 | 省政府 |
3、2020年棗莊學院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421 | 56078 | 省政府 |
2020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491 | 15100 | 省政府 |
補錄和征集志愿的不同是什么
1.平行志愿中的中的征集志愿它們是一樣的,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第一次錄取后,院校招生人數不足,就要進行征集志愿!(即還沒被錄取的考生有機會再填多次志愿)之后的再一次錄取過程就叫補錄。(可以理解為第二次錄取)
2.征求志愿通俗的將是高分征求,而補錄是降分征求,還有征求志愿的專業較多,降分的話很難有好的學校專業
3.當然有區別了,征集志愿能選的專業很多,補錄只能選那些人沒填滿的專業。
高考志愿提檔代表被錄取了嗎
高考志愿提檔不等于錄取,提檔只是說明達到院校的提檔線,但是提檔的比例通常不是1:1,也就是說提檔的人數會超出錄取人數,這時如果分數排名靠后,就不會被這個專業錄取。
此時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選擇了服從專業調劑,可能被調劑到該院校的其他專業,另一種是不服從專業調劑,直接退檔,按照院校志愿順序重新投檔至其他院校。
其實高考考生的檔案被高校提檔,又被高校退回,是很正常的事情。當高考考生的分數達到所報院校的提檔分數線時,很可能會被提檔。根據規定,我國高校的投檔比例一般都是在05%-120%之間,也有極少部分高校的投檔比例是按100%。所以高考志愿提檔中分數靠后的同學就很可能被退檔。
三、棗莊學院最新介紹
棗莊學院是山東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前身為1971年建立的棗莊市教師進修學校,1984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棗莊師范專科學校,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棗莊學院,2012年棗莊師范學校(前身為1908年創建的實業中學)并入我校。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梓坤教授、姚建銓教授任名譽校長。 學校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堅持*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承“兼愛、尚賢、博物、戴行”的校訓精神,堅持“轉型發展、內涵發展、創新發展、特色發展,建設國內一流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聚焦立德樹人,銳意改革創新,不斷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和社會影響力持續提升。 學校占地1142畝,校舍面積42萬平方米;正在建設的新城校區占地1885畝,規劃總建筑面積7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0.33億元,實驗教學中心20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62億元。圖書館館藏圖書151.67萬冊,電子圖書202.11萬冊,電子期刊91.95萬冊。 學校面向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9900余人。現有教職工1360人,其中專任教師1039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00余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專兼職博士生、碩士生導師80余人。擁有雙聘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國家級人才14人,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級重點學科首席專家、省級教學名師等省部級人才19人,山東省首批“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山東省高校優秀青年創新團隊8個。 學校設有教學院(部)22個,現有普通本科專業65個,專科專業19個,形成了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教育學、歷史學、經濟學、法學、藝術學、農學等10大學科交叉融合、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學科專業體系。建有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高水平應用型重點建設專業(群)4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獲批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一流本科課程9門、省級精品課程23門。 學校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近年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近三屆畢業生碩士研究生考取率達37%,其中考取“雙一流”高校占23%。近三年畢業生年終就業率分別為97.7%、97.9%、96.5%,在聚志愿2020本科畢業生質量排行榜列全國第202全省第15位,畢業生質量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學校以“國內一流應用型大學”為奮斗目標,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工程成效顯著。與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簽署《產教融合全面改革試驗學校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數據中國百校工程”“鳳凰教育高校數字媒體產教融合創新應用示范基地”(2019年獲批山東省第十二批社科普及教育基地)“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AI+智慧學習’共建人工智能學院”等7個產教融合促進項目,構建了涵蓋文理工管藝、功能完備的產教融合平臺。2018年11月,學校承辦了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山東省教育廳支持的全國產教融合平臺建設經驗交流會。學校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工作走在了全國高校的前列。2021年2月,成功獲批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首批支持單位。學校連續四年獲得“山東省企校合作培養人才先進單位”“山東最具辦學特色本科院校”稱號,連續三年獲得“山東最具行業影響力本科院校”稱號。 學校重視科學研究,建有山東省微納技術院士專家工作站、山東省石榴資源綜合開發工程實驗室、山東省智慧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工程實驗室、山東省魯南煤化工工程技術研究院、山東省低維量子傳感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石榴精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重點行業領域事故防范技術研究中心(危險化學品)、中國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等省級科研平臺14個,市廳級科研平臺58個。 學校是山東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山東省首批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與天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與曲阜師范大學、青島理工大學、聊城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高層次科研課題360余項、企事業委托科研課題150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5800余篇,其中SCI、EI、CSSCI收錄120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180余部;獲得國家專利130余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20余項、地廳級400余項。學校積極服務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與棗莊市及地方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機構110余個。 學校不斷擴大對外交流,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與來自歐洲、美洲、亞洲、非洲、澳洲等17個國家以及臺灣地區的64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開展學分互認、學生互換、學歷留學生教育等項目。學校與南非中國文化和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及南非高教部合作開展了“實習+實訓”留學生培訓項目。有來自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孟加拉、薩摩亞和埃塞俄比亞等國家的學歷留學生55名,在校進行為期四年的本科階段學習。學校與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聯合建設了世界展陳面積最大的世界語博物館,2019年獲批山東省優秀社科普及基地。 學校獲山東省“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全國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優秀項目辦”“全國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山東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德育工作優秀高校”“棗莊市突出貢獻單位”等榮譽稱號。 (數據截至日期: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