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甘肅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在甘肅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甘肅考生上四川長江職業學院的分數在160至247分,位次為112687至8058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甘肅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60至247區間才能上四川長江職業學院。
一、甘肅考多少分能上四川長江職業學院
1、2022年甘肅考生上四川長江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2687名;
2、2021年甘肅考生上四川長江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2216名;
3、2020年甘肅考生上四川長江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4、2022年甘肅考生上四川長江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1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0842名;
5、2021年甘肅考生上四川長江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2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0587名;
6、2020年甘肅考生上四川長江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4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3679名;
二、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在甘肅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甘肅 | 理科 | 專科 | 160 | 112687 | 省教育廳 |
2022 | 甘肅 | 文科 | 專科 | 160 | 80842 | 省教育廳 |
2、2021年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甘肅 | 理科 | 專科 | 160 | 112216 | 省教育廳 |
2021 | 甘肅 | 文科 | 專科 | 224 | 80587 | 省教育廳 |
3、2020年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甘肅 | 理科 | 專科 | - | - | 省教育廳 |
2020 | 甘肅 | 文科 | 專科 | 247 | 83679 | 省教育廳 |
高考志愿可以填幾個學校和專業
高考志愿可以選4至6個學校,每個學校可以填六個專業,每個志愿校的第一個專業志愿最重要,但萬一你未能被第一個專業志愿錄取,志愿校則會從你所填報的其他五個專業中考慮錄取,為了增加錄取機會,建議你六個專業志愿都填報。
對于高考改革地區,以浙江為例,高考可以報80個專業,這樣聽起來非常多,但是每個都是1所院校1個專業對應的。相比之下,反而有可能沒有上面一種情況總志愿情況多。
在新高考地區,不同省份地區可填報的學校和專業數量是不同的。比如天津高考志愿數量為本科A段50個院校專業組、本科B段25個院校專業組、專科20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最多可填6個專業。江蘇高考志愿數量為本科40個院校專業組、專科40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最多可填6個專業。
一本和二本的區別
一本大學綜合整體實力要比二本大學強一些。
最大的區別會體現在學校的師資力量上,一本本科學歷無論是教學設備和教師的選擇都非常的高,當然在教學質量以及素質上也會高很多。
但是就算是綜合整體水平強,并不代表著各個專業都是強,當然,報考院校時不管是一本學校還是二本學校都要知道自己的專業在學校情況好不好,了解清楚后再報考本科院校。
一本大學的具體培養方案跟二本大學會有些不同。
其實二本確實有些專業不錯的,從專業一方面教育學生,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但是,二本本科學歷選擇好比較熱門的專業,就業前景也是非常廣闊的。
不管是什么學歷都要看自己的實力以及自己的綜合能力,這樣就業前景會更好的。
一本大學的學校平臺通常比較不錯,學生的視野會比較寬廣。
一本大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是很強的,在校園風氣高要求學習氛圍下,不會去浪費時間的,而且在校園校風的作用下還會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一般而言,能夠考出一本大學的學生,他們在高中階段的學習基礎也會比較好,他們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通常會有比較大的優勢,所以在就業的時候競爭力也會比較強。
三、四川長江職業學院最新介紹
校訓:志在四海 起航長江 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國”的成都,位于城東文化產業創意園區核心區域十陵立交外側,是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具有港資背景的全日制專科層次普通高等院校。學校被授予四川省首屆文明校園,四川省首批、教育部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教育部首批 1+X 證書試點院校,四川省首批研學實踐系列標準試點單位,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成都集訓分基地,成都市職業技能競賽集訓基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教融合發展聯盟成員單位。學校長江書院入選第一批全省高校重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院(培育項目)。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典型案例連續四年(2018- 2021)入選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報。 學校現有智能工程學院、教育與設計學院、商貿與融媒體學院、城市學院、鼎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6個教學單位,開設有學前教育、通信技術、軟件技術、護理、動漫制作技術、社會體育、會計、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工程造價、酒店管理、商務英語、電子商務等76個專業及方向。 學校現有國家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2個、國家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32個、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3個、省級重點建設專業1個、高校重點特色專業質量提升計劃立項專業3個、省級立項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省級立項科研項目72個。成效為本(課程思政)試點課程65門。2018年12月我院“深化多方協同育人機制改革實踐”案例入選四川省“教育改革創新發展典型案例。” 這是一所都市地鐵旁的高校 四川長江職業學院位于成都市成華區,是目前成都高校新校區離市中心最近的高校,是已運行的成都地鐵四號線出口和規劃的地鐵九號線換乘站;一墻之隔,中國地產業領頭羊萬科地產的高檔商住樓盤拔地而起;向東,青龍湖風景休閑區景色怡人;向南,成都火車東客站日漸繁忙;向西,是成都規模最大的高檔商業群落華潤萬象城;門前地鐵4號線、公交全覆蓋,十分鐘Hold住春熙生活圈,讓我們零距離感受蜀郡繁華。 在這里,學校以就業為導向,利用成都東三環地鐵旁的地理優勢,以現代職業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依托“大學生香港行”項目促進人才培養;倡導和鼓勵學生以工學交替、半工半讀、現代師徒制、訂單培養、教學見習、頂崗實習等多種形式加強職業能力培養,增強學生實踐動手和創業創新能力,實現實訓-實習-畢業-就業無縫對接。 這是一所具有港資背景的高校 四川長江職業學院把“大學生香港行”社會實踐活動納入了社會實踐學分認定。在香港尖沙咀繁華商業區設立了學生訪港棲息之地——“長江之家”,家雖小,裝備俱全,訪港學子稱贊這里是住好、吃好、學好、分享好、體驗好的大HOUSE。學校期望,讓更多的學生借由香港行,接觸、體驗、經歷不一樣的人生,經香港而行遠方,開拓視野而立觀世界之志向。 “大學生香港行”社會實踐活動已由四川省教育廳列入全省高校交流項目,并得到了香港特區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的資助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的支持。學校在港建立了四川之友協會,在川建立了香港之友協會,并同香港各屆青年組織建立了良好的互動與合作關系。四川學生到港與香港學生到川交流、考察、實習、讀書、就業的同時,雙方的同學們分享兩地生活學習差異,共同探討學業就業困惑,增強認知,共圓夢想。 學校依托獨有的香港資源優勢,大力推動川港教育交流與合作,與川內知名高校、香港高校、行業優勢企業共建有12個川港特色創新發展中心:川港金融實驗中心、川港動漫與創意多媒體發展中心、川港社會體育發展中心、川港通信與網絡安全實驗中心、川港不動產發展研究中心、川港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川港教育與城市服務發展中心、川港VR/AR實驗中心、川港青年公益事業發展中心、川港青年創新創業中心、川港學前教育協同創新中心、川港青年企業家發展中心。這些特色創新發展中心具有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境內外合作、學生實訓與企業實際運營相結合的特點,為學生了解行業、融入專業、走進企業開辟了獨特的渠道與途徑,也使學校成為川港青年交流的基地、川港教育交流合作的窗口。 這是一所專注品牌的高校 四川長江職業學院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注重以學科知識為主的通識教育,因為這是整個知識領域的基礎,也是人的全部素質的基礎。優質教育、人文關懷、專業水平、就業創業、社會聲譽等是學院品牌戰略的重點。傾力使學校成為長江學子精神的、心靈的、回憶的、思念的永遠的故鄉。 溫馨的母校校園、可愛的師弟師妹,名家講座,社團活動,我的成都夢、個人創業夢、家庭致富夢不再是遙不可及的"I have a Dream!" 這是一所國際化的高校 四川長江職業學院與美國、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高校合作,引進優質教學資源,推出留學、夏(冬)令營、短期學習考察、出國就業等學業拓展項目,為出境學習與就業量身選擇提供全面咨詢與服務。國際交流與環境成為校園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學校倡導以“世界眼光,中國情懷”去尋找自己的熱愛,超越感性的自我,承擔社會的責任,做一個有國際視野和社會需要的職業人。 這是一所關注學生差異的高校 四川長江職業學院為學生構筑了寬廣的專業平臺:從空中乘務到互聯網通訊、從建筑工程到藝術設計、從會計理財到休閑體育、從人力資源到酒店管理,多種專業及方向,任你選擇!多功能實訓室和職業化的教室,以項目為載體、“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習不再枯燥;“以生命影響生命,用智慧點燃智慧。教學生如何做夢、圓夢,將自然生命轉化為價值生命”的教學理念使學習不再是高中三年的那些事。 學校以多元智能理論做指導,實施有差異的教育。以社會需求為起點,著重于學生“自我管理、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信息處理、技術應用、創新思維”等職業核心能力的養成。倡導“多為學生想想,再多為學生想想,還多為學生想想”,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 “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有差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