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醫學類專業對選科的要求
醫學專業作為現在一大熱門專業,部分高校都對其提出了明確選科要求,都要求物理作為首選科目,甚至有的是要求必須選擇物理和生物或者化學。
比如清華大學針對湖南招生,在臨床醫學類專業上,就提出了明確要求,首先科目必須是物理,而且必須選擇化學。首都醫科大學的中醫學以及臨床醫學,同樣是要求必須選擇物理和化學。中南大學就更嚴格了,臨床醫學類包括口腔醫學,麻醉學等,不僅要要求首先科目為物理,而且再選科目也作出了要求,生物和化學都必須選擇。
如果想要報考臨床醫學,又不想學物理,也不是沒有可能,部分院校對臨床醫學也是沒有硬性規定選擇物理的,但是比較少。沈陽藥科大學就是其中之一,首選科目不做要求,選擇化學即可報考。
而像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實驗技術以及部分院校的中醫學等,就放松了很多,選擇科目物理歷史均可報考,不做強制要求。比如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學,首選科目不做要求,只需要在化學和生物中任選一門即可報考,
綜上所述,如果想要報考醫學類專業,建議首選科目選擇物理,次選科目中最好在選擇一門化學或者是生物,這樣對醫學專業的覆蓋面比較廣,只要成績合格,基本上都可以報考。
就業前景不差,臨床是一個保下限的專業。
也就是說,不管你以后在農村社區,鄉鎮衛生院,縣級醫院,市級醫院還是省級醫院。在對印的層次:村,鎮,縣,市,省。都是體面且受人尊重的工作,而且收入雖說不會很高,但是也算不錯。
之所以在知乎上有這么多年輕醫生吐槽,主要原因在于,臨床是一個經驗學科,經驗學科就意味著,成長需要大量時間積累,造成成才慢的特點。所以臨床是最不容易出現所謂少年天才的專業。所有人都沿著一條明確的路,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等待媳婦熬成婆。
現有的規培政策則加重了成才慢的特點,許多年近30的“年輕”醫生仍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規培),不僅經濟無法自主,而且處在醫院的最底端,在醫院要看幾乎所有人的臉色(上級醫生,病人,管理人員,護士,甚至護工)。再加上繁重的臨床工作和考試任務(規培結業考),這種身心雙重壓迫,導致很多年輕醫生,也是知乎醫生的主力軍,叫苦不迭。
但是熬過了規培(或者以后的專培),工作正式進入正常軌道,收入也隨之增長并穩定。隨著職業技能、資歷和地位的增長,慢慢開始掌握話語權,管理權,開始被人稱頌,迎合。這就是一番新的天地了。
總之,臨床是一個典型的“媳婦熬成婆”專業,媳婦和婆的感受必然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