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子大的同學。人體解剖學是必修課。課本上了解到的人體骨骼的構造、消化系統的構造和功能、呼吸系統的運轉規律等,都需要進到解剖室里動手解剖尸體加深理解。因此學習臨床醫學同學就要不斷練習自己的膽量,做到淡定熟練地解剖尸體。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供廣大考生參考閱讀。
一、臨床醫學適合哪類學生
1、膽子大的同學。人體解剖學是必修課。課本上了解到的人體骨骼的構造、消化系統的構造和功能、呼吸系統的運轉規律等,都需要進到解剖室里動手解剖尸體加深理解。因此學習臨床醫學同學就要不斷練習自己的膽量,做到淡定熟練地解剖尸體。
2、要考慮家里的經濟條件是否能支持。這是個比較現實的問題,成為醫生的時間成本很高。5年的本科加上3年的研究生加上3年博士加上3年規培等于14年的普通路線,或名校學習8年的培養計劃加上3年的規培等于11年。也就是說,你想成為一名執業醫師,至少要熬到30歲;要成為主治醫生,至少35歲以上。想想30歲之前,你都只是一名學生,雖然有些津貼和獎學金,但無法實現金錢自由,無法補貼家用。因此學習臨床醫學專業必須要考慮家里的經濟條件,是否允許。
3、被誤解是醫生的宿命。在醫生世界里就沒有“容易”二字。在疾病的醫治方面,醫生具有絕對的發言權,但在患者希望得到什么樣的治療,或者不希望得到什么樣的治療方面,作為身體的擁有者,患者似乎更具有發言權,這一天然矛盾導致了醫生和患者之間溝通問題必然存在著。
4、擁有強大內心的同學。醫生行業“零容錯率”帶來的精神壓力每天都伴隨著醫生們,擁有強大的內心,才能在學醫的道路上前行。更不必說學不完的課程、考不完的試,學醫,如果你知識感興趣是遠遠不夠的,能夠與學習本省的枯燥乏味相處,才能真正在學醫的道路上堅持下去。
5、成就感滿分。醫生能夠給人帶來的成就感是別的專業無法比擬的。大到救死扶傷,小到在任何親戚朋友口中,醫生都是最“正經”的行業,是不只為金錢去工作的行業。醫生拯救的從來不僅僅是生命,更是生命的意義。
二、、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后職業方向
1、執業醫師。醫學系就業面很窄,只能當醫生。但是醫務工作也是越老越吃香的職業。作為一個活到老做到老的職業,醫生穩定性是最強的。
2、目前國內“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很多。臨床醫學每年的就業率并不高,相關數據顯示大概在40%左右。造成就業率低主要有兩點,其一事業單位提供的編制有限,其二就是好多已退休醫師一般會返聘回來,在職的醫生所占的崗位時間比較長。因此想要就業的學生不得不另尋蹊徑,成為醫藥代表、醫療器械、健康管理師等等。
三、臨床醫學主要學習的課程
有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神經生物學、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人體形態學實驗、醫學生物學實驗、醫學機能學實驗、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循證醫學、衛生法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醫患溝通與技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英語、高等數學、醫用物理學、化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