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大學名單有北京交通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吉林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天津財經大學、河北地質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財經大學、沈陽醫學院、哈爾濱商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
一、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名單一覽表
序號 | 學校名稱 | 專業名稱(類) | 包含專業 | 專業方向 |
1 | 北京交通大學 | 經濟管理試驗班 | 經濟學、金融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會計學、財務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保密管理 | |
2 | 首都師范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3 | 北京物資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4 | 吉林大學 | 社會學類 | 社會學、社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 | |
5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健康服務與管理 | |
6 |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7 | 天津財經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8 | 天津財經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9 | 河北地質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10 | 河北工業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11 | 內蒙古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12 | 內蒙古師范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13 | 內蒙古財經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14 | 沈陽醫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15 | 哈爾濱商業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16 | 華東理工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17 | 上海師范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18 | 華東政法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雙學士學位項目 |
19 | 華東政法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20 | 蘇州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21 | 河海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22 | 南京農業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土地資源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23 | 南京師范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24 | 浙江大學 | 社會科學試驗班 | 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教育學、會計學、工商管理、社會學、農林經濟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法學 | |
25 | 溫州醫科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市場營銷 | |
26 | 溫州醫科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27 | 安徽工業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28 | 安徽醫科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29 | 銅陵學院 | 公共管理類 | 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30 | 銅陵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31 | 福建師范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勞動與社會保障、城市管理、行政管理 | |
32 | 福建師范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33 | 江西師范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34 | 江西師范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35 | 江西財經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36 | 濟南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37 |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38 | 濱州醫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39 | 山東師范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40 | 山東財經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41 | 山東財經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42 | 河南師范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43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44 | 武漢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45 | 武漢科技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46 | 華中師范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47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城市管理 | |
48 | 中南民族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 | |
49 | 湖南農業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50 | 湖南農業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51 | 華南農業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52 | 廣東醫科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53 | 廣東財經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54 | 右江民族醫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55 | 桂林醫學院 | 公共管理類 | 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方向)、勞動與社會保障、健康服務與管理、養老服務管理 | |
56 | 廣西師范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57 | 廣西師范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58 | 四川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 | |
59 | 西南醫科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60 | 西南醫科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61 | 西華師范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62 | 重慶三峽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63 | 西南財經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64 | 貴州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65 | 云南財經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66 | 西藏民族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67 | 西北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68 | 西安交通大學 | 工科試驗班 | 金融學、金融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貿易經濟、經濟學、經濟統計學、財政學、電子商務、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工業工程、工商管理 | 經管類 |
69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70 | 西北政法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71 | 甘肅農業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72 | 西北師范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73 | 蘭州財經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74 | 青海民族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75 | 新疆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76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77 | 天津天獅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78 | 安徽建筑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79 |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80 | 甘肅政法大學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81 | 浙江財經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 | |
82 |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 |
83 | 湖北經濟學院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醫療保險 | |
84 | 重慶理工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 | |
85 | 山東工商學院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城市管理 | |
86 | 重慶工商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城市管理 | |
87 | 海南醫學院 | 公共管理類 | 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健康服務與管理 | |
88 | 河北經貿大學 |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 | |
89 | 上海杉達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90 | 上海政法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91 | 西安醫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92 |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93 |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94 | 大連科技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95 | 大連醫科大學中山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96 |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97 | 貴州中醫藥大學時珍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98 | 珠?萍紝W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二、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簡介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通曉中外勞動和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專業基礎 知識扎實,業務知識面寬,能從事勞動就業、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與商業性保險運作與管理, 并具有理論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掌握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和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在 勞動和社會保障的相關領域有較寬的知識面,了解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理論 研究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了解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制度、方針與政策;能夠勝任各級 各類組織中的勞動與社會保障業務及其管理工作,具有領導、協調、組織和決策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有較強的獲取知識、更新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2.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較強的自學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3.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統分析、統計分析、調 查分析等科學方法或技術,掌握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擁有調查研究、分析判 斷和協調組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及辦公室管理能力;
5.有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經濟部門從事實務工作以及在有關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 事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干學科:公共管理、金融學。
核心課程:管理學原理(公共管理學)、公共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社會保障概論、公共政策 學、風險管理、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社會保險學、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勞動與社會保障實習、勞動與社會保障專題調查、畢業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社會保險實驗。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三、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相關文章
1.全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名2022最新排名(原創)
全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名前10強大學名單如下: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一、全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名完整表序號學校代碼學校名稱評選結果110002中國人民大學A+210003清華大學A+310001北京大學A410307南京農業大學A510335浙江大學A610486武漢大學A7...查看更多
2.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名2022最新全國排名一覽表
如何查看一個專業的排名數據, 按照學科評估結果給專業排名是評論一個專業好壞的重要依據。本文大風車網幫大家整理了2022年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名數據,數據來源于《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公布》。一、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通曉中外勞動和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專業基礎 知識扎實,業務知識面寬,能從事勞動就業、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與商業性保險運作與管理...查看更多
3.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名2022年最新全國排名一覽表
如何查看一個專業的排名數據, 按照學科評估結果給專業排名是評論一個專業好壞的重要依據。本文大風車網幫大家整理了2022年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名數據,數據來源于《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公布》。一、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介紹勞動與社會保障主要研究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勞動、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工作。例如:企業員工社會保險的辦理,辭退、工傷賠償等勞動...查看更多
4.全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名,2022年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行榜
全國共有29所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專業的大學參與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東南大學,排名第二的是西南財經大學,排名第三的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以下是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名列表: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名學校名稱1東南大學2西南財經大學3中南財經政法大學4中南大學5東北財經大學6河海大學7首都師范大學8武漢科技大學9上海政法學院10重慶工商大學11湖北經濟學院12天津中醫藥大學13中國勞動關系學院14吉...查看更多
5.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開設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學什么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管理學與經濟學專業知識,掌握現代管理技術與方法,能在政府部門、政策研究部門、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課程設置,專業基礎課《心理學》、《教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原理》、《政治學原理》、《社會學》、《法學概論》、《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普通邏輯學》、《倫理學原理》、《社會保障學》、《社會保險學》、《社...查看更多
6.2020年高考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未來就業前景分析與就業方向解讀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分析勞動與社會保障是國家和社會為了保障國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水平而建立的一種保障制度。主體是國家和社會,對象原理上是全體國民,但基于國力的限制,目前只實施了一部分。占絕大部分人口的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還有待于完善。社會保障:社會保障學科是培養社會保障及相關領域高級專業人才的新興學科,也是日益重要的新興學術領域。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管理學、經濟...查看更多
7.2022年全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實力排名及就業前景排名(完整版)
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科教評價網和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共同完成了2015年度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工作。本次大學評價共包含2751(去年2742)所中國高等院校。其中包括1200所(去年1155)中國大學(不含軍事類院校和港澳臺地區高校):含重點大學131所(一流大學26所),一般大學645所(去年621),民辦院校424所(去年403);另外還對287所(去年298)獨立學院和1264所(去...查看更多
8.2020年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未來就業前景形勢分析解讀(原創)
很多考生志愿先填了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后,但是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要學什么,有什么課程及未來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就業前景和形勢怎么樣,所有快車教育小編特意編寫了關于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一些知識請仔細閱讀,【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新生交流群:119408121】好的專業包括四個原則:第一是興趣原則,選感興趣的專業;第二是優勢原則,選最能體現自己的優勢的專業;第三是創造原...查看更多
9.2022年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名和錄取分數線排名
2017年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名分析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管理學與經濟學專業知識,掌握現代管理技術與方法,能在政府部門、政策研究部門、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2017年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行榜排 序學校名稱水 平開此專業學校數1武漢大學...查看更多
10.2022年本科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名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管理學與經濟學專業知識,掌握現代管理技術與方法,能在政府部門、政策研究部門、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珖灿20所開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大學參與了2015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名,其中排名的是武漢大學,排名第二的是南京大學,排名第三的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以下是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大學排名2015具體榜單,供大家參考:勞動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