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類招生專業分流怎么分?
目前國內高校大類專業分流模式大致分為兩種:
第一種:按照入學后1--2年的學習成績(學分績點)排。設定一定的分流比例。這種模式直接的弊端是排名在后的學生沒有選擇的余地。
第二種:直接按照學生意愿選專業。這種方法看似更科學,但操作起來很困難。在實際中,大部分學生更樂意選擇“熱門專業”。
二、學科大類招生解釋
按大類招生是近年來一些高校采取的新的人才選拔模式。
在這種招生方式下,高校將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專業合并,按一個大類招生。
通過該方式錄取的學生在本科階段先統一學習基礎課,一段時間后再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學校的專業設置情況,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最終確定所學專業。
考生在報考按大類招生的專業時,要了解大類中都包含哪些專業(方向)。
三、學科大類招生的優點
1.減少盲目性
2.符合志愿者意向
3.培養人才
4.提高學校效率
5.平衡冷專業
大類招生就是按照學科大類招生,是相對于按專業招生而言的,高校將相同、相近的學科門類,同院系或不同院系的專業合并,按一個大類招生。
考生在填報志愿時,直接填報大類名稱即可。通過該方式錄取的考生在本科階段前1--2年統一學習基礎課程,大二大三再通過對學科,專業的學習和了解后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再在院系范圍內選擇專業。如在某高校招生專業類中,將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3個專業統一以“數學類”招生。這是現在很多高校都普遍采用的招生模式,即在同一院系中,不分專業,只按院系大類填報志愿。如我們經常看到的新聞傳播學類,工商管理類,材料類,機械類等。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弄清楚某一個大類下面的細分專業,如果有你特別不能接受的專業,則要謹慎填報,因為將來專業分流的時候有可能會分到該專業。
目前我國高校實行大類招生大致分為以下四種模式:
第一種:按一級學科(群)或二級學科(群)招生
這是目前最長見的形式。這種招生專業類所包含的專業一般具有學科相近性,把一些特點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屬性的學科或專業合并在一起。如某農業大學將農學、植物保護、園藝、種子科學與工程等4個專業統一以“植物生產類”招生。
同時,也有將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學院的學生在進校一到兩年時統一進行基礎課學習,以后再分流到不同專業進行具體專業課學習。如將管理專業和社會工作等專業組合再一起按照公共管理大類招生。
第二種:按院系招生
如數學科學學院按“數學類”,法學院按“法學類”等
第三種: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時新生入校時部分專業進行通識教育,待大二再分專業。通識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打破專業限制,不分文理先學習基礎課程。如北京大學元培學院
第四種:按“基地班”“實驗班”模式招生
如清華大學的“社會科學試驗班”,北京大學“工科實驗班”,浙江大學“工科試驗班”等。
雖然大類招生暫時延遲了學生的專業選擇時間,但未來還是要面臨如何選專業,如何分流的問題。目前國內高校大類專業分流模式大致分為兩種:
第一種:按照入學后1--2年的學習成績(學分績點)排。設定一定的分流比例。這種模式直接的弊端是排名在后的學生沒有選擇的余地。
第二種:直接按照學生意愿選專業。這種方法看似更科學,但操作起來很困難。在實際中,大部分學生更樂意選擇“熱門專業”。
所以提前了解高校專業分流的政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學生將來的專業去向。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可以詳細查看學校的《招生章程》來了解專業分流的政策。(陽光高考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