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高考志愿填報的時候,考生和家長無不糾結不安,考分高的擔心高分低就,考分低的擔心學校沒有著落,真是各有各的難處。2017年面臨新高考改革,志愿填報從原來的5所學校、每所學校6個專業志愿,一下擴大為80個“學校+專業”志愿,在沒有以住數據可參考的情況下,如何選擇80個志愿并合理排序,誰都會覺得是一個非常困難的課題。
如果說高考拼的是孩子的智力、努力和在考場上的發揮,那志愿填報則體現了考生、家長、親朋好友集體的智慧。在志愿選擇上家長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幫助孩子收集信息、全面分析、合理建議。
2017年以后,高考錄取工作會有大變樣。考生志愿由“專業學校”組成,錄取不分批次,實行專業平行投檔。也就是說,傳統的大學錄取分數線可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專業錄取分數。也就是說一個招生的“學校+專業(類)”都會有一個對應的投檔分數線。
平行志愿遵循的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考生志愿填報完畢后,在投檔前先將所有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同分考生按事先公布的規則排序,然后根據排序逐個依次投檔。安排某一考生投檔時,計算機依次檢索該考生所填的“學校+專業(類)”志愿,從1、2、3……志愿依次檢索所對應的“學校+專業(類)”是否已滿,只要出現未滿的,即向該學校十專業(類)投檔,該考生成功投檔,或處理完該考生的最后一個志愿,再開始處理下一個考生的志愿。
平行志愿的一個特點就是按順序依次處理,如果一個考生投了某一個志愿,則其后續志愿就不再檢索和投檔了。平行志愿指考生所填志愿之間是平行的,但在投檔處理時根據考生填報志愿的排列順序是有先后的。有的考生誤以為平行志愿是指所填報的所有志愿同時投檔,然后讓考生(或高校)選擇由哪個志愿錄取。這里我們再強調,每個考生的檔案最多只能投一個“學校專業(類)”志愿。
可見,平行志愿遵循的是“考生之間分數優先,考生自己志愿優先”。在原來的高考政策下,平行志愿最大的風險來自“退檔”。由于平行志愿是“一次性”投檔,一輪投檔后不再補投,盡管為了減少考生退檔風險,許多學校已經將平行志愿條件下的投檔比例降低到1:1,但每年仍會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因不服從調劑而被退檔,退檔考生只能參加征求志愿填報或參加下一批次志愿填報。
新高考改革后,實行專業平行志愿投檔,直接投到考生所填報的具體學校的具體專業(類),而且明確投檔比例為1:1,因此,基本排除了退檔的風險。但這里要提醒考生和家長注意,平行志愿投檔并非零風險,志愿填報不當仍然可能帶來兩種風險:一是填報志愿中缺少托底志愿,導致不能成功投檔;二是志愿填報順序不當,導致高分低就。
(1)、考生的高考平行志愿前后順序有影響嗎 什么是平行志愿
(2)、考生高考成績中等怎么填志愿
(3)、高考志愿填報錄取狀態怎么查詢 錄取期間的檔案狀態有幾種
(4)、高考志愿填報錄取的基本小常識歸納
(5)、高考志愿填報錄取怎么提高錄取率
(6)、2022年江西高考志愿模擬填報演練時間及有何意義
(7)、2022年江西高考志愿填報規則及流程是什么
(8)、2022年江西高考志愿填報的時間是什么時候及填報的入口
(9)、2022年江蘇高考志愿模擬填報演練時間及有何意義
(10)、2022年江蘇高考志愿填報規則及流程是什么
高考志愿填報不是選擇一個學校一個專業這么簡單,而是在選擇未來的職業與人生。雖然我們也常聽到有人說,你看現在有多少人在從事與自己原來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但我們也不能因為有這種現象的存在就認為專業與職業之間沒有關系。我們應該清楚,學以致用肯定是符合經濟效益與有利于個人發展的,尤其是當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作用越來越凸顯,要想成為一個成功人士,跨專業工作與發展,必然會需要你付出更大的精力與代價。
在選擇高考志愿時,一定不要只顧追逐熱門,而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不同性格的人適合不同的專業學習,每一位考生要明確個人志向,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與能力特長,確定自己的職業愛好與專業選擇。比如,要分析自己是內向還是外向,是喜歡與人交流還是與事為伴,是動手能力強還是更善于思考,是愿意從事理論科學研究還是更愿意學以致用直接從事生產與服務,等等。有了對自己的清晰認識,明確自己適合從事的行業與方向,可以有針對性地去分析適合自己學習的專業有哪些,使志愿填報更加有的放矢。
在選擇高考志愿前,需要弄清楚自己的成績定位,即高考成績的大致排名。由于目前高校招生主要是以高考成績為依據,平行志愿更是充分體現了分數優先的原則,高考分數是志愿填報的重要基礎。因此,每一位考生需要根據自己高中三年的平均成績及在年級的排名情況,結合所在中學在全省中學的排位情況,大致明確自己的整體學業水平。尤其是進入高三以后,三門選考科目與外語成績基本已經明朗,需要結合自己的學習狀態和語文、數學成績,基本確定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大致位次。有了比較準確的定位后,可以重點圈定一些高校,收集相關院校的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