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沖穩保志愿要怎么排序
根據學生的高考成績和該考生所在省份的志愿個數設置來定。一般情況下,沖的志愿,不高于考生成績20分的院校作為沖的志愿,沖志愿的個數設置為小于等于總志愿個數的三分之一。
穩的志愿,就是選擇錄取分數線略高于成績的大學,可以關注高校比較熱門的專業或者比較有優勢的專業。保的志愿,選擇錄取分數線與成績相當或稍低的大學,可選擇王牌專業、自身最感興趣專業。
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成績位次。位次是按普通類所有考生總分排定。總分相同時,按文化總分、語文數學總分、語文或數學單科成績、外語單科成績、選考科目單科成績高低排序,全部相同者為同位次。
2、高考報考志愿“沖、穩 保”原則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考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排序。如果比較注重城市,那么就把目標集中在幾個城市,再選擇學校和專業;如果注重學校,那就從學校排名入手,選擇適合的學校;如果重視專業,就要查看教育部公布的教學評估結果。
“對于學校的選擇,廣大家長和考生可以根據位次大致確定填報的學校的范圍。接下來可以根據往年錄取數據,了解各個學校在山東省招生最低分數線和位次。盡管今年是山東省第一次施行新的高考招生錄取模式,但是招生計劃相對變化不大,可以通過近三年各學校的錄取位次,與自己在山東省的成績位次對比,進一步縮小選擇學校的范圍。
該如何增加志愿填報成功的機會?要形成合理的志愿梯度,按照“沖、穩、保”的原則進行志愿排序。沖,就是排在前面的志愿可以稍高于或接近于往年的錄取位次;穩,就是選擇相對把握性大一些的學校;保,就是選擇一到兩所自己成績顯著高于于該校往年最低錄取分數線的學校,最大限度地保證錄取。考生們可以將喜歡的學校和專業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錄取希望比較大的志愿規避風險。
最后,填報志愿時,家長和考生都要客觀的判斷,觀點盡可能達成一致,研究透徹政策要求和錄取規則,結合實際進行綜合分析,將自身的意愿和實力進行完美結合。“要全面了解所報志愿的招生、入學政策。特別是對意愿學校的政策要全面了解,包括入學后的政策轉專業、升學等。家長還要做好引導,讓孩子充分充分認識到專業和職業的關系。擇校時要避免盲目跟風,不能一味選擇報考人數多的、地理位置好的高校,不能因為追求高考成績最大效益,而忽略了自身的興趣、性格以及個人的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