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一個考生能填幾個志愿
每個省份的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可以選擇多少學校,都是不一樣的。有的省份可以填報1-6所,有的省份則是可以填報1-10所。
但是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學校要認真挑選,最好是在自己分數線內的學校,這樣才能盡最大可能保證被錄取。
2、高考填報志愿誤區有哪些
1.盲目報考熱門專業
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不光要考慮學生個人的興趣,還要考慮未來畢業找工作的問題。有些學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喜歡跟風,隨大流填報的專業,這樣很不對,很容易就會浪費自己的分數。
因為熱門專業報考的人數多,競爭力很大,分數不一定能夠達到專業所需要的要求,這樣只能調劑。而且熱門專業不是一直是熱門,可能近兩年需要的人才多,就去報考了。但是要想想,在自己大學畢業之后,很多人都報考了這個專業,供大于求,自己在找工作的時候也不太方便。
2.想當然填報專業
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很多學生都不太了解專業具體學什么,只是想當然的就填報了,結果進入大學之后,發現該專業與自己想的有出入。比如說醫學專業,有些學生想當醫生,其中有一門專業叫口腔醫學技術,不是說報考這個專業,在畢業之后就能當牙醫。這個專業只是你自己想當然思考的,它不是醫學專業。而這個專業畢業的學生也不能去做臨床醫生。很多學生不知道,當進了學校之后才發現,原來自己被“坑”了。
3.沒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了解個人的特點,然后再去填報志愿。有些人的語感很好,很適合學第二外語,但他卻報了馬克思哲學,這樣就浪費了。有些學生明明擅長推理,邏輯思維很好,但他卻報了一個和數學毫無相關的專業。如果不適合自己,在大學的時候學習會非常吃力,甚至提不起興趣去學習,導致這大學四年都白白荒廢了。自己不喜歡,在大學中生活會很迷茫,所以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高考填報志愿的“禁忌”
1、不要高考以后再為報志愿做準備
很多考生因為高考的緊張所以在高考之前都不會為志愿報考做準備,也不知道與自己成績匹配的目標院校到底是哪幾所,更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專業,其實這樣是非常不對的,高考過后沒有太長的時間讓你為之準備,因為有很多學校里的事情要忙,所以在高三時期還是要對自己的成績和一些大學院校有相關了解,或者可以讓家長提早為自己做做功課,不至于高考成績出來以后再報志愿那樣手忙腳亂。
2、不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
因為是第一次高考,所以很多人都沒有經驗,對于報志愿更是一頭霧水,甚至很多家長花大價錢請專家來報考志愿,然而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沒有經驗就“亂投醫”,人家說哪所學校好就報哪所院校,人家說哪個專業好就報哪個專業,根本不考慮自己的自身情況和興趣愛好等等,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會造成日后的懊悔,所以報志愿切忌盲目跟從他人,要自己為自己以后的人生負責!
3、切忌沖動冒險
在報志愿的時候很多人會抱有“僥幸心理”,但凡要是報考的人數少,就把我錄取了呢?很多人因為這種心理就報考那些遠遠高于自己分數的高;蛘哒f5個志愿就報考一兩個,最后導致滑檔。
要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也從來不會有免費的午餐可吃,所以一定要腳踏實地,別拿自己的未來開玩笑,志愿報考只有5個機會,既不能浪費也不能輕視,要穩穩的填上自己與家人認真考慮之后的答案。不能“越俎代庖”
有一句話說得好,自己的夢想要自己實現,誰都沒有資格把自己的夢想寄托于別人身上,所以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高考報志愿選的是孩子要走的路,自己要走什么路應該自己決定,家長千萬不能過多干涉,要做的最多也就是提一些參考意見,絕不能給孩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