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呀!
但是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建議廣大考生盡量填滿。
我們都知道在高考志愿的填報中學生的選擇并非只有一個,根據學生的批次不同,第一批本科的學生有四個院校選擇,第二批的學生有六個院校選擇,?婆蔚膶W生至少有八個院校選擇。而不管批次如何,每個院校選擇后面都有六個可選專業。
首先我們就從院校選擇上來說,這個選擇其實是學生最難抉擇的,高考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這個。在院校選擇上,學生第一要保證自己所填寫的學!爸怠弊约旱姆謹担詈檬悄堋拔锩纼r廉”。
第二要保證自己不會失敗,簡單點說就是要保證有學校會錄取自己,即使虧一點分數也是不要緊的。所以從第一志愿開始到最后一個志愿填寫的順序是:“不太可能錄取”到“一定會被錄取”。這樣一來學生對上可以沖刺更好的學校,撿漏不是沒有可能,對下也可以保住自己高考勝利的基本果實,不至于面臨復讀的風險。
填寫好院校之后,就是專業的選擇。每一所大學中設立的專業都是種類很多的,學生只要符合填報條件都是可以選擇的。而且選擇的項目達到了六個之多,很多學生在認準了一個專業之后都會把其它的選項都放棄掉,這樣其實是很不明智也很不可取的。
因為學生在高校錄取上的競爭其實就是體現在專業上的,同一個學校的不同專業錄取的分數很有可能是不一樣的。如果學生看中了一個學校,并選好了其中的一個專業,要是這個專業報考的人少那倒不會有什么問題,而要是學生選擇的是學校的一個王牌專業熱門專業,那么掉檔的可能就非常大了。而且由于學生只填寫了一個專業,所以當學生不符合這個專業的錄取條件時其實也就等同于不符合這個學校的錄取條件,那時候學生不僅專業保不住,就連學校也保不住了。
相反如果學生填寫了多個專業,那么按照填寫的順序,即使第一個專業掉檔,學生也有機會參與到下一個專業的競爭中,如此循環直到第六個專業選擇,所以說這六個專業選擇,其實就是學生被心儀的學校錄取的六次機會。其它志愿也是如此,學生每選擇的一所學校都有六次錄取的機會,所以高考雖然說沒什么情理可講,但是在這些捍衛學生成就的措施上是十分的細致的。它會用這些機會去最大化的去滿足學生的需求,不過很多學生似乎并不懂它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