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檔分位次”意思是在高考投檔的時候是分位次的。
1、“位次”概念是由《高考志愿通》發明人阮吉鵬老師在2001年首創并提出的,此后便一直作為公認的填報志愿的科學依據。由于教育部對各高校在各省的招生都規定了一定的名額,即招生計劃,因此考生根據自己在本省的位次情況,可以最精確最科學地把握自己可以填報的學校。
2、“位次”概念具體表現:
(1)、位次不是名次,而是指考生成績和考生人數綜合后的綜合排序;
(2)、高考分數最高的考生“位次”為第一;
(3)、相同分數的考生名次相同,位次不同;
(4)、位次主要適用于各省參加全國普通高考的所有考生按科類(如理工類、文史類)進行排序;
(5)、保送生、自主招生和藝術類、體育類招生等類別不適合用位次方法進行參考。
(6)、在做參考的時候,主要是以省市位次為主。
(7)、文史類考生按照文科“位次”進行排序,理工類考生按照理科“位次”進行排序。
1投檔位次怎么定的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的投檔線線根據當年招生計劃和考生成績,依據人數來劃定。一般按略多于計劃數劃定,多數是計劃數的1.1~1.2倍,全省考生按考分的高低排下來,排到該人數時分數多少,就是當年該省的最低控制分數線,只有達到該分數的考生才有資格參與錄取。
達到投檔的考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錄取,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招辦根據投檔線,在錄取過程中將上線人數再按考生所報志愿從高分到低分排列,由招生院校進行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
2投檔線是怎么確定的
投檔位次是省內排名嗎 投檔人數多好還是少好 | 投檔位次是不是最低位次 位次是如何換算的 |
一般大學按1:1.2的比例劃定,有的好點的大學也按1:1.1或者1:1。比如:招100個人,這一百個人最低分數是560分,但是實際報考這個學校的學生可能不止100個人,那就把第120名的人的分數作為投檔線。這120個人都有可能被這個大學錄取。
排前面的人,有可能沒有達到所報專業的分數,又沒有服從調劑,就被刷下來(先達到大學錄取分數,再達到專業錄取分數才可錄取)。后面的人就有可能上去了。但是如果這個大學有100個招生名額,是二本大學,但是只有80個人報的話,那錄取分數一般就是2本線,除非填好專業,沒有服從調劑的,可能被刷。